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登堡人

到了16世纪移动印刷术的出现
印刷术对语音文字普及很重要
如果文字对部落人像一颗炸弹
那印刷机影响就像是氢弹
印刷机为字母带来了终极扩张
书籍可无限量复制;假以时日
全民识字也一定能够达成
书籍变成了可携带的个人财产
铅字确保了视觉的首要地位
并最终封印了部落人的命运

线性、均匀、可重复的新媒介
以可怕的速度无止境复制信息
保证了眼睛在人类感官中占据
优势地位。作为人的强力延伸
印刷术塑造和改变了他的环境
精神和社会,导致了民族主义
流水生产线,工业革命,因果
概念、牛顿宇宙观、艺术视角
文学叙事和内省的心理模式
推进了2000年前由字母文字
开启的个人主义和专业化趋势
思考和行动间的分裂被制度化
被字母分割的人被切碎成小块
从此西方人就成了古登堡人

通过数字化注意力盈利

通过在线支付来谋生的最有效
方法是赢得信任,联系部落
然后出售不在线的东西
例如铁人三项赛,马拉松跑
或周杰伦的鸟巢演唱会门票
注意力是宝贵的,信任更是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
能够提供数字化的“产品”
电子书,视频或其他在线商品
他们可低成本生产并批量销售
长期以来,有许多才华横溢的
作家和导演使用电影,书籍和
其他以前新颖的媒体为其作品
寻找市场,如果能在这里工作
那将是令人欣慰的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做错了
他们使用带有长框突出显示的
虚假销售证明和长长的推销信
他们对秘密财富或长期隐藏
的技术作出了宏大的承诺
最令建立信任者失望的是
他们招募了一大批联属网络
销售人员,彼此联系在一起
获得游戏搜索结果,或者
购买了虚假的搜索广告

两种文化的更迭

我们正处在依赖读写的机械化
和信息的数据文化的更迭时代
活字印刷术将读写文化推向巅峰
使眼睛在感官中占据绝对优势
地位,造就分裂、顺序、重复
内省、因果关系,冷漠人格

数据文化则重新唤醒我们的
其他感官,尤其增强了人的
神经中枢系统并使之“外化”
网络数据人是统一、集体的
感性的、共情的和移动的
读写人和网络人之间的差异
正如现代人和部落人的差异

人们对新媒介环境是无感知的
新媒介反会让旧媒介更凸显
人们会下意识关注即将被
取代的旧媒介,在两种文化
更替的这个临界点上
许多人可缩回到读写文化中
对更年轻的人来说,如果强
行要求去接受旧的读写文化
会给其造成巨大的困惑痛苦
及在其当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注意力危机

这一切都是一次发生的
我们现在必须做出选择
读,听,回答什么
诈骗者的垃圾邮件
不断骚乱你的电话
微信的@所提及的
老板发来的语音信箱
来自客户的电子邮件
微信上的私信
你从未去过的商店的最
后一分钟的销售短信
一周年的博客文章
新的抖音视频,新的播客

不好意思,又分心
当信息过载泛滥免费时
注意力危机是真实的
可以消除我的注意力
浪费我们不需要的东西的
想法早已不复存在
就像之前的贵金属和油一样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
我们需要明智使用它
仅仅拿走我们能得到
的东西会更便宜
但是当我们超支时
信任的成本是真实的

保留现有客户的
价值远超过新客户
如果你一直在失去那些你辛
苦吸引来的人,就必须更努力
找到人来取代刚刚离开的人
每人每天都得到同等的关注度
去弄清楚如何专注于完成某事
无疑是当今难得的竞争优势

口语文化

几千年前语言是意义深远发明
对人类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发明字母前人类感官是平衡的
不分先后。生活在封闭的世界
在部落内进行交往交流,文化
是以听觉为主导的口语文化

相较于冷静和中立的眼睛来说
耳朵是敏感、感性的和包容
有助部落成员在血缘相互依存
的关系上形成亲密无间的网络
彼此和睦相处。交流主要媒介
是口头语言,没人会比其他人
知道得更多或更少——这意味
着没有什么个人主义和专业化。

在口头文化表达和回应同时发生
而无需回应和参与的表达,
则是“置身事外的”识字人
特殊天赋,部落人和识字人
后代的基本区别,就是他生活
在一个声音空间里,对时空
关系有截然不同的概念。

网络数据技术不需要语言
就像计算机不需要数字一样
网络指向人类意识延伸的道路
这样的集体知觉状态很可能是
人类语言出现之前的状态。

声音与视觉构建的不同生活图景

声音空间与视觉空间有着本质区别。
声音空间没有中心与边缘,
它是有机且整体的,我们通过
所有感官同时相互作用来感知它。
而视觉空间是眼睛的延伸和强化,
是一个一致连续、
有先后次序的封闭世界。
部落人的生活如同
万花筒般绚烂多彩。

