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维的运作

对我们而言,在各领域的知识
分子们清晰而深刻地把各种观念
记录在书本。观念越是巧妙细致
你对作者和其作品就越是敬佩
你总是在探讨观念和理想彼此
交流思想。每个宗教都有其教义
经典与独特的通往真理的方式
在探索思想的起源,实质上是在
质疑“观念”这片广阔领域的真相

观察思维的运作是非常有趣的
看一个人的思考,便是关注那个
被称为思想的反应是如何产生的
这显然源于大脑的记忆
那么思想是否有起点?如果有
是否能找到这一起点——
也即是记忆的开?
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思想

你已经认识到,思想如何延续
昨日的快乐,同时也意识到它
同样维持着恐惧与痛苦的存在
因此,那些体验者——
也就是思想的拥有者
既是快乐和痛苦的承受者
也是助长这些感受的主体
思想者总是把快感及痛苦分开
他没认清在追逐快感的那一刻
他也正在招揽痛苦和恐惧

谦逊大胆

处理冲突我们有各种各样方法
可能性论者是一种现实主义者
他们直视形势,看到这真的很难
他们看到了消极的可能性
但随后利用战争、诉讼或
只是破坏等消极的可能性来
激励他们寻找积极的可能性
谦逊大胆——意味着你将变得
越大胆,为了让它发挥作用
你必须像大胆一样谦逊
因为谦逊让我们看到
面对残酷的事实,面对现状
它让我们倾听对方的声音
这是一个悖论

越是大胆就越要谦逊才能有效
这是个好的可能性者的座右铭
谦逊大胆。你必须足够大胆
才能扭转局面,应对这种情况
但这需要在门口检查你的自我
也需谦逊才能看到实际发生的事
面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倾听对方
的意见因为这并不容易做到
但这需要谦逊。它需要一种
超越你眼前自私需求的能力
当你在处理这些困难的情况时
有种活力。给我们供电
就是冲突的魔力,它改变了生活

弱势和强势品牌

品牌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想将
事情放在每个人身上。弱势
品牌倾向于做简单或明显事情
它们吸引着每个人的市场,避免
边缘,从而可以与竞争对手互换
强大的品牌知道他们就是这个
渴望成为某人的某种东西
成为他们客户无法替代的东西

从一开始,品牌的法律目的
就是让人们知道商品的来源
从字面上看,一个品牌
一个标志,一个贸易标志
随着时间的流逝
对于某些品牌来说
它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反映我们作为消费者
部落成员和公民的身份

当有人批评这些品牌之一时
我们会亲自接受批评。因此
如果你是哈雷部落成员
那么批评哈雷·戴维森的人
就像是人身攻击。与谷歌
天主教堂或标志性政客关系
密切的人也是如此。这是我
我是,我们是彼此的标签

告别恐惧

人心可完全活于当下
只有在这种心智状态下
恐惧才无从生起
若想深入了解这种状态
就必须先了解念头、记忆
及时间的结构才行。

如果你的心不再和自己对话
不再为其困扰和焦虑喋喋不休
就能听见别人所说的话
和恐惧这样活生生的东西共存
需要一颗极其微细,安静的心
才能随时盯住恐惧的行踪
你只要观察它,和它共处。

我们恐惧失败,恐惧错误
恐惧负面评论,恐惧不被认可
恐惧失去光芒和赞誉
始终被恐惧推动着,无休无止
咬着牙关不断在外界努力不懈
要想了解恐惧的本质,你会
发现原来观察者本身就是恐惧
你一旦了悟这个事实以后就
不会再枉费精力去斩除恐惧了
于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
时空距离,顿时消失与无形
一旦认清自己是恐惧,和恐惧
无二无别,自然会停止那斗争
然后恐惧就完全止息下来。

恐惧与满足

人基本上是对自我最感兴趣的
我们所要的就是满足感
追求自由是因为我们认为自由,
使我们得到各种美好的满足感,
而最终的满足则是“自我实现”。

恐惧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身体恐惧是由动物性遗传来的
自然反应,心理恐惧非抽象的。
恐惧通常都和某个事物相关,
怕失去工作,怕衣食金钱匮乏,
怕邻居或大众对你的评语,
怕成就不够大,被人讥讽歧视
或怕痛苦和疾病,怕受人控制,
怕没爱与被爱的因缘,怕死亡
怕失去妻儿,寂寞无聊、未活
出别人对你的期待、失去信仰。

