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自我与追寻

我的生活,
是每一个字的灵感源头;
而你的回应,
将重塑内容的走向。
当文字探讨创造力的博弈,
那是我当下挣扎的映射;
当我深究领导力的内核与复杂,
绝非空谈理论——它源于我作为
顾问、领导者、前首席执行官
及团队成员时,在无数小时里
对团队与组织动态的摸索和感悟。

我笔下对现状的困惑,
皆发自内心,
根植于亲身观察与经历。
回望这些年的社会图景,
总为诸多普遍问题心痛:
日益加剧的不平等、
侵蚀幸福感的工作环境、
蔓延的孤独感……
它们正被推崇控制、
攻击性与自私的文化裹挟,
与我曾设想的理想背道而驰。

但这份心痛,
恰是我持续探索的动力,
让我不愿放弃对更美好事物的向往。
我写作,也是为了提醒
自己那些早已知晓的道理。
“正念”这一古老概念,
字面意即“去记住”——
它揭示,要挣脱内化的局限,
拥抱充满可能而非恐惧的生活,
就必须用心记住自身的内在
智慧与天生悟性,拥抱那个
尚未被各种限制性脚本和
潜规则塑造前的本真自我。

共同觉醒:挣脱束缚,拥抱可能

自我回忆的行为揭示了一个
深刻且看似矛盾的真理:
我们必须日复一日地记住,
自己是如何被塑造成永远感到
匮乏的——那种微妙的压力将
我们困在恐惧与稀缺的心态中。
我们需要回想那些或微妙或明显
的方式,是它们“催眠”了我们,
让我们以特定模式思考、
感受、说话和行动。

只有有意识地记起那些根深蒂固
的“教诲”,我们才能开始放下它们。
这正是我们松开束缚、
活出真实完整自我的途径。
为支持这种成长,
我正在开发一些转变意识的
体验活动:面向渴望重新连接
真实自我、在生活中获得更多
轻松、激情与目标感的人;
另一个则针对团队和组织的
领导者——那些准备打破过时
范式和限制性假设的人,
这些东西正悄然削弱
他们的影响力与潜力。

错失恐惧症(FOMO)

我们生活在每个决定都承载着
“未被选择的可能性”的时代。
我们滑动屏幕、滚动页面、
浏览信息,
面对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心中却萦绕着一种念头:
无论我们选择什么,
总有更好的在别处。
这不仅仅是选择焦虑,
更是存在层面的焦虑。
而且,并非只有我们如此。

我们总以为名人和亿万富翁过着
一种充满自由和圆满的平行生活。
但他们同样受制于现实的法则。
他们只有一个身体、
一个神经系统,幸运的话,
只有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的伴侣,
几个亲密的朋友。
他们一次也只能看一部电影、
参加一场晚宴、经历一个时刻。
没有人能逃避选择的代价——
即便是那些买得起一切的人。

此感受以前被称为“错失恐惧症”
它会出现在小事上:
盯着餐厅菜单犹豫不决,
担心点的菜会让自己后悔;
也会出现在大事上:
怀疑自己的人际关系、
职业选择、所居住的城市。
因为总觉得在某个地方,
有人过着更美好的生活。
FOMO 助长了一种想法:
美好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大脑的多维奥秘与自我超越

大脑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认知,
运作于比低级神经回路更高级维度。
有时,大脑会给予我们一些指引,
好让我们能在日常虚幻世界中
继续前行。实际上,
大脑是复杂,多维的结构,
轻松突破我们作为灵长类动物
被设定的狭窄生活范畴。
这或许能解释那些来自
其他维度、领域,
如“光”之领域、充满无限意义
模式现实的波与频率。

这些现实此刻就存在着,
只是超越了我们当下自以为是的
短视、受限的狭窄的感知,
以及对时空僵化的认知。
如今,我们正努力超越自我,
试图通过量子跃迁,迈入一个
仅少数人设想过的崭新世界。
我们在自我筹备的同时,
如果给予他人机会,
他们也能在这个新时代中
找到阳光下的一席之地。

要知道——我们本是巨人,
身披着伟大和无限选择,
基因里刻着完整和无所不能,
却在矮人无意识,习惯性抚养下,
习惯了弯腰驼背地行走。
现在,是时候释放
我们的全部身高,潜能,
发挥大脑的全部力量了
表达每个人的小宇宙,
与大道同行,激情展示。

现实是无限变化的空间

想象和潜意识只是开始。
一位名叫瓦迪姆·泽兰的俄罗斯量子
物理学家做出了一个改变了我们
对现实结构本身理解的发现。
通过他的现实穿越冲浪工作,
揭示了现实不是单一固定的时间线,
而是无限变化的空间,
平行现实同时存在,
就像宇宙电视上的不同频道一样。

泽兰的深刻贡献在于,他展示了你
不需要从头开始创造你期望的现实,
它已经作为无数时间线变化之一而
存在。你的意识就像一个音叉,
根据你的思想、情感和信念
与特定的现实频道产生共鸣。
当你改变你的内在频率时,
你简单地从一个时间线滑动
到另一个时间线,
访问那些你的欲望已经存在的现实。

也许更重要的是,
泽兰识别出了困住意识在限制性
时间线循环中的思维和情感模式。
他称这些模式为摆动,这些破坏
性的思维结构以人类注意力为食,
让人们在相同的限制性体验中循环。
通过学会识别和避免这些摆动,
同时有意识地选择你的现实频率,
你获得了在你生活的无限
版本之间导航的能力。