这是因为耳朵的特性与眼睛不同,
耳朵无法聚焦,
其感知方式是共情的,
而非分析和线性的。
讲话调动着所有感官,
听觉是并发的,
视觉却是顺续的。
未开化的人生活模式含蓄、
并发且不连续,
比识字人丰富得多。
他们依赖口头语言获取信息,
人们聚集在一起,
形成部落网格。

以听觉为触觉的部落人,
共享着集体无意识,生活在由
神话和仪式构成的神奇整体世界里,
他们的价值观神圣不可侵犯。
而识字人或视觉人创造的环境,
则强烈分裂、个人主义、
显性且逻辑,具有专业性
和置身事外的特点。这两种
基于不同感官构建的生活方式,
展现出人类文化的多元性,
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感官偏好

文化都是感官偏好的顺序
在部落世界中出于实用的原因
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
高度发达,远高于严格的视觉
在工业化世界
字母文字像炸弹一样落下
将视觉放置在感官层级的顶端。

文字使人类走出部落社区
用眼睛代替耳朵,用视觉的线
性价值观和支离破碎的意识取
代了完整的、深度的、公社化
的相互影响,文字作为视觉
功能的强化和扩展削弱了听
触、味和嗅觉的作用
使不连续文化在部落人中弥漫。

整体的部落人变成了支离破碎
文字打碎了部落世界的魅力和
共鸣,将人类炸成一团由各擅
专业所长的。但精神上分离
贫穷的个体集合团体
操持在由线性时间和欧几里德
空间构成的分离连续的世界中。

采取什么样的整体,不可分割
的运作系统以得知整体并传送
到位使我们可以学会整体
这给每个人以崭新机会去看清
所拥有的潜力,可能性和能力。

文字:改变人类的双刃剑

文字深刻地改变并延伸了人类的发展,
这并非仅因它让人具备阅读能力,
部落文化与书面语言已共存数千年。
其中,字母文字与古老丰富的
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化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的书写文字是感官的延伸,
借助图像意念表达现实,
所以需要众多不同符号,
才能涵盖社会各方面。

而字母书写大相径庭,它用语义
无意义的字母对应无意义的声音,
像英文仅26个字母,
就能基本囊括所有意义与语言。
这一成果虽让视觉与声音
从语义和情景中分离,
使语音化为可见文字,
却也在人与事物间竖起屏障,
在视觉和声音间制造二元关系。

这种分离将视觉功能
与其他感官的互动割裂,
致使感官体验中最生动鲜活的部分
遭到排斥,进而造成无意识的萎缩。
最终,感官平衡以及由此带来的
心理和社会和谐被打破。
文字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

了解新媒体的变革

在受新技术冲击的“麻木”效应
通过保护人免受归因于媒体的
神经系统扩展所引起的精神
痛苦而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我们要提醒自己和他人这种
机制并能警觉到环境变化

过去媒体的影响是逐渐经历的
使个人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
吸收和缓冲其非冲击性影响
今天在即时通讯的数据时代
我们的生存及舒适和幸福
取决于了解新环境的本质
因为与以前的环境变化不同
电介质构成了崭新的文化
价值观和态度的瞬时的转变

这动荡会产生巨大痛苦和身份
丧失,只有通过有意识了解其
动态才能缓解这种痛苦。
如了解由新媒体引起的变革
我们可以预见并控制它们

如继续在自我引发的潜意识
发愣我们最终将成为其奴隶
当今信息传递速度极大提高了
我们有机会理解,预测那些
影响,塑造我们的环境力量
而重新获得对自己命运的控制

走向复兴

尊重知识,好学是中国的传统
但以前我们只能钻研古代文献
从上世纪的80,90年代开始
每年有许多学生到欧洲求学
还有更多的人到美国学习科学
经济,管理及法律和政治理论

读写文化赋予人的
是视觉代替听觉文化
西方视觉文化涌入和原来中国
口头听觉,部落文化融合杂交
释放出巨大的像原子聚变能量
书面文化使我们几千年部落
和稳定的家庭式社会发生爆炸
让这古老的伦理规范下的社会
彰显出了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

网络大数据不仅加剧了这过程
还提供个体间连接,整合机制
QQ,微博,微信,抖音等等
让古老的象形汉字以闪电传播
千年流传口语文化插上了翅膀
正如15世纪字母遇上古登堡
刷术,可重复性的活字印刷以
切割整体方法促使了
西方机械化工业文明的产生
我们在网络分享交流
抒发个性,又整合到
各个论坛,各种群,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