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故事里的剧本

解释缘起——因果颠倒
需明白的是全部的角色加起来
都无法等同人生真正的作家
——那就是无我,自性。
不要错把作家当成了一个人
认为真的作家是:大脑故事
里的作家,他想象中的作家
当因果、层次不分就没法成长,
很容易掉坑,层次不分
——没办法理解觉醒者们说的
因果不分——思维便是颠倒的。

凡是能比较的想法就不是智慧
“反想”的起点就是没别人,
正想和反想,
比喻类似无限符号的两端
往前是一个世界,
往后是一个世界以便理解真相。
反想就是要过中间的点
这个点前是思维,念头的世界
——简称作家的构想,剧本
无我往后的才是心体的世界
真实的世界,心灵的归宿。

真因果不能用故事情节解释源起
没办法用果解释因,那样无效,
众生皆因颠倒妄想而产生各种,
问题,烦恼、矛盾、判断,
就像看电影,你跟着剧情笑哭,
但知道自己只是人生的观众,
不会跳进屏幕里较真。
活着也是这样:
认真体验,但不沉迷;
有情绪起伏,但不被卷走。

打破重复轨迹

让我们的内心感觉心灵沉浸
在自己编写,编辑故事之中,
只要故事能保持其一致性
人物表现得似预期方式的情节
并没一定要求真实可靠,
但必须是我们觉得“可信的”
自己生活里自编自导的
故事也是如此。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
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是我们打破自身,
每天生活重复轨迹问题
我们已为自己创建了故事,
此故事希望某些特定的行为
展示的发生行为与我们的过去。
经验相连贯前后一致的,
它无时不刻在重塑你的心灵,
无时不刻融入灵魂成长中。

我们很难活在当下,
去做到接纳现状的真实面目,
认清自我的无知——对事物
不确定,怀疑,所以面对现实
沉默无言,等待,接受,
去相信外界所有的可能性
只有通过臣服,放弃抗拒。
通过变得“脆弱”而不是坚硬,
你才会发现——你真正的存在,
浩瀚无边的,不可摧残的本质。

自我的本质

最古老的巴比伦史诗
是关于宇宙起源的叙述
扮演马杜克神和故事中的混沌
混乱未知将其切成碎片并使用,
让世界看到——切割自由流动
的世界相互依存能量。
——所谓概念和范畴
是人类所做试图理解并控制它
最终没有单独称为你的区别
这只是一个概念

你真正本质上是纯粹的能量
与其他能量相依存的即时舞蹈
在此互动中伴随着分离的感觉
你有意识自我意识的实体。
我们将这种感觉称为自我
释放自我,剩下之后就是真我
除去妄想,剩下就是真心。

即使你可有意识使自我感觉
在睡眠或冥想中暂时消失
禁食迷幻药使自己处于心流状态
始终难以成为一种永久的心态
自我的感觉是内置不可动摇的
尤其是发现自己和他人在场时
没必要费劲摆脱它,
去发现它的本质和复杂性,
没错,认识自己是很困难的。
当我们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
向内看——有意识察觉自己
就开始走向个人成长之道。

剖析“自我”:从幻相到认知

在历史长河中,众多智者都在探寻“自我”的真谛。希腊格言“了解自己”被刻于德尔福的阿波罗神庙,莎士比亚倡导“对自己要真实”,歌德建议“相信自己,就会知道如何生活” 。但他们所提及的“自我”究竟是什么?

小我的诞生,源于人类心灵的分裂。我们与自身的心理形象紧密相连,这个心理形象,即概念上的自我,像“我的生命”这样的概念,是分离的原始幻相,也是小我的源头。从此,生命本质与概念分离,当我们对自我概念深信不疑,便陷入幻相。

自我并非单纯的自信或高自尊心,常被诋毁的小我只是其中一面,还有一个易被忽视、扰人的自我。人类在认知进化中,用概念切碎整体去描述世界,而世界本质是动态、能量不确定的。小我也以不同且温和的方式呈现,如弗洛伊德拉丁语中“自我”,意为感觉、行动或思考的自我,对应潜意识里的本我。深入剖析“自我”,是我们突破认知局限、走向真实的关键一步。

自我为中心

我们知道脑海的电影不是现实
是长期深思熟虑的构筑的幻觉
旨在唤起人们情感和意义
让你迷上欲罢不能
我们自编的脚本既舒适又安全
如你让自己迷失在故事旅途中
当生活与你的剧本不相符时
沮丧和愤怒就来了,你会对未
来及他人对你的看法感到焦虑
便不断对别人行为和自己比较

你要是一个没有头脑的执着者
堆积更多的妄想故事中的角色
更好,更快,更正确和你一起
围绕你作为中心人物
感觉一切都是对着“我”而发生
让每个人和事都适合你的剧本
否则你就会责怪对方
有时人们会把恐惧当成兴奋
当想展示连接时,他们只能
展示虐待或辱骂这样的行为

