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经历失败

如果你在做某事前等着对自己
先有感觉。因为现在感到焦虑
当自己感觉更好时会继续努力
——告诉你这永远不会发生
你始终不会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因为焦虑让你提前经历了失败

此焦虑用生动的故事告诉自己
但你工作的最坏结果可能很快
会出现,你知道担心不是准备
生活是无常的,鲜活,整合的
你越是经历的事情越多,才能
越丰富,越从容,越有见解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由30个
山顶游牧民族组成的小村庄的
稀树草原上,我们必须担心
——剑齿虎,狼狗不会吃我们
不要冒犯酋长,要是你冒犯了
他把你赶出部落,你必死无疑
我们的曾曾祖父母吸取了教训
才将他们的基因传给了我们
而没此想法的人死后没孩子了
它以DNA的方式植入我们体内
就像向日葵每天跟随太阳
这是生存的机制

再次做同一件事

创造性工作中,初次和再次开展同一任务,所需时间与精力大不相同。就像写一部小说,可能耗费五年光阴,可重新打字仅需一天。公司推出新标志前,往往要投入1万小时精力筹备,而实际绘制标志或许四分钟就够了。商业计划、战略规划、工厂车间布局等方面亦是如此。

这就是初次与再次的创造性工作差异,初次着手时,我们处于摸索状态,会不断提问、激烈争论、无奈妥协、反复返工、重新开始以及积极探索。而第二次做时,基于首次积累的经验,已然有了清晰路线图,能够径直朝着目标前进。

成功的公司和企业明白,要努力缩小初次与再次做事的差距。尽管第一次总是困难重重,但随着经验积累,后续做事会更加高效。创造力并非凭空而来,它既是一门需要不断打磨的手艺,也是在反复实践中提升的技能 。走捷径看似方便,但始终是糟糕和具伤害的选择。

习惯了剧本

当你出生时,周围的每个人,
都开始给你塞小纸条,小脚本
代表对其大脑电影生命的想法,
尤其是怎样做才不突出,
如何被片场的其他人理解接受,
怎么保持安全,可靠,不出格,
纸条定义事物的好坏,是非
要做什么以及不该做的,
不久这些纸条便堆积如山,
多到难以有意识随身携带。

秩序是指身边的人都遵循约定
俗成的社会规范且都言行可靠
态度配合,你开始分类并组织
积累起来的纸条然后记住脚本
把它交给你的潜意识。

现在有些纸条很有价值,
像如何阅读,
可大多数是荒唐无益的,
比如——你不能这样做,
不应该那样做,
一开始你讨厌他们,
别再给我那些该死的纸条,
然后接受之,慢慢习惯了。
许多时间过去之后,
你会发现自己依赖甚至捍卫
这些脚本,要不然怎么知道
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永远地失落

在生活里,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拒绝接受当下经验的完整模样。这不是对某一方面的忽视,而是彻底抵触它的全部存在。我们逃避的,不只是当下瞬间,更是永恒的现在,也就是一体意识。一旦远离它,就仿佛迷失自我,陷入时空、痛苦与死亡交织的世界,恰似乞力马扎罗山上那孤独的豹子。

在界限与冲突中挣扎时,我们又满心渴望回到无限的一体境界。可所有欲望与抱负,都只是失去的一体意识的“替代品”,只能短暂安抚心灵,内心深处依旧时常感到空虚失落。

其实,我们内心最根本的渴望,就是一体意识。但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抗拒它。总觉得当下不够完美,不能安心于此,于是不断追逐梦想中更好的未来,在时光浪潮里起起落落,寻觅那能满足内心对真理渴望的“终极巨浪”。我们对眼前的“浪花”视而不见,却期盼它能带来深刻启示。这般不断追寻,结果只能是永远在失落中徘徊。不如直面当下,勇敢拥抱一体意识,才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安宁。

未知使你无法感到安全

当你每天翻阅,滑动手机时
习惯性做那随波逐流的工作
以前我们是被动接受洗脑
通过听取社区单位领导的意见
告诉我们,自己还不够好
我们的父母,老师,通过观看
广告商或耍酷小孩向我们展示
必须做的事和成功快乐的途径。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延续此疯狂
赞美和蔑视,钦佩和贬低打压
大家每天都在互相振奋,互相
击倒用以巩固我们的妄想角色
对每个人每件事以网络欺凌和
部落主义和情绪化咆哮和狂欢
给你点赞,关注,给你的视频
送爱心,给你愚蠢的文章一星
评论,给你发的货品质量差评。

你可看到——
外部世界不是幸福快乐的源泉
而是你迷茫,焦虑压力的根源
其实不是环境制造了你的痛苦
而是你诠释环境的故事和脚本
不断的比较和担心混乱的世界
和不确定,不可知的未来
让你内心无法真正感受到安全。
猛然发现,原来你一直
以为的“自己”只是一个角色,
而你真正的“元神”,
其实一直站在幕后,
等待你回头。

