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时代的谢幕

回顾几千年来视觉化、原子化
机械化的差异,机械时代是
两个有机文化时代的交汇点
印刷时代在16到20世纪末占
据主导地位;随着新网络媒介
电报的出现敲响机械时代丧钟
上世纪人们对「弯曲空间」和
非欧几何的认知则彻底将机械
时代埋葬。此概念重新唤醒了
部落人的不连续的时空观

以齿轮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作思
路的影响,新时代应保持警惕
避免人文道义责任并忙于工作
工厂企业主寻求更高的生产力
将始终推动工人走得更快更快

电话、电影、电视和电脑数据
发展,使得机械世界趋于散架
随着电脑手机成为主要的媒介
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家庭
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延伸
并借助它所代表的终极消息
安抚着人们的整个感官系统
终结机械时代的视觉统治地位
而网络数据树立新时代的应用

集体努力

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
叶芝,庞德,艾略特和乔伊斯
发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
它基于认知和创造过程的身份
让人意识到艺术创作是从垃圾
到宝藏的普通体验的再现

仅仅认识到变化的症状还不够
我们须理解新媒体变化的原因
否则就无法抵消或改变新电脑
网络技术对社会的心理影响
一个人无法完成自我保护修改
这通常必须是社会的集体努力
因为它们影响着我们整个社会
个人对环境变化普遍无能为力
团结一致并意识到挑战社会
有机体才能采取行动面临挑战

不幸的是我们对塑造和转化力量
的知识了解甚少,也没有成型的
可以采取行动控制和指导新技术
以扩展和改造人类。但今天变化
通过新媒体迅速扩张蔓延,以至
于有可能制定一项普遍教育计划
使我们能够抓住共同命运的束缚

短视频

短视频就像是一个黑洞
不断吸取用户时间、透支多巴胺
你看在高铁上,大街旁,电梯里
随处可见人们捧着手机看短视频
短视频这种视听感官刺激
不需要用户做过多思考和判断
用户本想着借助抖音消遣娱乐
却发现其代价不菲
不足以弥补消耗的时间
还时常被短视频勾起落差感
引起内心不必要的焦虑
我们内心空虚、无聊、悲哀
在心理上不知不觉就成了乞丐
不断追求别人或别的事物来弥补
自身不足,来给我们希望和支持

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
上一年在抖音上看视频
消耗了多少时间
当沉迷的用户开始觉醒
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及内在转变
用寂寞换回空虚和焦虑,此时你
应该好好察觉自己的内在孤独
之所以寻求的原因是为了去填满
深深隐藏在自己内心之中的空虚
如果将这些时间用在其他地方
用在陪家人,朋友
用于创作艺术
是否会让我们的生活和状态更好

机遇和问题

当今的网络营销方法和技术
层出不穷,有搜索引擎营销
电子邮件营销,病毒式营销
论坛营销,社会化网络营销
网络整合营销,视频营销
还有许多这样势必让网商
尤其是网络新手产生混乱
不知从哪入手

互联网信息的泛滥,手段
和工具之多既是机遇也问题
只需点击就能获得更多数据
海量的数据使你看不到尽头
因为新数据的发布速度比
我们消耗它的速度要快很多

试图掌握每一种新媒介可以让
我们接触更多的人是很诱人的
但由于我们的目标必须始终是
共同触及所以媒介不应该决定
我们的沟通策略的,它是信息
花在掌握信息上的时间越多
就越清楚自己要想说的是什么
我们的信息是为谁及为何重要

媒介的真正数字化

数字媒介的真正数字化在于
如你的企业生产经典音频内容
可以把它放在手机上给人们听
和各大手机运营商协作
用手机收听当地节目
企业掌握众多的客户资料
可以定制音频内容
提供给特定的群体
甚至通过菜单选择
将节目内容定制化

报纸书籍在数字革命面前求生
大多数在线报纸版面是重叠的
没提供革命性的内容
只是以数字形式提供相同新闻
电子书阅读器已经问世多年
亚马逊的Kindle和苹果
的iPad的创新推出前
数字图书并没有真正开始流行
因为没有人挺身而出重塑书籍
电子书不过是已出书的PDF版本
这并不是真正的电子书
它只是数字化的纸质书

真正的电子书将包括作者
访谈,音频和视频解说
动态超链接到相关背景信息
在书籍中不可能实现的功能
一旦书籍被真正改造
就摆脱线性思考
提供创意内容
功能从单纯的显示
到更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