人类行为的基本程序

人类行为背后,
潜藏着一套令人深思的基本程序。
多数人内心深处似乎遵循着
“我是个没用的人” 这一自我认知。
紧接着,衍生出
“若我伪装得够好,
便无人能察觉我没用”,
以及 “为此,得让他人
也相信自己没用” 的想法。
那些深谙此道者,
常借助某种意识形态,
时刻伺机纠正他人。

为何人们热衷于互相贬低?
婴儿出生时,
宛如一张纯净的白纸,
没有任何文化印记。
婴儿赤身裸体、饥肠辘辘
且充满好奇。
而父母和学校,社会的关键任务,
是通过说服、哄骗、恐吓甚至威胁,
让婴儿小孩相信部落的行事方式
才是自然且神圣的。

一旦孩子的行为不符合部落习俗,
哪怕是出于本能的举动,
也会被要求立刻停止。
在成长过程中,人们渐渐学会
通过寻找并谴责其他 “没用的人”,
来转移对自身的否定。于是,
人类社会仿佛变成一场针对
“没用的人” 的搜寻与摧毁行动:
大家忙于找出那些 “没用的人”
并加以批判。同时,
社交也是虚假,掩饰自身缺陷,
自吹,化妆成“有用之人!”

感知的冒险与朴素实在论

早在量子力学诞生前,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便指出,
所有感知皆为冒险。
诸多不良现象,
如偏见、种族主义、
性别歧视、刻板成见,
那些能驱使人们心安理得去仇恨、
伤害他人的教条式意识形态,
愚蠢的邪教、迷信,
乃至有组织的宗教,
世间种种无知,自以为是,
追根溯源,
都在于未意识到感知的冒险本质。

我们往往坚信亲眼所见,
继而笃信对所见事物的解读,
并且多数时候浑然不觉自己正进行
解读,直接将其认定为现实。
哲学领域将此称作朴素实在论,
也就是“我感知到的即现实”。
回溯过去2500年,
从佛陀与柏拉图时代起,
各个世纪的哲学家都在
对朴素实在论予以反驳。

他们试图揭示感知背后的复杂与多变,
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将感知等同于现实。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时至今日,
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依旧
以朴素实在论作为行事的基本准则,
依旧轻易地被自身的感知所左右,
陷入未经审视的认知陷阱,
从而难以突破固有认知,
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

学会聆听内在声音

回归内心,
学会聆听内在声音,
调整自身频率。
设想,倘若身边每个人都意识到,
自身频率不仅关乎个人健康,
更左右着我们共有的现实,
那将会怎样?
高尚的思想与关爱的行动,
就不再仅仅停留在道德理想层面,
而是成为塑造世界的真切力量。

进一步想象,
若整个社区都处于高频状态,
齐心协力让地球变得更和谐、
更具意识、更公平,
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
值得欣喜的是,
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
它正逐步成为现实。
每一位觉醒的个体,
每一个明晰自身在这场振动
交响乐中角色的人,
都在推动着这一转变加速到来。

然而,
这一切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你需要主动选择提升自己的频率,
并付诸实践。
最为关键的是,务必牢记:
你是宏大整体的一部分,
那股宇宙力量在你心中生机勃勃,
只等被唤醒。你所需的一切,
早已存在于自己的意识深处,
随时可供取用。
只要行动起来,
从自身频率调整开始,
每一个改变都始于你理解自己
作为共同创造者角色的那一刻。

让每一句都沉入你的意识

如同“记忆的种子”,
生长为你富足本质的完整表达:

我是河流,而非岩石。
富足流经我,
如同呼吸流经肺部般自然。

金钱轻松来到我身边,因为我
不再阻挡它向我流动的自然趋势。
我通过“存在”而非“行动”
吸引繁荣,我是奇迹的磁铁。
宇宙以让花朵绽放、
星辰闪耀的同样坚定之力,
支持我最高的善。

我释放挣扎的需要,
释放证明的需要,
释放强求的需要。
当我与最高时间线对齐,
努力便会溶解。

我恰在应在之地,
接收我需要接收之物。
我信任流动,
我是流动,
流动即我。

阻力不可能存在,
因为没有东西需要抗拒。
我与所有渴望之物合一,
我的富足祝福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的成功托起他人,
我的繁荣创造繁荣。
我值得轻松的富足,
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
而是因为我就是什么。

让头发生长、
让心脏跳动的同一智慧,
此刻正为我精心安排财务富足。

我允许,接收,流动,繁荣。

我呼吸的每一口气,都是对
“始终流向我的富足”的感恩。

我是富足,我是流动,
我是运动中的繁荣。

你所学成功的法则都颠倒了

如果你为创造富足所做的努力,
实际上正在将它推开呢?
成功必须伴随着挣扎吗?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位道士大师居住在大河之畔。
每天都有商人挣扎着渡河,
与水流搏斗,耗尽体力,
许多人甚至溺亡。
但这位大师只需踏上水面,
就能如履平地般滑过。
当被问及秘诀时,他说:
“我不与河流抗争,
我成为河流。水支撑我,
因为我与水合一。”

古人懂得我们在“成就至上”
的世界中遗忘的真理:
宇宙不回应“力量”,
只回应“流动,吻合”。今天,
你将记起灵魂一直知晓的真相
——这个故事能流传千年,
正因它指向了古印度佛教徒
所说的“无为”,不是“不作为”,
而是与自然秩序完美契合的行动,
无需挣扎、对抗或逆现实而行。

试想:你看着一位武术大师,
他没有流汗、紧绷或强行发力,
每个动作都如水般流畅,
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
这就是“无为”,
也是我们今天要激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