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立的算法

尽管可以逐个案例地做出选择
但我们还是依赖算法
一系列编码步骤,推论和决策
启发法,表面上随着收集更多
数据而变得更好。在这一点上
算法正在重塑我们的文化
它们决定着社交媒体网络
如何无处不在地覆盖内容
搜索引擎如何突出网站
人工智能决定你还是他可飞
谁能得到贷款的决定

算法不是中立的。每个决定都
有其后果,且与勾股定理不同
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是从
现在开始或以后一个选择
整个过程都是如此

算法在发现社会的自私或有
缺陷的元素时会采取这种措施
并放大它以获取短期利益。它找
到个人可能具有的习惯或本能
并利用他们做一些有益于算法
制造商的事情,而长远来
说不会离开文化或用户

而且,算法可以为你和我们所
关心的人提供何时能够放大
我们天性中更好的天使,何时
可以帮助我们长久想做的事情

智能生活:学会“节制”


智能饮食有两个秘诀:用餐时若遇困扰,不必吃光盘中食物,先将其留在盘中即可。此规则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比如会议安排一小时,若提前完成任务,十分钟后便可离场。其中难点并非“部分”,而是“控制”,在纷繁复杂中保持清醒,然而人们常常遗忘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经济宛如一场无尽的自助餐,我们极易“吃撑”。信息过量问题愈发严重,150年前靠马背送信,信息传递速度约每秒0.003比特;到20世纪60年代,10千字节内容传输速度约每40秒300比特;如今全球光缆传输速度达每秒十亿比特,150年内信息传输速度增长上千亿倍。面对如此海量信息,我们是否该适时喊停?这应由我们自己决定,而非被信息裹挟。

无论是饮食还是信息摄取,学会“节制”,保持自我控制,才能在智能时代实现更健康、高效的生活,不被过多的选择与过量的信息淹没。

自我边界扩展了

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自我系统
及内在的那称之为我的自我系统
而自我会可扩展,扩大到非常大
这意味着它只是开始识别生物体
然后扩展到用组识别,所有人类
然后到整个宇宙

关键是我们基本上认同自我的
内心称为我们,然后称之外面
不是我们是另一个不同于我们
或是它们。现在有各种的条件
我们有时会采取
一些措施那是在自我边界内
这个我边界,我们错误地把
它放在另一边。我们投射

或是在特殊的阶段一个边界
并且该边界应该在那里
我们错误地从内部获取
东西边界并把它放在另一边
就这样将它投射了
但一旦识破这错觉涵容一切
无内无外之分,无界线之别
一体意识便向我们招手了

其实都不靠谱

最近和一位朋友饭后茶余谈话中
谈到公司在经商许多不靠谱的事

不靠谱如抛开个人的人品和能力
是指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具体说当你反复做同样的事情
在变化的环境期待相同的结果

此现象在转型前的企业里还
不少,
这是已意识到转型的
企业而没有更好的方法
但如果不是反复做同样的事情
期望相同的结果
也不靠谱了
专家和过得舒服的人
无法给你答案
人们行为最终使有意识变为
无意识,其信念慢慢成为化石
摆设在展览厅并引诱继续过
“固定的生活方式”
现有的知识和想法
会让我们对不断
变化的世界
感觉变得麻木和迟钝

我们理顺成章以养成的习惯
来处理变化的世界
以我们舒适和显耀成就
或是抱怨和挣扎努力
抱着各式期待无意识地
一遍又一遍做同样的事
这些自我强化的错觉
正是“不靠谱”的真正含义

大智若愚

如果有人觉得你的想法
做出的改变,或者你心中
抑制不住的梦想都很愚蠢
你就是领先的创新者和在
网络数字带来改变的人
新式智慧者是能看穿那些
被贴上愚蠢标签的点子
背后智慧的闪光
看到他们确实是可行的
这些智慧者包括了思想领导者
发明家、企业家、创新者
支付宝,抖音,推特

传统上愚蠢的定义
是“缺乏智慧和常识”
而新时代的大智如愚
是健康的和稀缺的
你该张开双臂拥抱理解它
因为新式智慧是违背直觉的
具有创造性,具洞察力
迫使你走出自己舒适圈子
察觉自己脑中的声音
超越传统做出改变
不理会怀疑和批评者的论调

如本·霍洛沃茨把愚蠢的点子
当作一次灵感的机会
“每次你灵感迸发想出
具有突破性创新的点子
听起来都会很荒唐
如听起来像个好主意
那肯定不都创新
因为其他人肯定想过了
就不是什么破天荒的点子”

意识进化与身体结构的奇妙对应

我们内在意识的每一层,都与外在某一层次的复杂形体紧密对应。意识层次越高,容纳它的系统就越复杂。以动物为例,爬行动物的脑干,伴随着内在基础意识。这一基础意识围绕着食物与饥饿、身体感觉、运动行为等基本生存驱力,也就是我们说的“粗重身体”,一切以“我”的需求为中心。