放下你的知道

独立,无牵无挂至关重要
自在观就是对自己当下的
每一个观察要从自在起步
自在就是没有结论
没有既定的概念,成见
是从自由的状态观察自己。
不着相,能量就来了❗️
拼命抓取的人总在漏电,
执着于减肥者常年体重只增不减,
痴迷恋人秒回者总在患得患失,
盯着孩子排名的父母永远焦虑。

思维无法想像出新的可能性
仅对已存在可能想出改进方法,
理解只能在已知的框架内,
去编织认知,
避免被眼前的所见遮蔽双眼
新的可能性在另一层面显现
不是依寻求和思考能得来的。
聆听接收心之音,
保持聆听,你的觉知会带
你认出内心真正的愿望。

放下的是“你的知道
你给自己打造的大脑摄影棚
而不是放下具体知道的内容。
瘾的本质是贪恋某种相和感觉
着相就是,意识被封闭在脑
颅内自我循环、无真正交流
感觉的精妙仅是语言的精妙
语言、术语、符号、形象在
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而与本我交流的阻碍导致
生活别扭无活力,失望痛苦。

暂别寒冷

今天水库的温度下降了许多
也许是夏天来临前的最后寒冷
照例游了半个小时焕然一新
岸边有人好奇问水很冷吧
我说不冷,他有点不信说
——想想都冷

其实我并没觉得冷
可问题就在这想想里面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状况不会
直接去面对,而是先去想想
然后就在意识里面打转转
你看——当你面临冷时
身体有抗寒的基因激发出来
在你入水以后甩了几下
手脚在水面上打动
呼吸在和谐交换,不觉得冷了
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
在他们面临着恶劣的寒冷时
没充足的食物提供的情况下
生存了下来
然后这些抗冷的经历,技巧
御寒的动人的故事
通过基因世代相传给我们
可许多人都忽视了此礼物
拼命的以各种衣服包裹自己
躲避到舒适的房间,暖气空调
把这美妙的礼物置之一旁

面对真相吧,每天醒来
放下自编自导的大脑剧本
直接面对寒冷时先输入寒冷
试一下,看看怎么样

即兴起舞吧

你不是孤立角色,叙事的错觉
而是和谐的融入其环境
环境造就你,你创造你的环境
我们与其环境的一切和每个人
都是相互关联的动态整体
这是必不可少的矛盾的张力
你必须与它共舞——即兴起舞
才能达到你真正寻求的自由

即兴表演者知道事实是复杂
相互关联且不断变化转化的
是在经验丰富的世界中发现的
即兴演奏者总是在场并被接受
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舞蹈中熟练
的参与者… 其关注点总是
广泛的,非线性的,兼有和
整体的现实观且常年不停出
现好奇心,同情心和创造力
——你内心真正的北极星

你不是怀疑和超脱的分析者
沉迷于合理性和功能性
对所有事物进行解构和分析
以产生所需的结果
一切都是对或不对
如你选择此特定的存在方式
那你将创造出有限且普遍焦虑
和压力重重的现实

识破小我:别被内心的“导演”骗了

小我并非如人们常说的那般,只是轻率又烦人的小麻烦,或是像猴子般跳脱的头脑。实际上,它逻辑清晰、相当老练,有着明确的意图,是你内心的一种抵抗力量,甚至会为了自身存续而抗拒生命本真。

即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都需要大半生去沉思,而我们普通人却常迷失在思维的戏剧里。我们看似头脑中想法众多,却并非真正有主见、有智慧,反倒被这些想法驱使,成为过分自我关注的人,在内心自编自导的故事里,始终把自己当作主角,深陷催眠状态。

小我就像在耳边低语的教唆者,一心只为“角色”谋取福利,主要关乎基本生存、安全等。只要你持续扮演既定角色,小我就会尽责又熟练地发挥作用。但要清楚,小我并非你内心独特的声音,而是社会和文化的集体外部声音,它让你遵循既定剧本,去迎合大众期待。

不过,千万别忘,在这一切外在形式之下,你与那无比广大、浩瀚、神圣的事物紧密相连。识破小我的“骗局”,才能触及真实的自己 。

翻天覆地的变革

我们正处于技术驱动变革时代
这是确定的硬趋势其已经开始
另一种变革并非绝对
我们可以推动,那是人,社会
心灵,内在意识的变革

“确定性”,“洞察先机
和“变革”等原则告诉我们
个人电脑在巨变,现在手掌上
个人移动平台如智能手机和
平板将彻底改变计算机
变革商业,由于三大数字化
加速器处理能力
存储空间和带宽的垂直增长和
八个途径。去物质化,虚拟化
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
互动化,全球化和汇聚化。

80年代的创业者只需确保自己
有足够的生产线和产品种类
90年创业者要进行大量广告投递
如今创业者要让自己变得更慷慨
连接分享,为世界带来更多艺术
这样消费者的内心才会被打动
才能相信你,只要能做到这点
一切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