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懂越觉得自己懂

听说过柠檬汁可以做隐形墨水
用柠檬汁写在白纸上的字
干了以后就看不见了
因为柠檬的酸性腐蚀了纸张
然后比如说用电吹风一加热
字迹就能显现出来

1995年在美国叫麦克阿瑟·惠勒
的中年男子单独抢了两家银行
银行的人没难为他,要钱给钱
电影里一般抢银行的都带头套
但惠勒没有采取任何伪装措施
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笑笑
抢完银行就愉快地回家了
当天晚上警察就抓住了他
并且出示了监控录像带的证据
惠勒感到很震惊,不对啊
我已经在脸上抹了柠檬汁啊

也许听说柠檬汁可隐形这知识
但他显然误解了“隐形”意思
人很难逃离所谓的认知偏见
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是多么认知失调的状态
越知道少的人越以为自己知道
得多,这叫“达克效应”

无能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只有真正懂得一件事之后
才能知道自己当初有多无知
大部分人很难真正认清自己

多少才算够?

生活中不要总是想着解决问题
而以一种新的好奇心和对你身上
存在的问题的敬畏之心进行冒险
这些问题存在于感兴趣的世界上
重要的是要清醒地意识到那些
我们被训练去问、交换的问题
——我们本能地问的问题
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中,不适合
有一个需要重塑的世界,不是
流利回答直率、物质主义的问题
什么?多快?多少钱?
而是能学会在这个组合中加入
道德想象的问题:比如“为什么?
“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和“到底多少才算够?”

我还把解决这些问题视为一种
实际的生活锻炼和精神训练
提出在你的生活中滚动的问题
或者在什么是个人的、公共的
或文明的边界上滚动的问题
写下来磨练它并对其做出承诺
在你的生活中把它放在肩上
看看它邀请你去看什么
去走向或远离什么
如果你忠实于生活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会忠实于你,试一下

对待抱怨

当你抱怨时是利用自己的力量
来增强和放大你抱怨的内容
你在为不需之物提供更多能量
你抱怨的越多,你将继续吸引
并创造类似的负面情况的机会
也就越多。

你对向你抱怨自己的生活的人
有何感想?你对他们很同情吗
你为他们感到可惜吗?
如果他们持久保持下去怎么办?
有时你是否不希望摇晃它们
并大声喊叫:“行行好
请你不要再像苦瓜似的抱怨”
尝试为自己的生活承担些责任
去做一些有关你的问题的事情
停止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如果你是那样的话会很幸运,
更普遍反应是不承认抱怨是什么
对自己的生活发表负面评论
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而你则可能不会注意到它
抱怨已成为互动中可接受
的“正常”部分,
但事实是极大的弱化陷阱
学会认识到抱怨是疾病
并在遇到它时积极对待。

信息时代,如何赢得他人关注

当你阅读这篇文章时,说明它突破了你内心的筛选机制。你可能因订阅我的博客、朋友推荐,或搜索偶然发现。不管怎样,你能看到,是因为你自主选择,而非仅仅是我与你建立了联系。

同理,你想接触、引起共鸣的人,也在时刻筛选信息。从微信新添加的联系人,到潜在客户,他们都在决定谁值得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关注。所以,我们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突破筛选,更要思考怎样才能值得他人投入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

现代生活中,我们更注重便利,甚至为了节省点击次数,就轻易地出卖隐私、违背文化道德标准。媒体数量众多,看似能听到各种意见,但实际上,人们听到的内容往往是重复的。这篇文章,正是一个探讨这一现象的契机,我们需要认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获得他人的关注,必须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需求是邀请

愿意并习惯于做一些尴尬
不舒服和令人恐惧的事情
这就是一切所需的一切
如果尴尬阻止你
那么你就迷路了
如果不适足以阻止你
那么你就迷路了
如果恐惧足以阻止你
那么你就迷路了

你的致富之路会带你到尴尬
不舒服和令人恐惧的经历
愿意体验这些。屈服于可能性
向大脑表明不以此为借口退却
然后通过故意做些尴尬,不舒
服或令人恐惧的事来创造一些
真实的证据。证明你是认真的

你也可以继续持久沉迷于需求
中继续坚持虚假的希望
留下永久性的后悔代替你需求
需求实际上是一个积极信号
如果你感到有需要往往意味着
你的大脑仍然相信你可以成功
但前提是你必须改变方法
提高承诺并认真对待
需求是种邀请
——不要让它没有答案

选择更好的客户

自由职业者可以为自己的职业
做的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何时解
雇坏客户。这是寻找更好客户
的必经之路

