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占据的东西也占据着你

每当遇到无聊,空洞,孤独
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
找物质或心理的东西填补上
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就是
基于满足这些空虚要求的做出
心理上的能满足你各种的需求
房子填满不安全感的空洞
金钱填满乏匮的,自尊的洞
学历填满不知足,智慧的洞
消费填无聊以求快乐的空洞

用物质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剧是
没人能跑赢欲望的空洞
总有一天你努力填入所有东西
却失望无力发现那个空洞还在
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一时快乐
人的社会认同成为自我的部分
你开始认为那“被认同”的部分
那名声,地位才是真实的自我
你占据的东西同时也占据着你

一旦过度追求“被认同的我”
则真我迷失
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疲惫不堪
不知觉的忙碌于这些游戏之中
从小被周围的文化环境所塑造
长大后其想法追求就成了环境
当你以为大家喜欢和离不开你
其实是你离不开其喜爱和认同

旅途在你脚下

每当外在的自我
采取安抚欲望的行动时
这种欲望就会实现
每个可见物体的运动
不是由身体外部事物引起的
而是由体内的事物引起的
它是从内向外起作用的。

沿着内心世界的高速公路旅行
没有意识内在的精神运动
就不可能带来任何东西
你内在的行为是内向的感觉
如果你在心理构想出一部戏剧
表明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然后闭上眼睛,向内放下思想
将你的想象力始终集中在预定
的动作中,并参与该动作
你将成为一个自决的人。

内在行动据万物本质对其排序
看看制定出的理想是否可行
因为只有通过这一实验过程
你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力
这种创造性的原则得以实现
有目的的生活的线索是
以这种意识,这种敏感性
使你的想象力全然集中在
行动和满足欲望的感觉上
而激发并体验内在世界的运动
每个人内在观念只有在被觉醒
唤醒内在运动时才会发挥作用。

拒绝欺骗

一个人应该总是要寻找将
灾难,痛苦变成福祉的方法
这是生命中最基本的艺术──
如何将悲惨转变为庆祝
如何将诅咒转变为福祐
如何利用受苦来成长
如何利用痛苦来重生
存在的局限,脆弱和碎片化
使我们感受到由社会批判轻蔑
鄙视和必然的死亡带来的痛苦
这些痛苦虽然可怕,不可避免
却不足以成为这世界的末日
要使这世界变得可怕你要撒谎

你可以通过语言来操纵世界
满足自己的需要,圆滑处事
圆滑是肆无忌惮的推广销售
广告商,满嘴口号的乌托邦
信仰者和反社会人格者的专长
圆滑,欺骗的大学生写论文时
不会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是设法去取悦教授或导师
圆滑的人为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虚伪奉承和取悦他人
圆滑有时等同于耍心眼诡计
玩套路,喊口号和拍胸许诺
在语言行动上撒了够多谎的人
此时就在这个深渊里
要是睁大眼睛看看四周
你一定会发现许多这样的人

只买承诺

每天我们都有各类新产品
工具或应用程序进入市场
有人在等待新车的交付
或购买限量版拼图游戏
有人在等待预约或预订
也有人等待手工制作的奢侈品
或者假设有两家公司正在
等待计算机芯​​片的出货
一个有一些存货
另一个需要它们来
完成一种高价值的产品
为处于危及生命的情况下
的人们提供服务

想要制作计划,分享内容
购买,销售,存储,交谈
观看,唤醒或就浪费时间
肯定有一个功能丰富
的应用程序可以帮助
你做到想要的这一点。

作为一名营销人员
我们经常陷入我们所提供
的产品和服务功能和优势中
陷入了不断告诉人们其作用
在内心深处,多数人并不关心
产品服务功能让他们能做什么
他们希望不那么忙碌
更富有成效及身份认同
更少独处,孤单无助
更多联系,分享和来往
更少恐惧,焦虑
内心感觉更安全和富足

人们不买功能,他们只买承诺
不要告诉我你做了什么
让你对我做出你可兑现的承诺。

打破自设 “牢笼”,笑对生活 “剧本”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误区,亲手为自己打造困局。殊不知,“境无好坏,唯心所造”,许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非外界的艰难险阻,而是内心的执念与狭隘。当我们深陷自我编织的迷网,以为生活再无出路时,其实破局之钥就握在自己手中,往往一念之间,便能云开雾散。

一个人或许会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暂时受挫,被现实打败,但只要内心坚韧,就绝不会被彻底打倒。因为真正能掀起惊涛骇浪、将我们吞噬的,往往是来自内心的狂风。倘若内心风平浪静,外界便难以有事物将我们摧毁。内心淡定,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能始终八风不动,坚守着自己的安宁。

我们要学会不入自己设下的局。在夕阳西下的落寞与旭日东升的希望之间,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力。终有一天,我们能沉静地走下山去,即便手持拐杖,步伐依然坚定。而在某个山洼,也许会出现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玩具奔跑,那看似不是历经沧桑的自己,可又何尝不是重获新生、回归本真的自我呢?

