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代沟

代沟实际上是巨大的文化分歧
它分隔的不是两个不同年龄段
的人群,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当今教育系统是一面后视镜
呈现过时的、正在死去的系统
它建立在识字的价值观和分散
分割的数据上,不适合当今
网络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需要

别以为只需把所有的细节弄对
拿个满分,进一所著名的大学
进行销售,润色标志,做宣传
然后确定和保证就会随之而来

我们一直在以错误的方式做事
大多数学校教师、管理者和
家长仍然不知或拒绝接受这点
网络时代的孩子在荒谬中成长
被夹在两个世界和价值体系间
两种体系都不能使他走向成熟
因为他不属于其中的世界
而处于两种不断冲突价值观的
混合地带。这种全新成长过程
就是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简单的授课和重复事实无效率
指望网络数据觉醒的新一代
遵从旧教育模式真是勉为其难
这与其环境不协调难以被接受

健康界限:成长与成熟的关键

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
我们内心的边界也在发生变化,
它可以扩展,
也会变得更具渗透性。
就像谈恋爱时,我们在不破坏
或忽视自身界限的前提下,
能与对方亲密相处,
界限不仅没有被削弱,
反而得到了扩展。
但若是盲目扩大爱,
比如过度付出、失去自我,
界限反而会被削弱。

意识的每个发展阶段,
都恰到好处地嵌套在相互合作
的整体边界复合体中。
这种合理的边界,
让个体保持最佳状态,
能够在人生道路上找准方向,
学习和发展所需的能力。
要是界限过于宽泛,
人就会固步自封,难以进步,
只有少数人能突破困境继续前行;

而若处于边界不足的状态,
我们在某个成长阶段停留的
时间不够长、不够深入,
就无法充分学习应有的经验,
只是徒有成长的表象,
却没有真正在这个阶段扎根生活。
健康的界限是成长的基石,
没有它,我们只会变老,
却难以实现真正的进化。
它让我们在保持独特的同时,
又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实现汇聚而非同化。

正视愤怒:被误解的情绪力量

愤怒常被当作不健康的情绪,人们往往把它和侵略、恶意混为一谈,没有区分愤怒与侵略性,还混淆愤怒本身和愤怒可能引发的行为,甚至倡导压抑愤怒,不表达出来。

当我们发现既无法真正理解内心,又不能否定其存在时,才开始踏上对心与意识的领悟之路。那些在精神灵性边缘徘徊的人,很少能看到愤怒的实际价值,总是设法避开它,意识不到它作为边界活力守护者的重要意义。

愤怒是维护个人界限的主要情绪。即便内心怒火翻涌,受文化和习俗影响,我们也倾向于隐藏怒气,结果放弃了捍卫自身界限所需的力量与气概。

如果没有自由表达愤怒的机会,我们拒绝他人时虽悄无声息,却缺乏力度和影响力,内心的肯定也显得苍白无力,与真正的生命力背道而驰。没有足够的话语和精力主张自己需要的界限,我们就容易受到可能伤害自己的力量摆布。所以,我们应正视愤怒,合理运用它的力量保护自己 。

忽略边界

我们习惯性将自己束之高阁
将安全与自由混为一谈
如果我们被束缚将门大开
就会浮现在现实生活的边缘
将融合与亲密相融合
将无限与自由相混淆
对同情心的过度容忍

那些边界不足的人倾向于将
坍塌的边界误认为扩大的边界
边界的崩溃被视为超越了边界
我们可合理化或美化这种放弃
边界方法,将其作为一种解放
摆脱束缚的束缚
以服务于超越和精神实现

激进扩张是好事情,但使我们
脱离边界与真正开放混为一谈
没有意识到我们并没有真正
扩大边界,而是忽略了边界
像许多老好人没采取必要立场
而让其言谈举止得体不受挑战
认为我们对他们很有同情心
因此不尊重我们的边界
被不恰当地越过甚至践踏

放弃疆界并不能说明更高的
状态,只是逃避现实和反感
避免面对,进入和克服痛苦
分离在精神上的长袍仍是分离

遇见你的优势

如果你不害怕,不抗拒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可轻松通过
那也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不感到生涩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想使自己适应认知框架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认为自己想明白了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跳得太快
很快就会反弹回原来的方式
如果你等待太久而无法跨越
那么在看到不同地面的
新鲜事物变薄之后
你将继续束缚自己的旧方式
尽力而为不是一次性的活动
而是存在的方式

如果你在态度间权衡轻重
执着于观点的复杂性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追求快捷的答案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安顿下来吃快餐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被希望所吸引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使说明比启示更重要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想得太多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想使一切变得合理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执着绝望
那不是你的优势
如果你保持原样
那不是你的优势

正视自我与社会规训

为什么我们难以正视事实?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去纯粹地观照?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过去的经验裹挟,沉浸在所谓“内在孤独”的追寻中,却不知这是无法真正经验到的。

