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配方是孩子的指向

提出“赢配方”观点的专家
还发表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
他说当孩子们实现成功的
“赢配方”和父母不一致时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就
出现了。当父母想把自己的
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而不
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是
家庭问题也就开始了

而许多成年人在日后
的多年生活中意识到
教给孩子的“赢配方”
没给自己带来成功时
会陷入深深痛苦中
许多成年人会寻找另一个职业
还有人继续坚持
直到这个配方发生作用

当有一天他们自己也意识
到此配方的确在没有效果时
会深深陷入痛苦之中
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他们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
却不认为是自己的
“赢配方”阻止了他们的成功
换句话说
对自己“赢配方”满意的人
一般都很快乐
厌烦自己“赢配方”的人
却一边不快乐一边却努力坚持
不敢轻易思考或接受改变

培养整合的个体

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败笔
因为它已经制造出两次毁灭性
的战争和骇人听闻的灾难
学习读书写字以及获得各种技术
只是记忆的培养,这显然不够的
因为它已造成了无法形容的伤害
那什么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呢

难道不是为培养整合的个体吗
如果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那么我们就必须澄清关于个体为
社会存在,还是社会为个体存在
如果社会为了自己的
目的需要并利用个体
那它不会关心培养整合的人
它要的是一部高效率的机器
循规蹈矩、受人尊敬的公民
而这只需非常表面化的整合

只要个体服从并愿完全被制约
社会就将发现他是可利用的
并在他身上花费时间和金钱
但是如果社会为个体而存在
那它必然会帮助个体从它自身
的制约性影响力中解脱出来
它必然会教育他成为整合的人

赢配方

一开始在学校里,教育体系
仅仅用成绩考评孩子的优劣
最体现在高考时用一条分数线
区分孩子的去向。后来发现
仅仅凭分数区分优劣
平白地损耗掉很多在其他
领域有天赋的人才
从网络数据时代的教育开始
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毕竟孩子们学校毕业
长大后需要一项技能维生
而这项技能大部分和兴趣有关

“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
·清崎在9岁的时候意识到学校
不是他“赢配方”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他的朋友安迪被宣布
为天才而他却不是时
他认为他最有可能
成为体育明星或富人
而不是像安迪或穷爸爸
那样在学术上成功的人
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孩子
认为他在学校里很棒
他的“赢配方”就是呆在
学校直到拿到很高的学位
假如这个孩子在学校里不行
或不喜欢学校
他就应该去寻找其他配方

半途而废的项目:完成度决定价值

一艘造了一半的独木舟,甚至还不如没有。另一方面,吃半个梨远比一个都没有强。半个梨可能就能让你获得85%的价值。

有些项目只有完全完成,才能让我们受益。提前认识到这一点是很有用的策略。例如,一场预算只有应有一半的广告活动,或者一场近乎完成但仍差临门一脚的社交媒体推广,除了给媒体公司带来好处,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半途而废的项目也有可能产生成果并创造价值,但前提是它本身就适合以这种方式进行。陷阱在于,把那种必须彻底完成的项目(比如独木舟)当成做到一半就足够了。

在做项目时,我们要先判断项目的类型和性质。如果是那种完成度决定成败的项目,就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只有圆满收官,才能收获项目的全部价值。而对于一些本身允许阶段性成果的项目,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过程中的产出。但无论如何,都要避免混淆项目类型,错误地认为所有项目做到一半也能行,不然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

正视外部性

自由,
是我们内心深处共同的渴望。
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自由选择的权利,
让我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
人生方向;自由发声的机会,
使我们的想法和诉求得以传达;
自由生产的空间,
助力我们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还有追随热情与梦想的自由,
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

不仅我们个人追求自由,
那些追求效率、
寻找捷径或追逐利润的组织,
同样对自由趋之若鹜。
它们渴望自由地组织生产流程,
以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调配资源;
渴望自由地进入市场,
不受过多监管的束缚,
毫无阻碍地开展商业活动。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每一个行为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
必然会泛起层层涟漪,
产生相应的后果。
那座发电厂可能正在向数百万
依赖的河流生存者排放蒸汽。
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你楼上的邻居,
在午夜播放响亮的音乐,
导致原本宁静的睡眠被无情打断。
在生活中,我们的“糟糕”可能
恰恰成就了别人的“更好”,
反之亦然。

