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知道

如果你的职业取决于发现和
选择那么可以想象你正在做
的事情比随机猜测还多

大学招生
放映电影
挑选股票
出版一本书

不过数据很清楚:尽管在大多
数选择任务中可能比平均值差
但始终不可能比平均值更好
如威廉·高德曼所说,没人知道
世界已经步入顶端优势发展期
优秀资源会被出类拔萃的人拿去
而其余的人只能活在其阴影之下
如果你非常平庸,四平八稳
没有特别硬核的生存能力
那你一定会被压制在社会的底层

有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被给予
特殊的机会,授予奖学金等等
但多数人都庸庸碌碌
有些人在所从事的领域里
干出了些名堂,但是只有
极少数人拥有创造的热情
在我执教的大学八年里
出类拔萃的男孩非常稀少
偶尔会有具有天才品质的人
但通常发生的事情是
他也很快被他的环境扼杀了

赢配方是孩子的指向

提出“赢配方”观点的专家
还发表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
他说当孩子们实现成功的
“赢配方”和父母不一致时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就
出现了。当父母想把自己的
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而不
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是
家庭问题也就开始了

而许多成年人在日后
的多年生活中意识到
教给孩子的“赢配方”
没给自己带来成功时
会陷入深深痛苦中
许多成年人会寻找另一个职业
还有人继续坚持
直到这个配方发生作用

当有一天他们自己也意识
到此配方的确在没有效果时
会深深陷入痛苦之中
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他们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
却不认为是自己的
“赢配方”阻止了他们的成功
换句话说
对自己“赢配方”满意的人
一般都很快乐
厌烦自己“赢配方”的人
却一边不快乐一边却努力坚持
不敢轻易思考或接受改变

培养整合的个体

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败笔
因为它已经制造出两次毁灭性
的战争和骇人听闻的灾难
学习读书写字以及获得各种技术
只是记忆的培养,这显然不够的
因为它已造成了无法形容的伤害
那什么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呢

难道不是为培养整合的个体吗
如果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那么我们就必须澄清关于个体为
社会存在,还是社会为个体存在
如果社会为了自己的
目的需要并利用个体
那它不会关心培养整合的人
它要的是一部高效率的机器
循规蹈矩、受人尊敬的公民
而这只需非常表面化的整合

只要个体服从并愿完全被制约
社会就将发现他是可利用的
并在他身上花费时间和金钱
但是如果社会为个体而存在
那它必然会帮助个体从它自身
的制约性影响力中解脱出来
它必然会教育他成为整合的人

赢配方

一开始在学校里,教育体系
仅仅用成绩考评孩子的优劣
最体现在高考时用一条分数线
区分孩子的去向。后来发现
仅仅凭分数区分优劣
平白地损耗掉很多在其他
领域有天赋的人才
从网络数据时代的教育开始
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毕竟孩子们学校毕业
长大后需要一项技能维生
而这项技能大部分和兴趣有关

“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
·清崎在9岁的时候意识到学校
不是他“赢配方”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他的朋友安迪被宣布
为天才而他却不是时
他认为他最有可能
成为体育明星或富人
而不是像安迪或穷爸爸
那样在学术上成功的人
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孩子
认为他在学校里很棒
他的“赢配方”就是呆在
学校直到拿到很高的学位
假如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不行
或不喜欢学校
他就应该去寻找其他配方

节约用钱的限制

我们内在的限制性信念如何
影响一个人的财富命运呢
当一个人凡事都想着“太贵”
要“节约用钱” 时
其内心的丰盛和创造力呢
可是即便他每天都运作能量
运用吸引力法则,你会发现他
吸引到的都是跟他斤斤计较
钱的人或事物来到他身边
没错——我们的梦想和抱负
不应当局限于被疾病、贫穷和
猜疑所困扰的短短百年寿命

限制性信念时刻影响着我们
如果他是做生意的
会吸引到顾客总是跟他讨价还价
也常是想要’节约用钱’的类型
而那限制性的信念,任凭他怎么
观想目标来运作吸引力法则都还
是在阻碍着他。好像把自己关在
小房子里而想欣赏整个户外
的美景,再怎么创造观想
也还是有相应的局限的