当下,我们是形式与色彩的奴隶,是天地的臣民,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片复杂的“殖民地”,充斥着不同思想和感觉。

社会结构往往带有专制性,父权制就是简化这一问题的方案。即便在自由的西方社会,人们虽无需重大牺牲参与社会构建,却依旧被社会习俗塑造。遵守社规虽有巨大压力,却能保存个体能量。毕竟社会建立在共识之上,而共识需要个体做出一定牺牲,个体虽是社会复兴的关键力量,但如何把握好个体与社会的平衡,是个难题。

面对这混沌的世界,我们有两道防线。生理结构是第一道,它以特定方式将我们展现于世界;社会结构则是第二道,在规训我们的同时,也给予我们生存的秩序与框架。我们需要在这两者的交织中,努力正视自我,寻找真实的生活。

这有什么用?

“开始”很重要,其意义也重大
最初的几步至关重要,
什么使“开始”看起来那么愚蠢,
那么容易,简直微不足道吗、。
答案是“完成”——研究表明:
92%的新年愿望都以失败告终。
每年1月人们以希望和兴奋开始。
尽管100%的目标都能开始。
它们之中却只有8%能够完成。
从统计学看你考进上海音乐。
学院成为芭蕾舞演员概率是8%
和你完成目标的概率是一样的。

这是完美主义扯的目标的谎言,
如目标不够完美,那就停止吧!
此谎言精妙之处在于它很狡猾
它没说:“当目标不完美时”。
因为没什么目标是真正完美的。
相反它说“如目标不够完美”。
说得好像你本来有机会不留
遗憾地跑完生命全程似的。

所以人们不愿意开始新目标,
他们宁愿得到0也不愿得到50,
内心坚信,完美是唯一的标准,
如果我不去尝试就不会失败
允许自己跌倒,更要学会
如何带着泥土站起来。
分析它,接纳它,
感谢它带来的教训。

走向更好

好吧,愿新的一年如愿以偿
悲惨,令人心碎,痛苦,艰难
有更多的人会变得更加高兴
看到一年消失了吗?
心境态度不一定受外界的驱使
但有时会重叠面向外界挑衅
保持静心并坚持改变
我们内心所选择讲述的故事
发明日历的原因之一是当我们
向代理商要选择采取行动时
要回应而非做出反应
是要让外界望而却步。

2021是齐数47和43的乘积
对于你来说,如果你正寻找
乐观的理由,那就太好了
感谢你的关心和感恩引领投入
曾经相处的友谊,协作的信任
感恩不仅能让你“敞开”,
还能放大你的“敞开程度”,
创造一种“欢迎的共振”,
以指数级的速度吸引祝福。

新年的感悟是你的一切不取决
于你想要什么而是当下是什么
把你想要的心转化成感恩的心
那你和本我源头便顺道而行
感恩就是
“认出了你已经得到的”创造
此认出是已和创造在一起了
不用你去挣扎,此创造会
自动延伸,扩张,开花结果。

2020:黑暗中孕育希望

2020年,对全球无数人而言,是充满阴霾的一年。创伤、错位与疾病肆虐,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巨变中,历经坎坷与波折。

遗传学揭示,生命处于顺遂、舒适环境时专注代谢,而在逆境中则启动繁殖机制。就像2020年,即便艰难,却也悄然播下希望的种子。未来五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人们会忆起这一年开启的愿景、项目,建立的联系以及实现的突破。新生命诞生,改变正在发生。

那时,健康、经济和日常生活领域悲剧频发且分布不均。人们竭力保持镇定,努力寻找出路。医护人员日夜操劳,父母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没有人会为森林大火欢呼,可大家内心都期盼着能穿越黑暗,迎来光明。

如果2020年的种种没能让你播下理想的种子,也无需沮丧,因为当下,永远是开启新征程的最佳时机 。

超越逻辑思维

我有时很想自己是个哲学家
善于逻辑,面对思维不断浮现
的念头带来的混乱从容应对
同时还必须超越逻辑思维
以获得意识的整体感
这不是自相矛盾的思想和念头
而是包含的超逻辑思维悖论
你可以互补的方式反过来思考。

你可以说——实际上没有日落
因为地球是太阳的行星绕着
太阳旋转,尽管看起来非那样
只是看到它的方式不同。
我的经验之一是太阳升起了
这的确出现了,另一个经验
是科学的理解一旦获得证实
就可看到此对立面是其中之一。
灵性上的重要对立是表现在
在一体的和个性的经历上,
传统的灵性说——你需醒来,
拥有唯一我的经验是不完整
个性与共性并不矛盾。

当个性成熟并且融入共性时
并是锦上添花,同样,
当看见一个人想要拼命的争论,
或是想要凌驾他人,
防卫,回避什么。
对他保持理解和接纳,保持
沉默和安静是最好的礼物。
因为他正体验着小我版本的故事,
还在自己的矩阵当中。
这一切只能在意识之光的照耀
之下,通过某一刻自我的了悟,
得到小我的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