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你的信条里

通过倾听心的低语并真实生活
你的信条来实现心和意的和谐
倾听内心的声音。根据你自己
的信条生活意味着爱你自己,
接受你现在的样子,
没有遭受良心或内疚的困扰并
坚定按照心灵和思想的指示行事。

当自尊心受损,
心灵和思想出现冲突时,
努力按照你的信条生活就会瓦解。
能够根据你真正的价值观和信仰
生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更美妙的是,不必创造你的信条,
改变它,或与之斗争。
激发信条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东西,
只会带来毫无结果的灵魂
探索、精神折磨和自我怀疑。

你的个人信条不能通过斗争或
其他有意的努力来塑造或鼓励。
你已经有了一个信条,
只是像心灵一样,
它被封印在重要性的盒子里。
一旦放下内在和外在的重要性,
会立即感觉到你的信条已被释放。
当重要性为零时,
你没有什么可以保护或征服的。
只是按照它生活并平静地拿走
属于你的东西。

愉悦与成瘾

快乐是人们一种体验的频率
其本身其实并不会使人上瘾
它并不会有害或不会上瘾
当获得相当的尊重,神圣或
崇敬时,愉悦是值得的追求
你可以享受愉悦的美味,
悦人的旅游不会遇到麻烦

如果享乐本身不上瘾
愉悦的方式可能会让人上瘾
人们对快感有冒险的依恋感
例如吸毒或性成瘾
使人们不再处于控制之中
潜意识的驱动力控制人的行为
感觉是将思想传达给潜意识
的唯一且仅有的媒介
每种感觉会产生潜意识的印象
除非被相反的强烈感觉所抵消
否则必须表达出来

上瘾是重复难控制的行为模式
这模式通常在潜意识中激活的
也是算法。是一种能量形式
此算法是和其内部代码是什么
它们并不复杂。上瘾的基本
算法简化为一行代码

如有我不想处理之事就寻求乐趣

这是理解上瘾最简单的方法
快乐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黑暗
探索愉悦感与美感有关
是人的意识避免模​​式让人上瘾

聆听带来的转换

你在聆听他人时也在聆听自己
在对话中描述的是自己对新
信息的反应和由此受到的影响
将这些告诉对方然后对方也就
有同样的体验,你们就能共同
走向更新、更广阔、更好之处
放下旧有的成见就能实现转变

这种对话的聆听和表达都是被
追求真理的欲望驱动的
对话会吸引人,会有趣有意义
那意义感正来自对话双方内心
深处的非常遥远,古老部分
当你一只脚踏入秩序
另只脚暂时伸入混乱未知
你就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既感到安全又能够灵活应变
允许新的信息渗透你的稳定
帮助你修复和改善它的结构
扩展其范围,组成你存在的
元素便可成更为优雅的形态

这样的对话能将你带到那些
伟大音乐作品带你去的地方
让你和对话者的心灵之间
会产生真实,美妙的联结
事后觉得这对话真很有意义
我们看见了真实的彼此
摘下面具看见彼此探求之心

富足而不是稀缺

四百年来,让一本书进入
商店书架的唯一方式是
让另一本书从书架上下来
现在随着在线购物和数字格式,
有无限的货架空间。
它是“和”而不是“或”。
这就是为什么启动比过去
重要得多的一个原因——
它不再是货架空间的有用代理。

现在的媒体出版商理解新的数学。
与其关注有限的访问和短期衡量,
不如滥交于想法,并将实践
和兴趣的社区编织在一起。
想法的魔力在于,
如果我与你分享我们都拥有它。

有声书的启动伙伴也有类似心态
虽然在线市场模型的默认设置是
扣押搜索,保留大部分收益,
以换取在他们的商店中
提供一个稀缺的插槽,
但现在有新的选择。发现不仅
仅发生在在线商店的搜索框中。
丰富是生成性的,如果你想
改变一个系统,改变文化。
如果你想改变文化,
有助于创造条件让人们站出来,
谈论它,并采取行动。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

今天已生效,承认各100种中国
和欧盟制造的标志性产品的交易
但是,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将对双方的未来产生什么好处

该协定将保护中国和欧州双方各
100项地标产品,地理标志被认为
是知识产权,既可庆祝地区传统
又可以保护当地生产者在这些商品
上的权利,是具有与原产地相关的
独特特征的产品的名称,比如
中国的贵州茅台酒、山西老陈醋
郫县豆瓣、宁夏枸杞,安吉白茶
欧洲的巴伐利亚啤酒、菲达奶酪
帕尔玛火腿、葡萄牙绿酒

中欧地理标识协定制度下
生产者可以保护本地的竞争力
提升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也使消费者免受假冒伪劣坑害
另外不同于普通商标
地理标志不能转让或许可给该地
区以外的人或未被授权的生产商

