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冲击下的知识变革

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带来瞬间与同步的全新装置,试图重塑整体的瞬时文化,曾经口耳相传的涌动文化,如今被书籍捕捉为固定视觉语言,却依旧闪现流动,引领我们踏入充满魔力的部落式有机听觉空间。这股流动性激发我们成为创造者和读者,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从单纯读书转变为采集编辑海量信息。

数字时代,电子书不断更新迭代,如同挣脱束缚的饥饿野兽,从过去文字的整齐固定,变得生机勃勃、流动不止。网络信息海量涌动,不少读书人在这浪潮中沦为书呆子,社会上那些缺乏关联的“专家”,也逐渐变成毫无联系的“砖块”。

文字,曾经作为捕获思想、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网络大数据时代,已失去信息渠道的垄断地位。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文字书本,多元的信息形式和传播途径,正重新定义知识的获取与传播方式,催促我们适应新的知识生态,在信息洪流中学会甄别与创造。

信任感是练出来的

提示:真诚的信任
它不会来自仅靠度潇洒时光
或从简单的相处中得到
我们在关系中或在商务活动中
信任一个人是因为
他们在不方便,没必要
困难的时候却露面了
他们在可以说谎的时候
却告诉了真相
他们有机会回避侥幸
打破诺言的时候
却选择一直一如既往
地实现自己承诺

信任感在没有真实面对面
的虚拟网络更为重要
以阿里巴巴为例
几乎所有的业务新手都在问
我刚把阿里的网站装修好
请问怎样增加网站流量
有什么好的推广软件推荐下呢
在这样的观念里
在开店前就已经被
教育成为“推广”即“广告”了
然而,想想你自己会不会
在电视广告时间换台
会不会很快地关闭网站上
突然跳出来的广告呢
你是点击QQ群的广告链接
而进入别人的网站吗
一个装修好的营销型网站
更类似一个商品橱窗
站在客户的角度看
即使他们通过广告进入了网站
会不会直接被打动
进而直接产生下单的欲望呢
这样的橱窗网站能让
意向客户们产生多少信任感

内在神性

爱比克泰德曾提醒我们
不要忘记自己含有神性的火花
──那是神的一部份
想象一下全然觉知到
“带了个神在身边”的情境吧

若神无处不在,那就没有一个
地方是没有神的──包括你在内
一旦与这份了悟连接上了
就重新获得你最初根源的力量
与其觉得是与神的神奇力量
分离,不如去认取自己的神性
索回神该有的力量和灵感
吃东西时是在吃下神以补充神
睡觉时你吸入神,并让神休息
运动时在神上走动也强壮了神

现在你读这些文字或许会觉得
有道理,但可能会像我们其它
非此种观念长大的人一样认为
神是个戴王冠、白胡子男人的
形式现在天上的「自动贩卖机」
──这是更普遍的想象

你作为一个人体会爱
就是和你内在神性结合
作为“神”你能体会爱
就是继续创造你的创造
然后再和你的创造结合

杀死一只知更鸟

故事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
黑人仍遭受着普遍的歧视和压迫
律师阿迪克斯的努力终究抵不过
深植于白人心中深深的种族歧视
只能忍受种族歧视带来的不幸
好似知更鸟除了唱歌什么都没做
这个故事的中心是让我们认识到
站在他人立场看这世界的重要性
它不仅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
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和种族歧视
的荒谬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
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不义时
要有勇气站出来捍卫正义

你可通过添加级别的新视角
来认知,可以让你看到
以前所看不到的事物
从人的认知第一人称视角开始
自我中心,我和我的世界
然后把自己置于他人的角度
第二人称的透视
你又升级到理性和客观
采取第三人称的观点

从身体感知到灵魂自由:觉知的进阶

当你处于清醒的觉知状态,能感知到的是外在肉眼可见、物质可触、能运动的粗重身体,这是大家共同认知的身体形态。

而在夜晚做梦时,粗重身体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由光、能量、想法、情感以及变动画面构成的精微身体。此时,心智与灵魂挣脱感官的束缚,获得自由。在梦境中,它们肆意创造,凭借想象构建出更为广阔的世界,甚至能像施展魔法一般,触及其他灵魂以及远方的人和地方。随着心中欲望的律动,狂野清晰的图像不断闪烁、流动。

在梦境里,我们拥有的是会聚情感、图像与光亮的精微体,这种感觉并非虚幻。在这里,身体、心灵与灵魂都变得自由、开放且灵动,得以实现灵魂的最高可能。

我们应从最初粗钝、无意识地活在惯性模式中,逐渐走向精微化、深刻化,不再只停留在生活表面,而是让身心全面完整结合。从身心解离迈向身心融合,最终进入细微的光的层次。这种深化的过程始终是向内探寻,走向空无,让我们不断探索自我,挖掘内在的无限潜能。

