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目的

企业目的似乎是无人谈论的话题
大家都在忙着重新规划该做什么
从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到该怎么做
一旦发现后就放在讲故事机器上
并等注意力到来和业务初见成效
 
但这种做法在当前看来是错误的
因为目的不是被分析讨论而发现
它是被创建的
企业和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
对你的业务有帮助吗
它是愉快的
它会改善人们的生活
你诚实,坦率,值得信赖吗
如果你觉得同情是空洞概念
再想想。同情是对别人的
苦难和不幸的深刻的认识
再加上自己有想减轻它的欲望
这就是创新的关键

关注你的产品和服务
为他人带来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未来并不是你要去到哪里
而是在此时此刻创建一个现实
那是你企业真正的目的
而且它是你的企业创造的
对于你的亲人,朋友同事
为了你的社区
为了你的孩子
——还有你自己的灵魂

不愿探索秘密的原因

通常我们选择专注于那些精力和
热情无法改变的事情。这样一来
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和他人
的生活产生更大影响的机会
同时也就不愿探索那些秘密

第一是渐进主义
从小我们的父母,学校老师便教育
做事的正确方法是积跬步以至千里
如果跳跃进行,且学到了考卷范围
以外的知识,你就拿不到学分

第二是风险规避
人们害怕秘密是因为怕犯错
显然秘密还没有经过主流的审查
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生不犯错
你就不会,不应该去探索秘密
将一生奉献于别人不相信的事情
在正确的路途上孑孓独行已是艰难
而在错误的路上独行更是难以忍受

第三是自满。社会精英享有最大
的自由也最有能力去探索新想法
但是他们往往最不相信秘密

第四是扁平化和一致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认为世界
是一个同质的、激烈竞争的市场
世界是“平”的

拥抱变革,韧性前行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尤其是与强大对手抗衡时,企业家成功的唯一路径,是“站在变革的一边”。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不管是营销策略还是商业模式,都不能固步自封,依赖旧有方式和过时愿景。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如同海边冲浪,浪潮不断更迭,唯有顺应变革,踏浪前行,才能收获成功。

企业想要平稳度过低迷期,就不能只看重短期获利,而忽视长期发展。以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为例,雅虎一味追求短期增长,最终在困境中挣扎乃至失败;谷歌则选择退一步,开拓新的持久利基市场,实现了持续成功。

如今,多数企业主都会面临逆境。当面临艰难抉择时,应设定更具弹性和灵活性的目标,以承受危机冲击,尽力而为后坦然接受结果。比如餐饮连锁店,必要时关闭几家门店,以保障整个企业的生存。唯有积极拥抱变革,保持韧性,企业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

完整地掌握了事实

威尔伯是意识整合理论的创始人
他揭示了事物现象都有四个面向
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为了充分地了解某现象
我们该观察其客观的外在的一面
同时还应该感知其内在的面向即
无形的内在维度,如思想、情绪
和感觉,我们还必须以独立的
个体的维度来看待该事物
同时也要把它放入更广泛的情
境之中,以集体的维度去审视
只有当我们观察完所有四个方面
才如其所说“完整地掌握了事实

如将威尔伯的洞见应用于组织中
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去关注
(1)人们的心智模式与信念
(2)人们的行为
(3)公司文化
(4)公司的架构、流程以及做法

我们通常无法找出关于文化的特
别具体的事物,但在某种程度上
它却蕴含在公司里发生的每一件
事情之中,如办公室的装潢风格
茶水间里人们的谈资、开的玩笑
人们在大小的事务中的互动模式
及听到好坏的消息时的反应方式

打破职场枷锁,重塑良性生态

祖祖辈辈,我们似乎都在将工人推向违背天性的工作深渊。用教育、诱骗甚至强迫的手段,让他们收起同情心与创造力,摇身变成快速运转的“打工机器”,只能依照公司指令机械劳动。

只要留意身边那些吹毛求疵的批评家、刻板的官僚、墨守成规的老板,还有毫无生气的看门人、埋头填表格的人,就会惊觉自己所做的一切,竟常常是为了讨好他们。他们态度强硬,仿佛在昭告:你不过是随处可见的小齿轮,最好乖乖听话,不然身后还有大把人等着取代你。

这种局面看似对企业主有利,随时能招募新员工。但公司若总围绕着陌生且重复的员工发展,缺乏深度交流沟通,员工毫无工作乐趣,又怎能留住人才?长远来看,对公司的发展极为不利。长此以往,企业内部缺乏活力,员工积极性受挫,创造力被掩埋,最终可能导致企业发展停滞,错失进步的机遇。只有打破这不合理的职场枷锁,尊重员工天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与员工才能实现双赢 。

价值抉择:功能之外的连接与风格

当面对两个功能水平相同的人和事物,若必须抉择,多数人会选价格便宜的那个。但要是其中一个能提供更多的连接,它的价值就会大幅提升,成为更值得选择与拥有的对象,不是吗?

