信息浪潮下的探索与倦怠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探索热情也随之起伏。当磁带收录机初入市场,访问欲与好奇心驱使人们尽情聆听各类歌曲,开启音乐发现的狂欢。博客兴起时,新鲜的内容吸引我们订阅、探索、求知,可渐渐很多人不再点击出站链接。微信曾带来值得转发的新奇体验,如今,播客的火热又让许多人觉得无暇顾及更多。

面对这一现象,有人用疲劳、无新事物、太忙等借口搪塞,我认为这些理由难以长久支撑。其实,背后或许有三个深层原因。其一,当我们忙于消化已有的事物,获取新事物的渴望便会降低。其二,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令人疲惫,就像戴上新眼镜,以全新视角看世界,这远非轻松的一日游。其三,连接经济带来的无限选择令人望而生畏,促使人们人为限制信息输入。不过,现在就宣称已阅尽互联网、探索完毕,显然为时过早,新事物仍在不断诞生,等待我们去发现。

隐私和个人主义

在美国可看清没文化素养是唯一
重视个人隐私自由概念的文化
当讨论识字和部落基本的悖论
精巧的机械社会在空间将个人
与群体分隔开来从而产生了
在思想上产生所谓的观点
在工作中,产生了专业性
从而建立起与个人主义相关
的分离片面的所有价值观

同时印刷技术使人趋于同质化
产生了大规模的军国主义
群众的思想和群众的统一性
印刷品给人带来了个人主义的私
人习惯和绝对合规的公共角色

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倾向重新参政
无论多么模糊将其视为识字社会
的统一异化和非人性化的释放
印刷品在社会上处于集中地位
而在心理上则处于分裂状态
而新媒体则将人们聚集在
全球化的部落村庄中
是个富有创造力的混合体
与西方人的同质大众社会相比
这里的创造力多样性其实更大

音乐

凡自然界中事物的一切差异
与和谐,皆可称做“乐”
而在音之前必有声
一切物体如山间潺潺流水
产生声声与声相感应
产生有规律的变化时会出音
音与音的和谐相配
发出乐耳的声音既音乐
乐是由音发展而来的
它的根源是在人心对外界事物
的感受。所以悲哀的感情由于
感应外物而激动起来
发出的声音就忧戚而急促

快乐的感情由于感应外物而
激动起来,发出声就宽舒而
和缓;喜悦的感情由于感应
外物而激动起来
发出的声就开朗而自由
愤怒的感情由于感应外物
而激动起来,发出的声就
粗暴而严厉;崇敬的感情
由于感应外物而激动起来
发出的声就正直而庄重
愛慕的感情由于感应外物
而激动起来,发出的声就
温和而柔美。这六种声
不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
而是人心感应外物
使内在感情激动的结果

我们是唯一这样做事的人

我们是不同的
因为我们是唯一这样做事的人
找出真正的答案并不容易。
但是认识到它比确切知道
你将如何到达那更有价值
先于其他事情,你该先
理解’为什么’和’为谁做’
否则每个’如何’战术可能
把你带到错误轨道。

最佳答案是花时间
为自己找出的答案,
而非每个人都可在
手册中找到的答案。
我们被带入了误区
自己也认为要接受此体制
快乐花钱才买到,把工作和
生活分开。告诉我这么做靠谱。
这只能让我们远离成功,
让社会发展陷于瘫痪,混乱
让我们紧张焦虑,疲惫不堪。

别人怎么过,自己就怎么过
这看似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已诨然不知进入了
公司制造业的思维模式
这种观念的模式非常完整强大
在它包容范围外的观念则变成,
另类。然而人们清楚看到那些
敢于对当时不合理的体制进行
反抗的人最容易有所成就。

大胆引领

现在的世界很需要你大胆引领
你需要选择要服务的人
要做出的改变以及需要学习
的技能,从自己的位置开始
你已经拥有了所需的一切
你心里清楚知道该做什么
拥抱你的不适,然后开始
这与绘画,诗歌或唱歌无关
而与所有这些往往都有关
因为这也与领导力,办公室
工作,会议以及领导者
需要承担的所有工作有关
如果不创作发货则忽略不计

令人惊讶的想法包括
——技能与才能不同
好的过程可以带来好的结果
但是并不能保证这些结果
完美主义与完美无关
放心是徒劳的
傲慢是信任的对立面
态度是一项可训练的技能
没有作家的障碍这回事
专业人士专心制作
激情是自己的一种选择
创造力是领导行为
领导者是冒名顶替者
所有批评都不一样。我们在
运送作品时变得富有创造力
良好的品味也是一项技能