真正的投资

一个人与金钱的关系真实
不虚地映衬出其内在的品质
一个放松、自然、敞开、信任
慷慨,坦荡并且喜欢金钱的人
金钱总是喜欢透过它而流动
这是你可以显现的,
当你向额外的可能性敞开自己时,
当你向超出你正常收入流之外
的可能性敞开自己时,你为自己
打开了更多的无限可能性。

金钱是配合人类集体意念创化
出来的,也配合不同人的心灵
状态去体验贫或富、失落
满足、恐惧或喜悦的感觉
钱的开心在于,
碰到一个内心真正开心的人,
把它用到让人开心的事情上面
更大范围来看,
金钱是一股能量之流,
总是从一处跑到另一处而已。

当一个人没有失去钱的想法时
钱也就不会真的失去
这样的话,钱即使被花出去
也只是暂时在外面转悠罢了
当你越担心恐惧的时候
你的钱在外面玩的越久
当你感觉越喜悦丰足的时候
钱会越快越多又回到你身边。

过度服从

如果我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为什么会怎么办
因为服从不是数学或科学的
重点,但现实就是这样
服从课程结束时,可以找到
其他方法处理当前的工作
发展其他基本技能
45分钟使用代数的创造力课
与涉及相同材料的领导力课
会有很大不同

学生在学校体育系统度过十年
并同时学习领导和管理
以及创造力和分析能力
有些人除了学习如何遵循老师
教练的指导并坐在板凳上外
什么也学不到。这与体育无关
而与我们决定在任何
给定时刻进行的教学有关

官僚机构过度服从
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自我保护
因为这是最容易卖给客户
出资者和父母
我们正在努力克服这问题
我们最终对以一种有用的方式
学习某个学科领域的含义感到
困惑,而我们肯定在另一方面
发展了人才的其他有用的技能

调整教育矩阵

最长的时间是围绕主题组织学校
五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英语课
然后是地理课。通常此课程不教
授其所说的内容。当然有些事实
但主要是提供的指导方法
学校通常具有与学习不同的风格

如我们分别教授每种技能会怎样

服从
管理
领导/合作
解决问题
正念
创造力
分析

确实,你需在数学课上完成所有
这七项工作,但比例是多少
是在服从方面遇到麻烦的孩子是
“数学不好”,还是班上的服从部
分妨碍了班级的分析或解决问题

当发现只有7种技能之一的
人时就失败了。这令人失望
也是人们犹豫的最大原因。犹豫
是因为该课程可能会兑现其承诺
因为有新体验,讲习班,有活动
可能会告诉你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它可能导致前进,新机遇和变化

带着穷人的观点难致富

宇宙包罗万象,人生是把宇宙中
与自己业力有关的东西吸引过来
人所处的现实由其心念吸引而来
人也被与其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
此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以一种
难以察觉、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你和钱一共可能存在两种关系
一、你为钱工作
二、钱为你工作
穷人为钱工作
富人让钱为他工作
穷人认为我做不好
是因为我不懂
富人认为我不懂
才有可能做的更好
穷人在更多的知识
寻求最妥善方案
别人睡觉的时
他仍在做经营着人脉
富人只告诉专家想要的结果
他决不为某个细节的落实
而睡不着觉
富人懂得运用吸引力法则
他知道——所有对他有帮助
的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点
被他吸引而来

穷人创业喜欢自力更生
富人创业喜欢借力
穷人的员工每天打200个电话
或发50张名片寻找客户
富人在雇佣员工之前就已经
请专家设计好了至少5个让
别人的客户来找他的途径

不是在麻烦别人

爸妈从小就教育我们
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可是,创业时我们必须明白
大公司会有很多部门的分工
是因为每个部门的主管都是
那个细分领域的专家
他们组装在一起,才称得
上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而企业的灵魂——“企业家”
他们的工作只是思考
是思考而非事无巨细地执行

分享,参与和连接是现代标配
的公民工具这让我们感到意外
但在我们网络大数据时代下
当每个人都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对
公众的影响力时
这突然变得很重要
我希望你明白,网络数据时代
你只要有个亮点,特殊的优势
就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合作了
这真不是在麻烦别人,充分利
用各自资源,技能优势而是在
资源共享,让优势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