打破教育迷思,持续心智成长

我们常误以为完成正规教育,心智发展便已终结。大家似乎都默认了这样的观念:读书刻苦只是为了考试,用文凭或学位当作努力的勋章。一旦拿到证书,就觉得心智学习与提升的需求也戛然而止。

如今,社会对心智发展与精进关注不足。选择花费时间、金钱,背负债务去读名校,是个人自由,但千万别错以为名校出身就品德高尚。重返校园时,不妨把充满意义的间隔年,当作与世界互动的途径;同时,思考购买名校学位时,真正买到的是什么。

沉浸在文学和灵性著作里,能极大丰富我们的生命。这并非为了应付考试,纯粹是为了充实自我。你会发现,每日阅读和钻研,能在各方面带来更深刻、丰富的生活体验。当清楚这是自主选择,而非被迫完成的任务时,内心就会充满欢喜与满足。教育不是终点,心智成长贯穿一生,主动求知、持续学习,才能不断拓展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从沉默中获益:自律与社交优化

本·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提及,沉默是他的美德之一。其要点为:只说可能有益于他人或自己的话,避免琐碎对话。

细想一下,避免琐碎对话,仅为有益目的交流,能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单纯为评论而评论他人分享,实则无甚益处。此时不妨多花一两秒思考,这样的交流是否有意义?

不妨回顾过往,几年后,能忆起的谈话往往是有深度、有意义的,而琐碎对话大多已被遗忘。若经常在线发布、评论,更应思考琐碎闲谈的价值。如今,微信、抖音等平台充斥着分享,媒体到处都有点赞、评论按钮,其实很多琐事无需分享,不少廉价的笑声也可略过,一些无意义的辩论也能拒绝参与。

这其实是一种锻炼自制力与自律的方式。当你学会管住自己的舌头,在分享内容上更具选择性,就能收获积极成果,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还能提高自身生产力,让交流与生活都更具质量。

你要去哪里?

工作流量不仅是隐喻
且是真实的。我们陷入困境
被四周卡住的,迷茫人所包围
有人发现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路
很快,他们与其他几个人一起
加入了这个队列,可走到我们
想去的地方。在我们周围
有些人想保护自己的现状
而其他人则在升级和超越
许多职业是用来复选框的
而另一些是让人们来画框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经验
开始固化了,死气沉沉
不再新鲜,充满神奇了
如此以来你就学不到东西了
你的意识不再发展和成长

此博客适用于想要从事重要工
作的人。这是条更困难危险
的路,是充满生命力的表现
升级工作涉及克服已知局限性
了解它们不是真实的。它涉及
到在相似的旅程中与他人相处
“这里需要什么” 是我们被教导
要问的问题。这是忠实员工和
可靠齿轮,符合规格并适应之

追求卓越,远离平庸沉沦

在多数人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时,总有一些人执着于卓越与价值。毋庸置疑,每个市场都不乏价格更低、看似更好的替代品,但真正能带来快速增长和长期忠诚度的,是那些最优质、卓越的产品或服务。

当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竞争中销售遇阻,降价或给失望客户退款绝非良策。相反,明智之举是加大投入,让其变得更出色、卓越。如此一来,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喜爱它、谈论它、分享它。倘若有一天它消失了,大家都会深感怀念。

大公司常面临管理困境,管理宛如一场DNA游戏,容易出现转录错误,即解释说明偏差和随机复制错误。多数时候,这些突变带来的是负面效应,致使公司组织逐渐涣散、破裂乃至畸形。即便公司里都是真心做事的人,最终也会随着公司走向平庸、官僚与僵化,人员效率因随机误差不断下滑,工作时常被打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而只有始终坚守卓越,才能抵御这些潜在危机。

担忧无法改变

显然我们通常把能量耗在担忧
自己许多所无法掌控的事物上
他们从来就很少能改变些什么
我的一位老师直截了当告诉我
“去担忧无法掌控的事实没道理
因为事情若是你无法掌控的
那担忧有什么用?再者,
担忧你能掌控的事也没有道理
因为事情若是你可以掌控的
那何必担忧呢?”    不管
哪种情况担忧都是一个大错谬

我们常只因为无法看到解决方法
就跳到结论认为——那不可能
常听到人们说,天使、转世、
灵魂之旅、牵亡、外星旅行、
基因手术、时光机器、光速旅行
立即的神疗等等都是不可能的事
只因为他们无法想象这样的概念

古代的人能预想到电话、计算机
汽车、飞机、电力、自来水、
遥控器、登陆月球及许多我们
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
今天我们还无法测知的事情
对未来二千年后的人来说
将会被接受为习以为常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