驯服你的心念思想

人们讨厌单独和自己想法作伴
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喜欢孤独
在树林散步是非常愉快的经历
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努力也是
但不是独自一人坐在精致房间
没分享和我们的思想自娱自乐

撇下婴儿在房里会怎么样
告诉一个小男孩静静地
对着房间角落坐着
观察一个十几岁小伙
在无聊的开车车程中
或者把囚犯放置在
单独监禁的舍内

这正是今天的现实
它变得更加难以应付
竞争声音刺耳的声音是郁闷了
在你头上的噪音越来越响
还是你的想法失控了
隔离只是一种暂缓的方式
我们的心念思想就像一条牛
乱闯乱跑,以修息法门为例
说:“我们的情绪妄想就这
一条牛;你的牧童是什么
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
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一旦你能驯服自己的心念思想
自然舒泰
“日暮碧云芳草地”
“牧童归去不须牵”

自我改变

作为企业主都明白自身的
局限往往就是企业的局限
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就是苦于无法去改变自己
自我改变之所以难是我们
看不见、不愿意看见自己。

我们爱好沉入在自己的观念
并以这些观念向外看
通过反省也不能看见自己之意
那是事后的行为
反省反思,闭门自过无法
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原因是
当时的自己与事后在反省的
自己都是思想而已。

宽容的企业会更容易制定
出宽容的售后服务政策
狭隘的企业总是被顾客的
某些情绪和行为所激怒
宽容,尊重,创新和创造价值
是企业的内在生命
这些因素潜移默化的主导着
企业外在的商业活动
因此企业先要改变的是其内在。
观察自己的念头是
——通往内在转变之路
是否能够成长只取决于你
只要能赶紧去做就会发生
唯一想要改变你的人是你自己
愿望和企图都没用,必须行动!

困境与慷慨:人性与经济的思考

别对溺水之人抱有太多期待,
他既无法给予你期待的礼物,
也无暇关心你一天过得如何。
因为他深陷困境,
忙于挣扎求生。
同理,幸福满足之人往往
无心钻研信仰与理论,
而处于痛苦无聊的人,
才会追寻心灵修炼与提升。

慷慨的付出,
需要空间与良好状态,
让思绪摆脱困扰自身的问题。
唯有一颗安静、慈悲的心,
才能察觉他人的困惑。
经济不景气时,
出于养家糊口、
偿还抵押贷款的本能,
人们自然会先考虑自己,
毕竟维持生计似乎成了生活的
重中之重。然而,网络经济
似乎并不尊崇这种自然本能。

与之相反,当我们慷慨地
投入时间、金钱,尤其是
奉献出自己独特的技艺时,
反而会有所收获。在困境中,
我们不应忘却慷慨的力量,
它不仅能帮助他人,
或许也会为自己带来
意想不到的回报,
在满足自我需求与关怀
他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新能源

20世纪的工业化,中国沿着西方
发达工业化国家所走的道路开放
工业化生产的明显副作用来了
在几年前中国进入了城市扩张
和雾霾全面爆发的阶段,中国
可能已经决定跳过这个问题了
美国还在犹疑不决、含糊其辞
在利用更环保、符合21世纪的
工业发展途径上行动迟缓
中国却已在努力跨越这问题了

近两年中国已成为更高效
清洁的燃煤电厂的领导者
掌握先进的技术,压低了成本
就在美国为是否利用高温蒸汽
建立更有效燃煤电厂争论不休时
中国以每月建一座的速度建设
其风力发电能力在过去四年中
翻了一番并随时准备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市场
中国已采取了发展其汽车产业的
计划,来使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
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大国

莱特兄弟

记得07年在俄亥俄的Dayton
朋友带我们参观当地莱特兄弟
深有感触的是:作为自行车
的店主能在上世纪初他们制定
了计划,制作飞机原型并成功
驾驶世界上第一架的飞机

计划规划是矛盾的
当计划能让你兴奋时就很有用
全力投入并让你进入未知领域
但它往往也会破坏将来可能性
让你在另类观点中徘徊,评判
让你在脑子的思维里玩耍折腾
更糟的是
其他人也会在你的头脑玩弄你
他们会感受到你的困惑和忧虑
对指导,确定性和希望的渴望
他们会让你的惯性和保守增强
随着灌入更多的信息和建议
或者他们会抛给你美好的承诺
让你在迷茫中对自己感觉良好
让承诺大到没有人可以去完成
或小小的承诺,让你感到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