去商品化

技术推进有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是商品化。有人提出创新突破
且通过其在各自领域独一无二
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惊人
很快所有人都提供此新特性了

去商品化不是自然的退化过程
否则产品和服务会流于一般化
表面上似乎安全无虞,也迎合
了市场上最广泛的趋势喜好
事实是,商品化并不安全
未来的发展完全可以预测
去物质化,移动化和数字化三
大油门让此发展清晰和扩展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向未来

这是创业初期去商品化的案例
中国人既不会酿造法国葡萄酒
也不会品尝葡萄酒
中国传统的葡萄酒口味比较甜
不同于欧洲的干红奎宁的口味
企业家刚开始引进
法国葡萄酒时,中国客户要
加入糖或雪碧使之可口
故需要训练客户味觉,重新
定义整个产品品类和服务且
这是个完全去商品化的产物

社交媒体的含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思想是持续不断想法的海洋
突颖而出看似海底捞针
前景不容乐观,一片空白
冷静等待,能引起他注意之物
推销员进入眼花缭乱的领域
为成功的销售而全力以赴

社交媒体描述了人们在线共享
想法,内容,思想和关系之道
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不同
任何人都可以创建
评论和添加社交媒体内容
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社区
技术包括博客软件,播客工具
虚拟社区

一直提供网站内容作为诱饵
许多公司目标是宣传其公司
而非为了过时的技术滥用网络
博主传播你的想法,那太好了
该忘记销售线索忽略主流媒体
相反专注于传播你的想法
使你的信息免费,无需注册
帮你衡量内容成功程度的问题

有多少人开始接触你的想法
有多少人正在下载你的资料
博主多久写你想法的文章
这些博主在说什么
其重要词组的搜索排在哪里
多少人与你互动讨论你的产品

平台与眼球

是营销人员面对新媒体现实时
所面临的最微妙重要的转变
营销商再不是房客,他们拥有
营销人员世代相传,是租用了
媒体平台接受购买眼球的培训
媒体公司引起了广泛关注
电视网络,杂志,广告牌公司
都找到了可以放置广告的地方
并向你出售了吸引观众的镜头

你不在乎此受众的长期价值
别忘了这仅是租用,购买
广告时你会问“受众多大”
而设计广告时要考虑品牌
不考虑媒体公司或其受众福祉

媒体公司建立了观众群
然后品牌租赁了这些观众群
突然杀出新媒体,规则不同
不是租借观众而在建立观众群
你不是参加贸易展览会
而是开始自己的贸易展览会

当购买称为“媒体”东西时
你无需为眼球付费
而是为媒体的平台付费
可用来建立自己受众群体平台
可培养,教育并转化的平台
这不是自然的,但可以行得通

专业分工

印刷术分裂了个人而统一了民族
自然就形成了民族意识化的国家
有文化的民族主义又极大提升
了信息流动的速度,加速了由
文字孵化印刷术滋润的专业分工

古登堡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这两件事密切相关。印刷术是
首个将复杂手工艺机械化技术
它创造了步步紧跟的顺序过程
成为所有机械化所效仿的蓝图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重复性
它是可以无限重复的视觉陈述
而可重复性是机械原理的根基
改变了自古登堡以来的世界

通过生产第一个可重复的商品
印刷术也创造了亨利·福特
第一条装配线和
第一次大规模生产
印刷术是我们所有后续
工业,社会发展的原型
如果没有字母文字和印刷机
现代工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
我们需要认识到,印刷技术
不仅塑造了生产和营销环节
也塑造了从教育到城市规划
的所有其他相关的生活领域

身份危机

网络技术是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延展,使我们沉浸在流动
着海量信息的世界泳池中
从而使个人能融入整个人类
西方识字人的冷漠和隔阂正在
让位于网络媒介所带来的新的
深度参与,并将我们带回到
自己以及彼此间的整体之中

旧的视觉文化和整体网络文化
的碰撞造成身份认同危机
自我真空,并由此产生暴力
此暴力是为了寻找自己身份
悠久积累的社会价值观
如隐私权和个人的神圣
不可侵犯性在悄悄崩溃
人和人变得孤独,疏远
当人们在适应网络技术的海量
高强度信息时对多数人来说
天空在变得灰暗,慢慢塌陷

随着人们被网络媒介部落化
都焦虑,惊慌失措地四下奔走
疯狂地寻找我们以前的身份
与此同时释放出巨大暴力能量
随着新信息模式改变甚至彻底
颠覆了旧模式,各种精神崩溃
蔓延也包括整个社会因无法解
身份危机而引发的精神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