所以当他后来觉察到这个想法
决定自己不再活在这个信念里
面时,奇妙的是,这个现象
就开始改变了,顾客好像
突然变得不计较钱一样

交易过程让你觉得累

为什么交易过程会让你觉得累
是因为外贸厂家没有根据自己
特点先把自己该走的路构思好
也没有设计出一个可复制
的模板让业务员操作
当市场仅依赖业务员个人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
已经构成生存威胁
业务员流失率大,又让企
业主不敢交付自己的信任
这样的循环有且仅有一个结果
就是这样的企业不可能
是一个自动运转的赚钱机器
它依赖企业主的地方太多了
企业主完全不能脱离企业

此时可考虑变内部知识和技能
如你想运营投资某个外部实体
当外部资源变得稀缺时,就该
向内部注入更多的能量,例如
通过为自己和他人投资教育和
培训。这比拥有闪亮的金属以
更多的收益

四次革命

历史上市场营销有过四次革命
先是我们可以生产,制造东西
而且一直在做的东西越来越好
第二个革命是计算机的出现
可以真正很好地计算事物
这使人类能登上月球或使
机器人能够帮助制造汽车
第三个是计算机作为数据库
将信息从很远处来回转移到
这里,诞生了相互分享传播
的连接经济。最后一个是
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接触到的
那个——营销的革命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比50年前的
宝洁拥有更多权力。每个人都
使用键盘与十亿多人建立联系
我们要为使用此权力做的事负责
可以做对关心者至关重要的工作

现在一个人工作可创造出想法
产品和服务,然后带来新界面
而且这种杠杆作用的转变
你不必像工蜂那样辛劳
将成为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的人

该在旁边的小路上转弯

惯常的思维
先广告,再等待结果
渡过最初的艰难后就靠口碑
最初寻找客户时
每个人都有颗勇敢坚持的心愿
认为最初的最初一定是先投入
才有产出的
看看比你早入行半年的朋友
有的已阵亡,退出江湖了

不是他不想坚持,而是当
开发信的回应率不尽人意
或是流量的转化率低于最低期
望值而又没更好的方法可以
选择时,那种无望的迷茫
时时不断袭来的焦虑
只有阵亡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你只注意跟着人流朝着
一个方向奔去时
也许没注意到——有些人
已经在旁边的小路上转弯了
或没意识到和你一同前进的
人群每个人情况都各不相同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环境
有些人能承受,坚持和变通
有些人却不能——等待和抱怨
你现在看到了差异化的起步也
注定了差异化的最终结局

半途而废的项目:完成度决定价值

一艘造了一半的独木舟,甚至还不如没有。另一方面,吃半个梨远比一个都没有强。半个梨可能就能让你获得85%的价值。

有些项目只有完全完成,才能让我们受益。提前认识到这一点是很有用的策略。例如,一场预算只有应有一半的广告活动,或者一场近乎完成但仍差临门一脚的社交媒体推广,除了给媒体公司带来好处,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半途而废的项目也有可能产生成果并创造价值,但前提是它本身就适合以这种方式进行。陷阱在于,把那种必须彻底完成的项目(比如独木舟)当成做到一半就足够了。

在做项目时,我们要先判断项目的类型和性质。如果是那种完成度决定成败的项目,就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只有圆满收官,才能收获项目的全部价值。而对于一些本身允许阶段性成果的项目,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过程中的产出。但无论如何,都要避免混淆项目类型,错误地认为所有项目做到一半也能行,不然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

抛开销售的传统观念

一个装修好的网站
看起来更类似商品橱窗
站在客户的角度看
即使他们通过广告进入了网站
会不会产生直接下单的欲望呢
这样的橱窗网站能让意向
客户们产生多少信任感呢

对于现在外贸业务员来说
背后的公司和前面的市场似乎
永远是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如何在茫茫大海寻找自己的客户
似乎得以自己为核心,四处寻觅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如没有阿里、敦煌等这些平台
似乎再也没有办法找到客户了

创业者只有一个想在
网络上做创业做生意的念头
却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
业务员们都会按照
大家观念里传统的做法
用关键词找到意向人群联系方式
然后用开发信狂轰这些邮箱
希望能能有人回应,可是
这样的没有被别人授权而被
接收的邮件,回应率能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