识别客户端不匹配的方法有

1.最明显的是基于技能的差距
他们需你努力挣扎才做好事情

2.气质差距
他们并没有尊重你

3.质量差距
你想要做的工作更加艰巨
复杂或受人尊敬,而他们却
将你推向便宜,快速和愚蠢
的状态

4.薪酬差距
他们会向你支付的是你以前的
价值,但随着你的技能和声誉
提高你现在的价值应该会更高

5.声誉差距
你不认可他们工作或做事方式
你内心并不想与他们卷在一起

嗤之以鼻很少改变客户的态度
相反对自尊和资源侵蚀最终让
其醒来。不必被戏剧所困扰
当你将不匹配的客户交给能在
处理他们的需求和方法方面比
你做得更好的人时大家都获胜

抛开角色

万圣节来临,当我们有意披
上各种化妆,服装和面具时
与其他小孩一起享受短暂
滑稽的快乐和荒谬的经历
与节日热闹不同的是
我们在心理故事处于孤立状态
完全的断开,体现在社会中的
严肃角色以及为追求安全和
意义而被误导的斗争

因此,我们就失去了真正的
自我意识和与生命的内在联系
而是忙于发明和扮演各类角色
明白那些表演是人为和暂时的
而且,各种角色的想法是在
欣赏演出时改善我们的表现
真正的自我已被蒙蔽和削弱了

通过焦虑改变我们的行为
以适应我们周围人的预期期望
成为我们认为该成为的人
去得到我们相信的,最终将使
我们感到安全和快乐的东西
可在错误和正确行为之外
有一块神奇地方在那迎接你
当灵魂弥散飘逸在那草丛中
这个世界太拥挤了无法谈论

选择捷径

典型的性能图表有两个轴
一个是时间轴
我们根本无法做任何事情
因此实际上只有一个轴
你的利润增长了多快
将多少关注者添加到你的帐户
你在小腿上增加了多少肌肉。

十年前如果你像今天一样
擅长使用网络和软件
多数人都会认为你是某种巫师
我们可选择生活在曲线的位置
在数据获取、学习技术
金融技术、营销和网络中
突然免费提供的所有资源中
克服不适并获得
更好的回报是显着的。

如果你希望利润更快地增长
只需走捷径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追随者
就花钱去买他们
或者降低你的标准
或者选择底层竞争,拼斗
如果你想更快地增加肌肉
那么就要牺牲健康了。

你最好能意识到我们
耐心和智慧来衡量我们
在两个或多个轴上的生活
这意味着有四个象限
而不仅仅是一个象限
选择长期,富有创意
更有弹性,更重要的事情
也许是有意义的。

身脑交互中的二元性与紧密联系

在身脑交互进程里,
一旦来到某个特殊节点,
二元性便悄然回归。
当身体框架和感觉门户的表象
逐渐成型,脏器空间位置的表象
融入整体框架并确定布局后,
生物体的心智视角由此产生。
这种表象的分离极为独特,
它既不同于视觉、听觉、触觉
等对外界的感觉表象,
也有别于感觉引发的情绪和感受。

于是,二元性出现了:一边是
“身体框架和感觉门户活动”的表象,
另一边则是关于外部世界
和内部世界的其他表象,
这是一种与主观性过程紧密相关
的二元性。 到目前为止,
对于感受生理学的诸多精妙阐释,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受来源
与神经系统间的独特关联。

神经系统与生物体紧密相依,
在生物体内,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通道,
以及反向借助化学分子,
与身体各部分密切交互。
神经通道遍布身体所有结构,
二者相互配合,
共同构建起复杂而精妙的生命体系,
也让我们对自身与世界的感知
更为丰富多元。

秋意:宁静中的生命哲思

我倾慕你的安闲明澈,
远胜春天的浮躁喧嚣。
最撩人心弦的,
是秋林与落日相互辉映,
酡红如醉,
天边的暮色也随之加深。
晚风携着清澈的凉意,
在暮色里蔓延,
是一种明艳却又带着凄楚的美,
让人不禁想流下感怀身世的泪,
却又被渐渐淡去的醉红震慑,
甘愿将奔放的情感沉淀,
感恩这伟大又神奇的生命。

眼前,红叶夺目,
深浅不一的绿、褐、棕等色彩,
环绕着澄澈的秋水。
风中夹杂着冷冷的几滴秋雨,
为整个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
仿佛除了当下的景致,
还藏着似曾相识的意蕴。
秋天远离了春天的蓬勃生长
和夏天的热烈躁动,
为我们提供了意识的底色,
那些曾在忙碌中被忽略的
记忆若隐若现,
生命与宇宙的真实模样也得以呈现。

树木尚未褪去绿色,
叶子依然繁茂,
也没有愁绪伴随我们对
外部世界衰亡的感知——
这纯粹是因为它映射着我们
自身将来的衰亡,
就像残留的能量慢慢耗尽。
这个黄昏,满是痛苦的冷漠。
其实,秋天并非只存在于外界,
它早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悄然开始,
成为我们对生命感悟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