与此同时,地理标志的痛点和难
点依然突出:重认证、轻品牌
重种养,轻市场;有名字无价值
有地标,没线上线下标志
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建设的未来
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在信息世界

如果你是媒体和在线算法
机械奴隶,那么最终将患上
智能型糖尿病。查找质量信息
你必须抵制大众媒体的诱因和
威胁其商业模式的算法

我们不应该完全停止阅读新闻
可以花更少的精力来关注新闻
并更加了解我们的社会
今天人们的注意力摆向强迫性消
费浅表新闻的方向已太过摇摆了
不要轻易犯错误
对于有意识的新闻消费者来说
从来没比现在更好生存时间了
互联网上充斥着高质量的信息
因此精明的信息消费者可以
获得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
都更多的高质量知识

因此,跳过新闻周期
但要加倍考虑实测消费量
忽略社会如何消耗和更新学习
习惯的建议,像摇晃素描一样
你应该消耗的东西看起来与
被教导要消耗的东西完全不同
反对主流聚光灯,找到可信赖
的策展人然后绘制自己的道路

网络和信任

网络显然存在人与人信任问题
它是由三个部落开始的
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军事力量是最初的ARPA的建立
和资助。早期的用户中包括世界
各地大学的教授。在美国旧金山
一群“嬉皮士”是互联网在线
最早的文化的建设者

这些群体都是高度信任的社区
很容易朝着同一方向达成共识
通过团队的努力得出想要的结果
他们将在线参与的人也是如此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工具的建立
他们往往会忘记了建立信任层
我们共享文件,搜索,浏览和
在线语音,视频交谈方法很多
但没有办法从事人类围绕身份
和信任所做的非常复杂的事情

自从有记载的历史开始之前
人类就一直处于部落关系
但是互联网不是社区或部落
而只是一项崭新的技术
可以放大一些声音和想法
当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是谁
他们是不是机器人时
信任就会受到挑战和侵蚀

重新开始

如果教育体制能够意识到网络
文化的存在,有可能开创新旧
文化的创造性融合。如果缺少
此基本认识,那网络一代是
不会在当今学校里找到未来的

不管愿不愿意,网络一代孩子
都会接触现代世界的所有那些
成人新闻——战争、种族歧视
暴乱、犯罪、通货膨胀、性八卦
他通过手机屏幕和宇航员们一道
在太空中漫步;他被电影、电脑
手机和各种渠道的信息所淹没

目前学校都是些智力惩罚机构
也许最少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电脑手机屏幕的图片视频带给孩
子们深度参与的即时性和同步性
使得他们对传统教育那种疏远
视觉化的目标不屑一顾,视之为
不真实的、不相干的和幼稚的
学校里传统分析方法学习的东西
太多了,而这是信息超载时代
要想让学校不再像是一座没有
围墙的监狱,唯一的办法就是
用新的技术和价值观重新开始

生拉硬拽

新一代孩子在感受需全部感官
参与网络媒介后,就不太可能
适应分割、视觉化的教育目标
他们渴求深度参与分享,而不
是线性的抽离和单一顺序模式
在毫无准备下,他们被从电视
网络数据那整体的、参与的和
包容性的环境生拉硬拽到学校

曝露在文字,机械的媒介中
更不用说还有课程和学分
这种庞大的官僚结构
在网络媒介影响下所形成的
本能会把他们的所有感官
都投入到学校要他们读的书上
但机械的特性却无情拒绝他们
要求其仅用视觉学习,而不是
动用整体感官的格式识别模式

不难发现,小学生的阅读
姿势是对电脑体验的背道而驰
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约12厘米
在这距离尽力要把网络那种全
身心投入体验带到文字纸张上
徒劳无益试图像沉浸在电视
电脑屏幕中一样沉浸在书本中

艺术变革与社会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叶芝、庞德、艾略特和乔伊斯,这些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开创了独特创作路径。他们基于认知与创造过程的一致性,让人们看到艺术创作,其实是将平凡体验从“垃圾”升华为“宝藏”的再现。

在新媒体时代,仅认识到变化的表象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深挖新媒体变化的根源。否则,难以消除或改变新电脑网络技术对社会心理造成的影响。个人在这类环境变化面前,力量太过渺小,难以独自完成自我保护与调适,这通常需要社会集体发力。因为这些变化关乎整个社会,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社会机体才能在挑战面前有所作为。

可惜,我们对塑造和转化的力量所知有限,也缺乏有效行动方案来控制、引导新技术,以实现人类的扩展与改造。如今,新媒体带来的变化迅猛扩散,好在也带来了制定普适教育计划的契机,让我们有机会借此把握共同命运,积极应对时代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