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能量与平衡模型

在这个世界,思想会释放能量,而物质的实现也有其能量根基。看不见的能量层面,会在看得见的物质世界中有所体现。虽说我们的思想能量看似微弱,难以对周围世界造成影响,要是真如此,世界也就简单多了。

但我们不必过度探究能量场上的具体情况,不然很容易陷入无端臆想。对我们而言,接受一个简化的平衡模型就够了。简单来说,一旦出现过剩潜力,就会有平衡力量出现来消除它。过剩潜力往往由精神能量产生。当我们过度关注某一特定事物时,就会投入大量精神能量,从而产生过剩潜力。

比如,我们一心扑在工作升职上,满脑子都是升职的事,投入过多精力,这就可能产生过剩潜力。这种过剩潜力一旦出现,相应的平衡力量便会发挥作用,来恢复平衡状态。平衡的破坏不仅可能源于思想引发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思想同样可能导致平衡被打破。

评估偏见与能量平衡

当我们对某个物体的评估价值远超其实际时,现实就会被严重扭曲,导致我们难以客观判断其真实质量。就像面对崇拜的对象,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将其理想化,赋予极高价值;对待仇恨的对象,又会给予过多负面评价;而对恐惧的事物,更是会夸大它可怕的特质。

思想能量促使我们主观地给这些对象添加某种特质,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就产生了过剩潜力,进而引发平衡力量。这种评估偏见其实是对现实的扭曲,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极端,要么过度赋予对象正面品质,要么给予过多负面评价。

不过,并非所有偏见评估都会产生影响,只有当我们对这种带有偏见的评估极为重视时,才会产生过多潜力。因为只有你个人对评估的看重,才会让你的能量传递到这个对象上,进而打破原有的平衡。

内在守护者与工作投入的平衡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位“见证者”,也就是内在守护者。它就像忠诚的伙伴,帮我们在坚守诚信的同时,巧妙避免过度投入。这可不是人格分裂,它是我们自身不可或缺的部分,默默站在一旁,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好像是你的天使,一直守护在你的身边。

有人觉得,全身心投入工作是件了不起的事。其实,这得看工作性质。从平衡的角度来说,如果工作和个人目标紧密相关,全身心投入就合情合理。个人目标这一关键话题,我们也会在之后深入剖析。

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且它与你的个人目标契合时,工作就成了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它如同能量补给站,源源不断地滋养你,带来快乐、灵感与满足感。倘若你足够幸运,对工作有这般美好的感受,那自然无需担忧。但要是并非如此,就得重新审视,找到工作与生活、个人目标之间的平衡,让内心的天平稳稳当当 。

看不见的“过剩潜力”影响你的生活

过剩潜力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却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甚至有些“阴险”的作用。当平衡力量介入,试图消除过剩潜力时,往往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令人困惑的是,最终的结果常常和我们最初的期望背道而驰。

这种情况频繁出现,以至于我们常常觉得,仿佛有一种神秘莫测的黑暗力量在背后操纵着一切,就像人们常说的“倒霉定律”——越不希望发生的事,越容易发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常常与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失之交臂,反而得到不想要的。举个例子,不少人觉得只要拼命工作,就能收获优异成果。

从平衡的视角来看,这就好比把工作这一项重重地压在天平的一端,而将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家庭、健康、休闲等,都放在另一端。如此一来,天平迅速失衡,生活的负面影响也会接踵而至,比如身体垮掉、家庭关系疏离等。生活是一场需要平衡的艺术,只有兼顾各方,才能避免过剩潜力带来的不良后果 。

完美之路与自然之魅

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常面临不同的选择与情境,就像道路铺设与自然景观,各有其独特之处。道路铺设是一种人为选择,理想的路面对于驾驶员来说近乎隐形。它平整、有弹性,不会干扰驾驶,只有在铺设不佳时才会引人注意。这就如同某些标准化流程,当一切顺畅时,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存在,可一旦出现问题,便会被聚焦。

而自然,从不以完美为追求。每一片未经雕琢的森林都是自然的杰作,各具特色,差异与多元正是自然的魅力所在。这也启示我们,在某些领域,千篇一律并非最佳选择。硬度可以精准测量,追求完美有据可循;而柔软度却是多维的,难以用单一标准衡量。

在与客户互动时,有时我们需要清晰明确的流程,就像铺设好的道路,让客户能轻松从起点抵达终点;但有时,产品或服务的丰富质感与可变性,反而能创造独特价值,成为吸引客户的魔力所在。所以,我们要懂得分辨何时追求完美铺设,何时拥抱自然的多元,从而在不同场景中实现最佳效果 。

从“想要”到“珍惜拥有”