你会尝试去控制自己角色世界
也想让你的故事思维安静下来
创造某种类型的思想改变
或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比如
社交媒体,手机或电脑,视频
游戏,药物,酒精,旅游或
强迫性饮食,购物和赌博等

脑海中的虚构电影

我们其实都活在自己的故事
许多人不会认同,甚至会愤怒
现实是不管你是否知道这模式
在过着由故事构建迷失的生活
就像演员迷失在其电影的角色

众生不等同与生俱来的身份
事实是通过整合你的生活
来构造其身份经历
并进入自己不断发展的故事
其价值观,偏好,目标,个性
以致你的身体那些有生命力
的细胞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但这构建的故事留在你身边
因为为你提供统一感和意义
帮你感到安全并理解你
自己及生活的随机性的确定

自传式叙事再次是由个人打造
在我们脑海中的一部虚构电影
整合了你的过去与回忆信息
感知存在在你想象的未来和
你会在片场找到的一切
各种人物道具设置绘图点主题
——有目标的戏剧性人生故事
冲突和因果关系中的英雄小人

你其实可以放弃这种幻觉
活在更加复杂、相互关联
和不确定的,可能性世界中
成为自由和创造性的参与者

自我戏剧化

自我戏剧化创造肥皂剧在我们
的生活中是内心抵抗的症状
花多年时间设计新的软件界面
何时可以通过带回家获得关注
人是喜欢在其剧本中创造戏剧
我们活着是因为它流逝了时间
阻止我们知道的一定要做之事
但我们很喜欢通过吸引他人的
戏剧方式参与其中的所有人

参与戏剧,抵抗中会议或经验
他们都是没有完成工作
潜意识促使我们去做的事情
这样做实际上是让我们
出去寻找创造戏剧的人
我们像在创造力的人身边戏剧
我们创造故事
将我们都喜欢那些人合理化
试图不做我们知道的该做之事

就受害者而言
它是寻求实现的被动侵略形式
不能通过诚实的工作来满足
合一的贡献经验,见识或爱
我们发现自己是受害者会积极
选择情况以及我们受害的场景
这是由潜意识驱动的自我破坏
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
将自己视为受害者

剧本角色

每天史诗般的舞台拉开大幕
这场戏剧已上演了几个世纪
演员身穿先辈的服装
饰演分配给他们的角色
演员并不等于其所扮演的角色
但由于他们扮演的时间够长
角色已经融入他们的本体,
将分配得到的角色,
其内在自我和他们在世间
的形象合为一体了。

人在出生时就有一套文化戏服
永远不能脱掉,
戏服规定了剧组中的每个人
扮演什么角色和每一个角色,
在舞台上处于什么位置,
剧组成员与其角色关联在一起
定型被固定在预设之中,
他们变成了他们的角色,
作为一名演员,你必须按照
导演所安排的剧本方式行动,
按照角色应有的方式说话。

在人生剧本中,你不是你自己,
你不能做你自己。跟着剧本走,
扮演好剧本分配给你的角色,
你就能得到回报,
一旦你偏离剧本,
成员会出面提醒你在哪偏离了,
经常这么做,
你就会被开除、降级、驱逐,
你的角色会在剧情中,
被轻而易举地杀死。

在寻找节奏

常谈论思维的极性,善与恶
这是善与恶倾向相平衡的原则
人们必须始终做出这种选择
希腊人将其表达为混乱与宇宙
在对细胞或身体真正如何工作
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们已经
有了一种宇宙中有秩序的感觉
但我们时刻生活在混乱中
我们可以以宇宙为例来寻求这种
稳定性的保证。你听的是十几岁
二三十岁的人正在听的流行音乐
如果你仔细听
总是会听到背景中的心跳

我们总在寻找节奏,和谐,秩序
统一意义上完整,检查你的念头
怎样流动的话,会发现随即你就
堕入了成为一具有限身体的念头
此时你会坠入混乱
当你感觉到了自己的本我
就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完美真相
这是秩序的源头所在
我们需要团结和可预测性
需要一种道德感来防止我们意识
到自己生活在附近的混乱
最初的创造性行为是创造秩序

保持不确定性

每当我们陷入不确定的境地时
大多数人都会立即寻找确定性
想要查看微信公众号
我自己最喜欢的网站,视频
而不是去构思撰写博客文章
我们愿在困境中停留更长
而不愿进行建设性的交谈
想办法让合伙人掏钱给股份
也不愿自己挺身而出
面对项目的不确定前景
宁愿将隐藏在晦涩难懂的安全
而不是将我们的艺术推向世界

真相是不确定性和混乱的边缘
是我们学习,成长,创造领导
做卓越的艺术和新发明地方
是进行探索,冒险,变好奇
并重新发明自己的地方

不确定性的边缘
是可找到意想不到的美丽,爱
亲密感,脆弱,含义的地方
我们真正渴望的一切都在此
但我们恰恰逃避了不确定性
——诀窍是留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