在义乌,有一家酒店,集住宿、餐饮、休闲、接送服务于一体,还能为本地商务交往提供便利。再看一家游泳俱乐部开的餐馆,除了美食,还有丰富的游泳活动。商会里,大家都在做类似的事、开展类似活动。所以,我们做选择时,还会考虑:那里的人会不会想念我?我能真正信任他们吗?我之前来过这里吗?

要是两个项目都能满足我们对连接的需求,而其中一个还能带来独特风格,让人感到肯定与开心,有些人就会愿意为这风格多花钱。毕竟,风格款式往往预示着更多连接。在价值层级的顶端,是我们内心源源不断的欲望,以及当下对独特风格的热切追求,这些稀缺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表达,常常左右着我们的最终抉择 。

科学家,工程师和运营经理

一个职业是基于
这三个层面的表现

科学家,工程师和运营经理
科学家是不断地做实验
有时他们成功,有时会失败
他(她)需要做很好的笔记
并提出了恰当的理论
用以证明那些错误的
然后出版自己的工作
再继续往下更多的实验

工程师是建立能够行得通
的东西
采取现有的做法
将其编织一起
创建一个
不会倒下的桥梁

写出稳定和不会崩溃的代码
设计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部门

操作管理经理是需要
手册并有效执行
结果辉煌。保证承诺
保持名望,随时服务
充分的沟通,按时守则

科学家发明了火车原理
工程师把火车制造出来
运营经理让它按时运行
运营管理者不应该做实验
提示:你可以改变
你想要的帽子

但你心里一定
要清楚手头的任务

进入到你客户的头脑里?

我记得上几年前陪女儿
到她新转学的学校宿舍里
尽管整个过程我一直在
那里陪伴着她
一起同她经历第一次
离开父母独自住校学习的困难
可我感到非常困难去
感受她的习习而来的情绪

我当时的感受是十分无助
试图与女儿一起去感受
进入她头脑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题不是不感兴趣或不够关注
我关心她,对她的经历和感受
比我自己的还要在意
这一定是有别的东西在那
 
让我吃惊的是
大多数企业的状况也很相似
当然他们是关心其“客户”
但不是“进入到客户的头脑里”
与其完全一道
仅仅少许拥有对自己产品
和服务充满激情的企业 
——具有巨大的优势
他们可以感受到客户的痛苦
因为这也是他们的痛过
他们会讲客户的语言
因为这也是他们的语言
 
“进入到你的客户头脑里”
是最最困难的事情
所以不必去费力尝试
相反,你可以同他们
一起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
设身处地成为你的客户

不要相信“机会大把”

世界需要秩序的事情聚一起成
整体,事物相关联而不是分离
局部的个人的潜能只有在整体
才如期展示并通过意识的各阶
段的发展来壮大,首先是认识
到意识发展各阶段宏图以改变
意识的操作系统以获得正见

这样整体意识和向内寻找是
关键而不是受匮乏的大脑纵
使向外找不管是在生活
工作还是做生意的过程
不要相信“机会大把
只管去做”的炒作
今天的市场商机肯定不是无
限的。你必须努力构思工作
去探索,发现服务
饥饿的市场所隐藏的独特之道
以让公司企业去壮大,成长

所以,在你的故事准备发布
一个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时
或者制作一个信息沟通构思
推出一个新的网站或广告活动
事先问问自己和你的合作伙伴
“我们的顾客对什么感到饥饿呢”
“我们又怎么知道
这是一个激励饥饿需求呢”

对待两种评分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与大数据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反馈经济”已经不再陌生了
“反馈”原本是一个生理词汇
指人的一种生理现象
而如今,“反馈”成为
一种“新经济”词汇登场
 
想象一下,网上购物
作为买家你的评价
写的东西可能被淘宝
天猫审查的排序
现在写两种不同的评价
5星评价和1星评价

首先,一家5星级的评价
卖家有幸得到它
先是感动,是你的好评
赞扬带来勇气和远见
是商家做好产品和服务
的支持,力量和动力
然后为1星级评价
对卖家而言天要塌下来了
没错其产品和服务可能
快递会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其间也许搀了你自己
的负面情绪,烦躁不安
可能是5星级的评语更激烈
和比以往更加真实
还是……你能保持平静
尽量减少1星级的评价
问题是如果你减少批评
以事论事,多谢鼓励
你已经在电子商务中
传递了信心,激情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