在现代社会,营销文化无孔不入,它的目的就是不断放大我们内心的欲望,把原本微不足道的愿望,催化成迫不及待的需求。于是,我们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如指掌,还会拼尽全力去得到。可当真正得到渴望之物后,问题却接踵而至。

曾经心心念念的东西一旦到手,心中的渴望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空虚感,仿佛心里有了一个空洞。因为此时,我们不再对它抱有向往,新鲜感消失殆尽。紧接着,我们便陷入一个循环:迫切渴望找到下一个“想要”的目标,而曾经梦寐以求如今已拥有的东西,在新欲望的冲击下,迅速失去光彩。

其实,还有一条更具韧性的人生道路,那就是学会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当我们把精力从盲目追求新事物,转移到珍视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时,会发现生活中的点滴都充满了幸福。不再被无穷无尽的欲望裹挟,而是在知足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内心也会更加安定与从容 。

你的工作是发现世界

我喜欢威廉·斯塔福德的一句诗
“你的工作是发现世界正在努力
成为什么样子”
现在我可以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即世界现在正在尽最大努力向内
翻转,向后冲,这首诗让人心碎。

职业语言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我把它作为前进道路的指针
我们不仅被要求成为专业人士
而且被要求成为朋友、邻居
同事、家人、公民和世界的爱人
被召唤去创造、关爱和服务。
这些我们永远不会得到报酬——
或者永远不会得到足够的报酬
——但它们会让生活变得有价值
每个人都深深印在我们周围世界
上的人身上,每一次呼吸
每一个小时,无论我们做什么
是谁,如何存在的。

正如有对生命的呼唤
也有对时代的呼唤
我们中的一些人被要求将其身体
置于危险前线的其他身体之前
当今世界有许多危险的前线
但是对于我们共同灵魂的健康
以及使超越危险和超越分裂
变得更加有力和真实。

消除障碍

如果你有一条河流里面有急流
有浪花,水流和漩涡
你会觉得上游很平静
流得很好,但这里一片混乱
你会看到许多地方是有岩石
水流往下流时会碰到这些东西
然后产生水流,扰动出现
你的任务——是把石头拿掉。

在精神之旅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就是去消除通往精神的障碍
一旦你做到了
这都是事物的自然状态
精神是事物的自然状态
这不是你所取得的成就
不是你所追求的
有一些技巧可以消除你阻碍
灵修前进的障碍。

你成就了所有的臣服,放弃
做了想做的一切
成为人们尊重的人
任何你想要的它是消除了障碍
然后便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其知识,体验把石头从水中移走
一旦这些岩石消失
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来纠正它
正是这些障碍阻碍了这种体验的
自然状态。所有那些肮脏的小词
尴尬,自我意识,内疚,悔恨…

放弃努力

大多数人觉得放弃努力不靠谱,
人生的目的就是得到我想要的,
避免我不想要的。为何要放弃
我尽力了,但有些人觉醒了。
有人说,我明白为什么会那样做
无意识的拼命太疯狂了,
除了给我胃溃疡什么也没得到
所以你决定确实看到了问题,
想尝试另一种方式,
我不想一辈子都劳而无功。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松
你无需努力,要做的就是放松
当头脑说“我想要”而心里说“
我不想要”——你的反应是放松
你认为正在放弃一些东西
会错过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很快你就会意识到,这很好
你不必追求所说的每一件事
不必逃避所说的一切。

你会发现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一切不是真的。
你没有像个蜜蜂一样飞来飞去
好像说有坏事要发生了一样,
你仅仅放松。 什么也没发生,
脑子里想的99%的坏事都不
会发生。但念头确实让你紧张
担心,着急,但实际并没发生。

绽放的清澈光芒

我们都渴望拥有自在的状态,不断延续这份幸福感,这正是成为灵性存在的意义。我向往做一个极具灵性的人,尽情感受爱与快乐。

然而,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将这份追求外化。我们一心追求外界的物质和他人的认可,却忘了真正想要的是内心的幸福。这几乎是我们生活方式的通病,没能以精神存在的方式去生活。智者深知,若不小心,可能会耗费一生去追求那些并非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当我们把幸福的期望寄托于外界事物,就会渐渐失去对内心真正需求的感知。于是,头脑开始忙碌,不断谋划如何获取想要的,避开不想要的。但实际上,心灵觉知如同眼睛中绽放的清澈光芒,眼睛的外在形态和功能无法描述这光芒的清澈。此刻,静下心来,我们会感受到身心深处,那些由细腻情感体验和意识记忆构成的自我感知,正在慢慢消融,让我们更接近内心的本真 。只有回归内心,才能找到真正的灵性,收获那份纯粹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