形成恐惧的主因是不愿意面对
真相。我们的脑细胞早已建立
起那模式,它们拒绝再造另个
不确定的模式,从有把握变成
没把握,不确定性时,
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当你正在专心应付某种危机时,
你并没有恐惧,等到念头一起,
恐惧才由心生。

生活的喜悦

当下是没有时间的存在
大脑的思维运行是需要时间的
而我们的心灵是在当下运作的
如果你能观赏它们,依心而活
而不期望重复这个,那个经验
那么痛苦及恐惧便无从生起
而只留下了无可言喻的喜乐
对此欲想重复快感记忆的需求
才不断地带给我们挣扎及痛苦
它不可能和昨天的感受一样
不只是你的美感需求,心灵上
都拼命想重复同样的愉悦经验
却因为没有得到满足而伤心失望
你就会变得焦躁、嫉妒和怨恨
你可曾注意过当时内心的挣扎
——你害怕得不到自己所要的
也害怕失去自己曾经所拥有的

正视快感的整体意识及其价值
然后才能享有生活的喜悦
喜悦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当下
直接的体验感受,你一去想它
便立刻转为快感。“活在当下
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
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推荐还是找到?

每周,我最喜欢的书店都会在
商店前面的货架上放置新版本
每次去那里我都会想到同样的事
任何一本书的机会有多少
无论多好,在这里被找到

突破性想法和畅销产品很少
偶然被发现。他们被推荐
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不是被找到的
而是值得人们喜爱谈论的东西

如何传播你的想法
如何对你产生影响寻求
如何改善市场文化
没有明显的路线图
没有简单的可操作步骤
及各种战术。但是我可以
保证你就是一个指南针
一个递归,迭代方法
你越多使用它就变得越好

通过了解我们为谁做的最好的
工作和为什么出来做到这一点
然后创造人们喜欢的东西

背景的反应

背景、过去并不是静态的,
它是在经历持续不断的改变,
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
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
持续不断变化在发生。
头脑不是固定的状态,
观念刹那地、不断地变化着,
这是背景的反应。

如果我在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
某个特定的文化中被抚养长大,
我将对挑战刺激做出反应。
制约很顽固反应总是一样的,
思想是背景的反应,
我们就是背景;那个制约,
不是与我们分离或相异的,
随着背景的变化思想也变化。

但思想者与背景是完全分离的,
思想者正是他的思想的产物,
他是由他的观念所组成的,
没脱离于他的思想的独立实体
思想者,是思想创造了思想者,
思想的无常中赋予他永久性,
思想者是思想的隐蔽所,
并且思想者把自己安置,
在不同层面的永久性上。

知识与信息

我们每天被洪水般的信息包围
通过各种工具如手机,电脑
Ipad,电视等媒介接收信息
真正的知识却是越来越稀少
正如智者言:“到处是水
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对独立于感知主体的外部世界
的信仰是科学的基础
但是我们的感官只是给了我们
间接的信息,思想,念头只是
通过五官接受各类信息的工具
我们对这个由大脑创造的物质
世界的概念总是被感官过滤
因此总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

真正的知识是来自通过
个人的实践而得的感悟
真知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实用的,重要的,有洞察力
而信息多是无用的,没必要的
微不足道的,真知是不能传
不能通过教和学的
只能靠你在内在忆起的
而不是你没有的东西再由
别人给你,从学习而来的
二元里的东西是有层次的幻觉

全神贯注

要认识自己,唯有在当下
只要你的心不再支离破碎
你就能看见整个“自我”
所见到的这个整体就是真相
对生命的幸福而言
觉察能力非常重要
觉察就是向内观照自己
真正的认识,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真正认识自己之后
才知你离幸福的生活还有多远
该如何修炼,提升自己

我们不敢面对自己,如你想对
自己一目了然,就得全神贯注
你的眼睛,耳朵、每根神经
都全神专注,恐惧和矛盾就没
有机会存在,冲突也就没有了
你必须由衷想去了解一件事物
才会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觉察它
如此的觉察好比与一条蛇同居
你自然会注意到它的每个动作
它所发出的每个轻微的声响
都会令你心生警觉
此全观的状态就能激发其能量
在这份觉察之下,你的自我
整体就会在刹那间显露出来

觉察是感觉而不是想法
你可能会突然看见它
在没预兆的出现在人的身上
是瞬间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