当进化到更复杂的哺乳动物,大脑边缘系统出现,基本感觉扩展并进化为复杂的情感、欲望、情性冲动和各种需求,这便是精微体验或精微身体。此时,意识从“我”扩展到了“我们”。

随着进一步进化,拥有新大脑皮质的三重构造的脑出现,身体结构更为复杂。这时,意识进一步扩展为对世界上“所有人”的觉知,即因果身体。

各个层次的不同幻象,掩盖了我们真实本性的螺旋,而这螺旋恰恰是生命本身的展现。通过了解意识与身体结构的对应关系,我们能更好地探索生命,体验生活的真谛,感受意识进化在生命历程中的奇妙演绎 。

处理阴影投射

关键是精确地逆转压制,异化
分离和压制的步骤和方向
将从我到你到它投射过程反过来
其方法是完全颠倒投射步骤
和过程我们称之为“3-2-1”
我们开始和品质,比如是你的
愤怒,晚上你有梦想怪物追你
和吞噬你,过程非常不愉快

这是你的愤怒投射
现在它被预测在另一个实体上
那个实体有愤怒现在瞄准了你
这就是你投射时会发生的情况
所以现在这怪物对你产生愤怒
这就是你感到害怕原因

先要确定第三人称“它”
看到了那个正在识别的怪物
那么我们将它转​​换回第二人称
可以通过我与你对话做到这点
“你为何这样对我?你想要什么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你会觉得自己真的知道这个怪物
知道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能量情感
然后你切换位置。你成为了怪物
认同怪物。把它变成了“我”
从第三人称到第二到第一人称
你开始认识到所有的愤怒目标
用此强大的情感重新认识你投射

市场营销+心理学=科学

一旦有足够的思绪之后
你可以相信月球行走是假的
悬浮是可能的
世界只有六千年的历史
相信水中金属会改善你的运动
表现并且Z射线可以治愈你的
关节炎。但只有在它与实际上
真实的事物发生碰撞之前
安慰剂是件好事,没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
但科学不是关于你或我的观点
而是有关第三方的客观的视角

营销者喜欢安慰剂效应因为它
打开了通往故事,寓言,口碑
和各观念之门,为营销者提供
超过价格和功能的空间,销售
该利益创造的首个文化副产品
是每人都有权相信其所信仰的
观念并且质疑它是非礼的
导致冲突不断然后是真正的问题
如你花了足够的时间体验自己对
现实的看法会发现,对你有用的
东西实际上已是普遍事实,看来
市场营销加心理学可就等于科学

感知过滤器

你的精神感觉设备包括

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视角
主观(意识)和客观(外界)观点
直觉和直观
感觉和情绪
逻辑与理由
梦想与愿景
宗教和哲学信仰
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信仰
时尚,功能性信念和个人信念

当面对生活中的关键精神问题时
我们可咨询可用于我们精神的
全部感官通道,也可以将输入
限制为这些通道的一小部分
通常当我们过于严格限制输入时
最终会使简单事情变得复杂困难

我们的感知是观察现实的镜头
但其不是现实本身。我们所感知
的总是被预处理到不同水平程度
我们没意识地感知到光或振荡的
大气压缩波的单个光子。观察照
片或歌曲。当发生这感觉压缩时
会丢失原始数据,是不可恢复的
此感觉都以不同的方式压缩和
重新包装可感知数据的字段
正是这经大量处理的输出才
达到我们的意识

分化与整合:成长路上的关键平衡

世间万物的进化,
包括人类内在层面的成长,
都离不开不断的分化与整合。
在意识的分化阶段和整合阶段,
稍有差池,便可能出现问题。
分化阶段,若分离、
脱离得太过,就容易
引发回避、过敏等情况。
而在整合阶段,
要是无法放下已有的状态,
为下一次分化留出空间,
便会陷入固定状态。

对当前阶段的某些特质、
需求产生依赖,
甚至成瘾,难以割舍。
从更大维度空间来看,
来生、梦境与幻觉和现实并
无明显界限。只是我们过于
执着三维世界的认知,
尤其是其中的时间概念,
从而被各种概念禁锢。
实际上,梦境所蕴含的信息量,
远比我们在三维世界感受到的
丰富得多。

审视我们的生活,
出错的状况屡见不鲜。
比如可能出现食物成瘾、
食物过敏,性瘾、性过敏,
权力成瘾、力量过敏,
爱情成瘾、爱情过敏,
自尊心成瘾、自尊过敏等,
其他生活状态、级别或结构
也是如此,分化与整合的失衡,
让我们陷入各种不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