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针对个人

由于恐惧,你很警惕地想看看
自己是否可以安全放松
你会不断地与每个人核实
看看他们是否也没事——
你的父母、祖父母,还有老师
他们在我们发展的早期阶段对
你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问
“你还好吗?因为如果你不好
你可能会让我不好”
然后你想,如果对方不好
你也不能就此放松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
你倾向于把事情个人化
因为你正处在恐惧的状态
并把此恐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你觉得他们所做的事情对自己
有着直接的影响
你的整个现实都围绕着安全感
并开始基于恐惧创造一个现实
难免变得矮小或者缺爱的感觉
出发点是出于保护——此时的
你把一些一开始就不属于个人
的事情当成个人的事情。因为
你身体电路是建立在恐惧上的
你在空白处到处填充了包含
负面及保护性故事的信息
当你生活在充满故事的世界里
用你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填空时
就会把它当成是针对个人的

破思维之茧,见存在之真

思维编织的故事力量强大,
其剧本如无形之网,无处不在。
我们习惯活在自我故事里,
不知不觉在其中迷失,
仿若溺水于湍急洪流。
生活忙碌,人们为生存奔波,
难以停下喘息。但偶尔停下,
让意识从繁杂中抽离,
探出头来,
便见证了意识的解脱。
虽无法彻底摆脱思维故事,
却能以旁观者姿态觉察,
不被其裹挟。

冥想的意义并非求见天道圣人,
而是助我们摆脱精神困境,
重获清明。
实际上,整个世界即“一”,
而你就是这“一”,
所有人本为一体,
万物皆源于同一本源,
充盈天地,
个体是整体的独特展现。

然而,
头脑常成为我们看见无限整体
的阻碍,思维念头多是限制。
冥想时,让头脑安静下来,
才能洞察无限存在的真相。
回归冥想,静心探索,
当消除大脑念头的惯性,
摆脱对思维故事的依赖,
我们便能重获自由,
看清世界与自我的本真模样,
领悟万物一体的深刻内涵 。

你的故事需要被理解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个人
那一定要了解他(她)的故事
因为他的故事定义了“他是谁”
而如果我想了解自己
如果我想洞察自己生命的意义
那么和你一样
我也需要清楚理解自己的故事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在
生活里默默地,通常无意识地
撰写着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
你必须看清它的所有细节
不断地修改着个人神话
你把它说给自己听
有时也讲给别人听

我们其实都在讲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一堆散乱的
或者是令自己困惑的经历
为了赋予它们条理感,确定性
我们把生活的各种情节串成故事
这不是妄想或是用故事自欺欺人
相反通过叙述这些故事
再加上因果关系的连接
挖掘出自己生活的真相和意义
以便过上幸福、完整有目的生活
我们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传说
来呈现出自己的生命本质
就像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真理
始终在各个神话寓言中闪耀

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时
是从他自己的内心出发
原点是自己,无错位
而我们去外求的时候
总是有很多远大的
发展计划,思考,想得很遥远
或者不停讲话,不停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失去
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暂时停止想法
乃“形与神俱”或“身心合一”

养生的本质是关注身心健康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来达到
保持健康的目的。而感受自己
是指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状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通过感受自己,可以更好地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在感受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还可
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希望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采取积极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
察觉自己的念头
就可以时刻调整自己
——这是真正的养生

业余主持人

不是指毫无准备的专业人士
业余爱好者指的是充满激情的人
未经训练,但内心里有话要说
如果你被叫去做演讲或展示
最常见的,要避免的最大陷阱
就是你需要像专业的演讲者一样
但不是那么好
在10分的专业演讲中打7分是错误
最好呆在家里发个备忘录
不要让自己注定失败。相反这是
真正分享你的光明和愿景的机会

不,机会是拒绝成为一个稍有
准备的想成为专业演讲者的人
就像稍微练习一下小提琴或
准备在专业的CBA打球一样
这是不值得的,当然
你可能会有一些恰到好处的妙语
或者有一个巧妙的幻灯片设计
当然,你的小提琴可能会合拍
或者你的拍击可能会奏效……
但它也有可能不会

