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照顾和自爱出现了

是当你停止跑步时产生的副产品
自爱和它的伴侣——自我照顾
出现在你深入自己的内心
感受到你一直在逃避的能量
我们太害怕了,无法感受到爱
10多年前,我有过觉醒的经历
每次我呼吸时,头顶上的亮光
会转化为称之为爱的振动频率
它通过我的身体系统倾泻而下
进入地面,然后再次返回

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生活并
意识到当我,感到害怕或害怕
想弄清楚我应该是谁
这样我才能融入其中
以某种方式抛弃了自己
相反,这些行为损害了
我完整、真实的自我
基于我渴望回到那种完整和
爱的状态,我把我的生活
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
我发现了如何构建神经电路来
维持身体中的爱的感觉
此爱的感觉成为了我在各种生活
场景中可爱地呈现的参考点
我开始把爱注入各种各样的
“保护模式”回路,称之为自我
当我把爱注入到摆脱不舒服感觉
的欲望中时,其生活发生了变化

生命力的提问

生命力的本质是什么?
它如何与生物体的基因、细胞
组织器官等各个层次相互作用
传递机体生命的信息和能量
维持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
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生命力
有何差异?其如何影响它们的
生存策略、寿命和繁衍方式?

在极端环境下,如寒冷、炎热
污染重金属,干旱、高压等
生物体如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应对恶劣环境的挑战?
如何延缓机体衰老过程
提高生命体的健康寿命?
能否通过科学手段,如基因编辑
生物工程等增强生物体的生命力
使其更具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从生态学角度看,生命力如何
影响物种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
在探索地外生命时如何判断一个
星球或环境是否有利于生命存在?
生命力在地球以外的环境中
可能有怎样的表现形式?
从哲学或伦理角度思考——
生命力是人类价值观的一部分吗?

离熊远点

潜意识在每毫秒都在决定人类
经验的数万亿个特征。如果
一切顺利,这可能会有所帮助
而如果系统中存在着干扰因素
则没有那么大的帮助
因为干扰会在生活中产生
不恰当的反应和不必要的痛苦
当潜意识与创造力、健康和治愈
有关时,其情景会是这样的——
当我们看到、想象或记忆危险时
身体的反应就好像它在当下受到
攻击一样。尽管目前可能没有
实际的袭击在发生。神经系统
的潜意识自动驾驶部分激活了
“要么战斗,要么逃跑的反应”
——血压升高,肌肉紧绷,心率
加快。此外,为了向手臂和腿
提供能量以达到“离熊远点”
身体消化功能会停止
创造力和治疗也都会停止

当熊离开时,五种感官通过意识
向潜意识发送信号,告知安全了
身体放松;心率、血压和张力
恢复平衡;治愈和独创性又回到
了以前的潜力,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我们在此领域能力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这句话的启示是——
当被问及自己何去何从时
最好的回答可能是沉默
或者忘言,因为真正的答案
可能超越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究竟什么是真如实相呢?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这本是超越语言思维的无上境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上岸须拾舟,得意已忘言

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未知性时
我们可能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
自己的方向或归宿,而该以沉默
或忘言来体悟更广阔的可能性
有时候我们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
可能会过于依赖语言或逻辑思考
忽略了直觉、感悟体悟的重要性
当我们遇到某些问题或情境时
可能需要静下心来
倾听内心的声音
感受周围的气息,以更宽广的
视野和更深刻的体悟来寻找答案
“廓而忘言”也提醒我们
要保持一种开放和豁达的心态
不要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见解想法
而要保持一种灵活和包容的态度
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以更宽广的胸怀来面对世界

你的故事需要被理解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个人
那一定要了解他(她)的故事
因为他的故事定义了“他是谁”
而如果我想了解自己
如果我想洞察自己生命的意义
那么和你一样
我也需要清楚理解自己的故事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在
生活里默默地,通常无意识地
撰写着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
你必须看清它的所有细节
不断地修改着个人神话
你把它说给自己听
有时也讲给别人听