连接源头,超脱小我

一旦与源头本体相连,
便会惊觉,
曾经小我妄图掌控的头脑念头
与身体部分,是何等渺小。
那种感觉,
恰似堤坝在洪水中轰然崩塌,
让我们得以遇见海纳百川的大洋。
那更为宏大的存在,
蕴含着深邃而磅礴的能量,
是所有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是我们真正不可摧毁的本质。

此时,心就像枝头的树叶,
随风轻舞,
感受着大气运动的微妙触动。
当双脚触碰到这份颤动,
便会不由自主地随之舞动,
整个人全然沉浸于当下,
投身宇宙洪流之中。
小我视角狭隘,
只执着于各种神通及其威力,
恰似“一叶障目”,
满是割裂、受限的思维。

小我以自我构建的知识屏障观世界,
所见、所忆皆为浅薄认知,
还无意识地被人性中
未愈的伤痛和黑暗里的恐惧驱使。
而另一种清明自在的视角,
将对“神通”的渴望视为对进步
的追求。当对“我是谁”的认知
发生转变,
过往与未来也将随之改变。

混沌:内心与现实的交织困境

混沌,是一种奇特的存在,
它既在心理层面扎根,
也在现实中显现,
难以用精准的语言描述。
当沉重打击袭来,
世界分崩离析,
我们陷入迷惘,
混沌便悄然登场。
遭遇撕心裂肺的伤痛,
梦想破碎、遭受背叛之际,
混沌就像汹涌的暗流,
试图吞噬一切。

这沉重的冲击,
将我们拖入如冥界恶龙栖息般的
黑暗境地。
在那里,我们仅剩下瞪大双眼、
四处观察的能力,
必须竭尽全力谨言慎行,
清晰表达,
只为能在绝境中寻得一线生机,
逃出生天。
这种对混沌的认知,
源自远古先祖几千万年前的
生存准则。

那时,面对野外的蛇类
和其他食肉猛兽,
他们形成了一套认知系统,
至今仍深植于我们内心,
体现着我们深深的恐惧。
如今,我们虽已拥有血肉之躯,
还发展出抽象化事物、
运用抽象语言的独特能力,
但古老深层的认知系统依旧保留。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混沌的存在,
以及在困境中生存的本能与挣扎。

改变未来之步骤

改变未来首先是渴望愿望
确切的说——定义你的目标
清晰明确肯定的知道你要什么

第二步是去构造一个事件
相信跟随你渴望已经实现的
满足感就会不期而遇的事件
能表明你的渴望已经实现
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
自己要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以主观视角来体验行为动作

然后,保持身体稳固不动
通过想象着你是沉静宁静的
来引导与平常睡眠相似的状态
静心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
聚焦在你意欲用想象力去经历
体验的行为动作和角色扮演上
从心里去感受你自己正进入
你预设好的行为动作

自始至终的一直想象着
你此时此刻正事实上
现实的扮演着那个角色
在想象中的角色和行为举止里
你必须始终是主观参与其中
不是仅仅站到旁边
袖手旁观的看你自己去感受
真的在以第一视角
真实的在实际扮演着角色
以至于这想象中的感受
对你来说变成真实的现实感

期待什么?

如果你开一家路边汽车旅馆
预计会遇到疲倦且要求
苛刻的精打细算的旅客
如果你经营一家高档餐厅
如果人们为了获得一张“更好”
的桌子而倾斜、哄骗和撒谎
请不要感到惊讶
如果你急于获得市场份额
你最终可能会遇到坚持要求
更多的喧嚣和诡计来
陪伴你的客户

如果你决定成为一名教练
要注意你的大部分潜在客户
将是觉得他们不需要教练的人
如果你以最便宜的价格吸引
新的自由职业者,我敢打赌
——你的客户会在你的费率
方面给你带来困难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健康专家
请期待你遇到的人会有心理
健康问题。有时事情会按照
他们应该的方式运作
即使这不是你此刻可能想要的
我们的职业生涯并不完美
网站上的字体与包装的不匹配
事实证明,锐角、粗糙的边缘
多样性的不完美匹配实际上
使事情变得更好
尤其是当你与不同人打交道时

打破分离,拥抱一体

你所感知的自我,远非全部。
那个自认孤独、与他人
和自然分离的自我,
只是一种片面的感觉。
事实上,
自然界中不存在真正的分离,
所有众生都是整体的不同延展,
整个大自然借由我们展现自身。
当体悟到这种一体的能量,
内心深处的整体意识被唤醒,
便能在他人身上认出这一本质,
意识到众生皆为整体的一部分。

此时,自我会沉醉于这份共情,
善良在心中悄然滋长,
并驱使我们以爱之名行动,
渴望为大自然和众生贡献力量。
过往,我们常因秉持分离的
世界观而产生问题,
将自己与大自然割裂开来,
导致彼此冲突与伤害。

倘若能意识到,
为他人带来幸福的想法和行为,
同样能让自己收获幸福,
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一真理,
并将生活融入其中,
而非生硬地把真理塞进生活。
若我们能从中获得启发,
尊重这一真理,尊重自然,
就一定能在世界中
创造积极的改变,
让爱与和谐在每一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