挑战不在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
演讲者。挑战在于成为你自己
当然,这很可怕。但面对恐惧
的反应不是用记忆和孤立来
抚慰自己。只是勇敢地站出来

喜新厌旧的由来

从源头来的一体中的关系
经过我们扭曲的信念系统——
怨尤,被它分裂后就变成了
两个东西,成一个矛盾体
如果还能忆起关系是创造的一切
那么你就会去寻找新鲜感
就会去不断的渴望新鲜
就会喜新厌旧。因为它不全
它只有关系,少了一体
它就变成喜新厌旧,因为分裂
以后就变成了你活在局限之中
变成了你要新的就得舍弃旧的

具体表现为:新鲜感缺失
人们通常会被新奇
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人们更容易记住最后发生的事件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喜新厌旧
生存本能反映了人类作为生物
具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你喜新厌旧
它是分裂造成的,因为在分裂之境
你不能共享,它是分裂的
你只有把以前的人和物分裂掉
舍弃抛弃掉,离婚掉,消灭掉
你才有机会获得或达到新的

真正的精神实践

没有奥斯卡可唤醒你的精神实践
没有开明的自负或其他可能性
扮演的戏剧,相反世上存在自由
摆脱自我迷恋的主观自由
摆脱与特别是事物的认同的自由
摆脱梦想而不是梦想的自由
成为的自由
不受其局限性限制的自由。

当夜晚降临
我从梦想的废墟中复活
内外情意绵绵,呼气就是吸气
我瞥见了无法失败的爱
既是海洋又是航行的爱
我痛哭,因为有那么多想要更多
并且因为之前已经做了所有这些。

我们可能喜欢或幻想从梦中醒来
但是当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梦中
投入了多少钱时,从梦中醒来
的可能性就会失去很多吸引力
加上真正的精神实践无助于最终
提出我们宁愿压抑或拒之门外的
事实,所以很少有人追求更深远
的灵性,舒适,设备齐全的监狱
住宿似乎比不舒服,舒展和无与
伦比的时光更可取。
因为不安舒适和无与伦比的时光
与快乐和安宁一样是成熟的
精神实践的一部分。

逆转衰老过程可能吗?

几个世纪来我们一直在根据疾病
对过程结束的看法对疾病来分类
真正的潜在过程是大多数疾病会
造成老化,最终让人死亡
而我们一直忽略这些疾病的原因
当认识到在疾病发生后再去医院
通常为时已晚,我们需要预防
并解决老龄化本身的根本原因
老龄化是很常见的,但这并
不意味着它不应该是医疗状况
大多数医生没有想到衰老是
值得与他们的患者谈论的事情
或具有可塑性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采取
健康的饮食习惯、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方式
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的过程
使用抗氧化剂、维生素、脑肽等
营养品也能帮助保持身体健康
关于衰老——不确定力量训练
可以帮助逆转衰老过程
但重点并不是真正的衰老
只是说明你的工作是多么具有
开创性,谈论和向世界展示
真的只是在说话关于这项
工作的重要性和前沿性

练就虚己的功夫

我们的认知有元神和识神
——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
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
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
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
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
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
“悟性”,比如书画、古琴
中医、武术及打坐,悟道练习
能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
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展开

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
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
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
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
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
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静坐、瑜伽,站桩、太极
学会不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
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当你虚静放松,没那么多念头
一切都清楚在那等着你来发现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
感受天地四季变化
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诚实的表达

经营企业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拥有
公司企业最大化利润,不可置疑
至少你是诚实的,没忽悠他人
如果你说,“我们也关心环境”
或者“我们也关心公司的员工
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
甚至,“我们在这里为我们
的客户服务… 那么”现在你
正在做的事情之一两件事情:
要么你断言做这些事情是资本
主义最大化你的利润的方式…
或者你承诺不最大化你的利润
因为你的目标比那些简单事情
更人性化,连接,更贴心

如果是后者,如果你已经决定
赚取足够的利润来最大化你的
真正目标是公司的目的
那么真是一个难得非凡的机会
具有明确衡量目标和足够利润的
公司企业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还包括实现商业目标、创造价值
满足社会需求、建立品牌形
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