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前的文化转变与心理挣扎

在自媒体和短视频盛行的当下,人们对镜子与镜头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部落的人会觉得镜子中有不祥的魔鬼,面对镜子紧张不安;后来,文化普遍抵制照相机,甚至从字面理解“拍照”一词,认为这会带走人的精气神。如今,这些抵抗已逐渐消退。

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不再惧怕镜头,在镜子前紧张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即便如此,当有人给你我拍照时,我们仍会犹豫、不自在,上台前紧张得屏住呼吸;当自己被放到视频分享平台时,也会表现出深深的不安全感。

镜子和照相机融入我们的文化,各自历经一代甚至更长时间。正因如此,很多人对社交媒体心存担忧也就不足为奇。这与我们的本性相关,在面对不认识或不信任的人,陷入困境时,我们本能地害怕、退缩。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逐渐放松,调整自己,适应这些新事物,不再被紧张和不安左右 。

镜子、相机与自我形象的时代映射

可以确定,每位阅读此书的人都能从镜子中看到真实的自己,你认识的人亦是如此。但在一千年前,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镜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资料显示,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灵长类动物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而自我形象的观念早已成为我们文化的重要基石,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不知自己模样的情况下如何在世界行走。

有趣的是,当我们在镜子里看到名人时,看法会发生改变。在当下,若有人对着镜子感到不适,甚至逃避可能看到镜子的工作,那他无疑偏离了主流。相机如同镜子,却有着永久留存影像的特性,与传统镜子的瞬间感觉不同,而网络更是放大了这种效果。

看看周围,多少人热衷于自拍,尤其是90后,摆出不自然的姿势、露出假笑,眼神中还透露出迷茫与焦虑。和照镜子一样,我们的形象被永久定格,这让数百万人越发害怕这些照片被他人在照片墙、微信上看到,自我形象在现代媒介下被无限放大,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纠结 。

好老师

好老师不仅是在传递知识
他也会观察受众的感兴趣程度
把这些知识的故事以受众
最易通俗理解的方式讲出来
这些知识需要被人们了解
要让受众了解某知识的重要性
告诉他们这些知识会改变
他们的行为或者他们看待
世界的方式,更好帮助他们
应对阻碍或更好实现目标。

其实并生命里并没有老师,
你的老师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外界知识和解答只是
给我们提供信息的“路径”。
有老师就容易产生“权威”,
形成抗争和能量的摇摆。
你的选择就是:听或不听,
可以选择不参与。
永远把选择权留给自己。
自己之外,没有救赎,
遥远的救世主只是
你内心的海市蜃楼。

好老师是在与受众交谈
而不是在对着他们说话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需要
密切关注受众的一举一动
但这并不是说要一味通过
注视受众来实现。
讲课不是在向受众呈现演讲
只有预先编排的才叫演讲
你应该交流,而不是呈现
也不该把受众单一地称作听众
你面对的是一个个需要
被包括在对话里的个体。

必须偿还债务

如果国家间贷款的目的是促进
增长以及国际关系和贸易往来
那么当他们无力偿还债务时
如何使整个国家破产和孤立呢

或考虑更小的例子
说明世界上最赚钱的职业如何
能够改变甚至简单的用户体验
和客户满意度元素:每次我使
用贝宝付款时,都会被窗口
打断,要求我在自己的信用
而不是用我的余额。每次我关
闭此窗口。贝宝知道这一点
但他们每天继续打断数百万人
故意破坏本来脆弱的用户体验
因为让更多人承担更多信用卡
债务的想法在财务上非常诱人

我们文化的主要宗旨是
“你必须偿还债务”。债务使
我们思考这简单句子的含义
即使你的直觉是回答“当然
每个人都应该偿还债务”
但下一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该如何与不能这样做的国
家和人民打交道?我们走多远

债务:重塑世界的隐秘力量

希腊债务危机、波多黎各的债务困境,还有助学贷款、按揭债务,这些力量正重塑世界,不时引发混乱与危机。然而,鲜有人真正了解债务的运作方式。这里所说的债务,并非简单的“借五美元”,而是公司、国家和官僚机构层面的债务。

债务的历史比金钱还要久远。金钱或许是为了帮助商人摆脱易货贸易的困境而被发明,比如你想用绵羊换我的松饼,可我不需要绵羊,于是金钱诞生,用以让个人、国家之间交换债务。

就拿军队供养来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发明硬币,要求公民用硬币缴税,再把硬币发给士兵。

债务与奴隶制的起源,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造成的不平等紧密相关。比如独裁者欠下巨额债务后携款潜逃,该国公民是否要为此负责?承担多少?期限多久?如果房贷逾期,把人赶出家门,看着邻里陷入困境,这样真的好吗?若有千万美国人被沉重的学生债务压得无力偿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债务问题错综复杂,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亟待我们深入思考与妥善解决 。