我们其实都在讲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一堆散乱的
或者是令自己困惑的经历
为了赋予它们条理感,确定性
我们把生活的各种情节串成故事
这不是妄想或是用故事自欺欺人
相反通过叙述这些故事
再加上因果关系的连接
挖掘出自己生活的真相和意义
以便过上幸福、完整有目的生活
我们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传说
来呈现出自己的生命本质
就像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真理
始终在各个神话寓言中闪耀

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时
是从他自己的内心出发
原点是自己,无错位
而我们去外求的时候
总是有很多远大的
发展计划,思考,想得很遥远
或者不停讲话,不停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失去
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暂时停止想法
乃“形与神俱”或“身心合一”

养生的本质是关注身心健康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来达到
保持健康的目的。而感受自己
是指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状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通过感受自己,可以更好地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在感受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还可
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希望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采取积极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
察觉自己的念头
就可以时刻调整自己
——这是真正的养生

喜新厌旧的由来

从源头来的一体中的关系
经过我们扭曲的信念系统——
怨尤,被它分裂后就变成了
两个东西,成一个矛盾体
如果还能忆起关系是创造的一切
那么你就会去寻找新鲜感
就会去不断的渴望新鲜
就会喜新厌旧。因为它不全
它只有关系,少了一体
它就变成喜新厌旧,因为分裂
以后就变成了你活在局限之中
变成了你要新的就得舍弃旧的

具体表现为:新鲜感缺失
人们通常会被新奇
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人们更容易记住最后发生的事件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喜新厌旧
生存本能反映了人类作为生物
具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你喜新厌旧
它是分裂造成的,因为在分裂之境
你不能共享,它是分裂的
你只有把以前的人和物分裂掉
舍弃抛弃掉,离婚掉,消灭掉
你才有机会获得或达到新的

真正的精神实践

没有奥斯卡可唤醒你的精神实践
没有开明的自负或其他可能性
扮演的戏剧,相反世上存在自由
摆脱自我迷恋的主观自由
摆脱与特别是事物的认同的自由
摆脱梦想而不是梦想的自由
成为的自由
不受其局限性限制的自由

当夜晚降临
我从梦想的废墟中复活
内外情意绵绵,呼气就是吸气
我瞥见了无法失败的爱
既是海洋又是航行的爱
我痛哭,因为有那么多想要更多
并且因为之前已经做了所有这些

我们可能喜欢或幻想从梦中醒来
但是当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梦中
投入了多少钱时,从梦中醒来
的可能性就会失去很多吸引力
加上真正的精神实践无助于最终
提出我们宁愿压抑或拒之门外的
事实,所以很少有人追求更深远
的灵性,舒适,设备齐全的监狱
住宿似乎比不舒服,舒展和无与
伦比的时光更可取
因为不安舒适和无与伦比的时光
与快乐和安宁一样是成熟的
精神实践的一部分

逆转衰老过程可能吗?

几个世纪来我们一直在根据疾病
对过程结束的看法对疾病来分类
真正的潜在过程是大多数疾病会
造成老化,最终让人死亡
而我们一直忽略这些疾病的原因
当认识到在疾病发生后再去医院
通常为时已晚,我们需要预防
并解决老龄化本身的根本原因
老龄化是很常见的,但这并
不意味着它不应该是医疗状况
大多数医生没有想到衰老是
值得与他们的患者谈论的事情
或具有可塑性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采取
健康的饮食习惯、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方式
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的过程
使用抗氧化剂、维生素、脑肽等
营养品也能帮助保持身体健康
关于衰老——不确定力量训练
可以帮助逆转衰老过程
但重点并不是真正的衰老
只是说明你的工作是多么具有
开创性,谈论和向世界展示
真的只是在说话关于这项
工作的重要性和前沿性

练就虚己的功夫

我们的认知有元神和识神
——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
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
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
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
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
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
“悟性”,比如书画、古琴
中医、武术及打坐,悟道练习
能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
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展开

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
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
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
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
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
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静坐、瑜伽,站桩、太极
学会不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
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当你虚静放松,没那么多念头
一切都清楚在那等着你来发现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
感受天地四季变化
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