提出更多问题

如何建立起以使用面部识别参加
足球比赛,政治集会的所有人
的数据库?我们是否该利用
技术来追踪每颗子弹并知道
它是从哪支枪发射的。

一种说法是那些无所不在的
东西已以无数种方式受到监视,
我们应该制定法律以将那些
会伤害其他人的东西包括在内
另一个论点是所有监视太多了
该允许它在银行里戴小丑面具
并且不应有速度限制。

像往常一样,
我们最终将介于两者之间
但就像所有网络崩溃一样,
这一步将需要很长时间才
能赶上已经发生的事情
同时希望我们能提出更多问题。

众包、众筹、众服和众商为公司
须使用的、体现群体经济理念
的4种方法,这4种方法可创造
更有激情、具人情味用户关系
鉴于人与人间交互数量在下降
公司为用户间的合作创造便利
条件就显得尤其重要。

安顿下来,拥抱更精彩的人生

很多人都过着安逸、
按部就班的生活。
在这种生活里,
大家习惯被动接受,顺从现状,
不再主动去追求什么。
生活变得没滋没味,
我们就像只为了工资而忙碌
的机器,还沉迷于买买买,
却忘了怎么去创造。
这样的日子毫无新意,
没有冒险,没有激情,
也不想做出改变。

你还记得自己以前的样子吗?
那时的你乐观积极,
心里有好多想实现的目标。
其实这些目标一直都在,
只要你愿意,就能重新找到它们。
比如你可以去做一直想做的生意,
实现创业梦;可以开始减肥,
让自己更健康;可以戒掉烟酒,
养成好习惯;可以学园艺,
给生活添点绿;可以写本书,
记录自己的故事;
还能努力做个更优秀的家长,
好好陪伴孩子成长。

你有很多可能的选择摆在前面,
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世界需要你勇敢地展现自己,
拿出十足的勇气和信心。
虽然改变要付出努力,
但一直过这种看似轻松的生活,
并不会让你真正开心。
勇敢地做出改变吧,
去拥抱更精彩的人生。

拖延的真正原因

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拖延
我们告诉自己不应该拖延
但我们还是继续这样做
从新年的计划
企业推出新产品
新服务或新技术引进
我们总能找到一个理由使之
“流产”,我们往往有了
计划却没有相应的行动
有了行动却不能持续下去
事情似乎永远做不好

抵制让你内在思维剧本拖延
接纳让其剧本加速
但是你知道拖延让你的生活
所产生的真正的代价
拖延者没有意识到你的行动
所导致的相关害处
相信我,如你这样意识到了
你就不会再拖延了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在
拖延说明你还没有损失太多

通过以下三个简单的步骤
你可以调整好你的心态和
习惯更有效地做好事情
也许觉得放弃一件事可能
在短期内会让现在的感觉好些
但我们的潜意识里最终还是
知道,并感觉该完成这件事
所以到最后没有完成工作
会给我们的生活中增加压力
但这些影响只是轻微和表面的
真正重要的是——拖延使你
付出的代价是相当高昂的

合作,相互激励的团队

我的朋友惊叹NBA马刺队的发挥
最终夺得了2014年的NBA总冠军
这是其在过去15年第五个总冠军
团队保持着几乎相同的核心小组
胜利的马刺14.5点利润率为
NBA总决赛的历史最高的
还打破了投篮命中率的纪录。

再看看2014年足球世界杯
——德国队夺得了冠军
他们没有阿根廷队的梅西
巴西对的内马尔
荷兰对的范佩西和罗本
英格兰的鲁尼
哥伦比亚的法尔考
意大利的布冯
法国的里贝里…你可能
听说过球星的位置至关重要
好像没有球星的队没有希望
这是废话。

伟大的球队都充满了
合作精神,相互激励的气氛
真心的承诺
关怀团队的每一个人
通过一个共同的目的驱动
和领导的一种罕见的教练。

设置摩擦力

生活中,不同事物获取
或体验的方式大相径庭。
比如,若你想去迪士尼世界游玩,
就得先掏钱买票,
然后乖乖排队等待入场;
而在农历十五想看满月,
只需走出房间,
抬头望向天空就行。
很多时候,
我们总爱人为地设置阻碍,
制造摩擦力,
像是设置障碍物、安装十字转门,
限制人们访问。

就拿网页来说,常需登录,
甚至还得付费。我们这么做,
无非是想掌控一切,
有时还天真地以为,
靠收钱就能达成更多目的。
很明显,
人们十分珍视在迪士尼度过的时光,
哪怕花费上千元,
只为那短短几小时,
这背后是一种紧迫感和对
特定事件发生的期待。

当我们想要增加获取事物的难度,
制造紧迫感和稀缺性时,
一定要清楚,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固然要明白如何靠工作谋生,
但对于那些可大量获取、
尤其存在替代品的商品,
如果没有足够诱人的好处,
就千万别增加获取的难度。
不然,人们很可能转头就去
选择那些更易获取的替代品,
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