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

努力入睡其实是艰难的飞跃
另外致力于保持静止是可行的
希望通过让客户谈论你而通过
口口相传来发展你的业务
其效率远不及做出值得谈论的
事情,跳过步骤令人沮丧且
通常是徒劳无益的

睡眠是男性或有意识的思想
从意识世界转向寻求伴侣
或潜意识的自我的时间
你生活的状况是你的孩子
由睡眠中潜意识深处的印象
依照感觉到的肖像塑造而成

现代人需要入睡,外界太多繁扰
内心不少追求,普遍的文化告诉
我们没有什么能像成功一样成功
每周工作80个小时比70更好
预计24/7插电,少睡觉
多任务,找捷径快速电梯到顶部
我要有所不同,努力,竭力达到
没什么比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
生产力或效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潜意识念头
我们把问题放到潜意识里
并扔掉了大门的钥匙
如果我们能让潜意识全部浮现
到意识层面,就能完全开悟

生活转弯处

每当你的生活事业突然转弯时
遇到的挫折,人生重大决定
眼前的清晰度都会大大降低
因为此时你要面对混沌状态
不确定性和未知也增加了

想象你在开车穿越繁忙的市区
可清楚看到前方有许多道路
在处转弯处则看不到几米远
你的视线被面前的障碍遮住了
如果这条路以前从来没走过
你将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但完成大部分转弯后你会再次
在新方向上看到很远清晰的路

生活大同小异。当你改变方向时
你看到前方事物的能力非常有限
当你完成转弯时清晰度再次恢复
在致力于过渡之前我对新职业
的模样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
无论做了多少计划仍是模糊的
我无法预测将来的太多变量
不断学习会破坏旧计划的新事物
我不得不适应一次过一天的生活
但是几个月后我得以掌握方向
并且可清楚地看到前方的道路
我能够自信再次设定长期目标

人之初性本善

纳尔逊·曼德拉认为
每个人基本是善良的
除非有其他证明不是这样
这与“人之初性本善”是相似的
从个假设开始真诚与之打交道
假装勇敢会导致真正的勇敢行为
看到别人的好处和优点会增加
他们去展现更好的自我机会

所有的众生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作为我们的经历是意识到这种
被众生共有,无法消除的经验
随时向所有人开放,不论年龄
种族,性别国籍或宗教认识
如果说婴儿的善是被赐予的
却比不上通过努力去获得善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某些信念
也重新定义了所说的“结果”
真正的本性是意识内在和平
基础,个人可以唤醒和平
在我们内心自然就会创造世界
和平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基本
存在与众生存在和这种认识的
所有含义之生活
一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领域
自我包括所有众生的定义
然后世界便可以治愈

统一的整体

有一场科学觉醒运动——旨在
理解身体还有另一个维度,领域
似乎是每个人心灵休息的地方
它不受日常思维中所遵循的
原则的支配。在这个领域里
我们最终都是统一的和谐体
都共享着一个相似的精神领域

统一领域是终极或最高的创造力
这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
——最高的自我表达
我们的抵抗力却把自己从和谐
推向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和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本我
这个高层次的,统一的领域正在
展开超出你正常感知的宇宙世界

如果感知到工作中有更大的意志
有更强的意志力,我们的小意志
欲成为一个认同这些属性和特质
的小人物,努力保持这些属性和
特征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与这个世界作斗争。它说
“不,这是你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
也是你生活中必须发生的事情”
因为从这更大的领域发生的这种
行为其实同时管理着整个领域。

感受着的“我”

我们认为意识是一种大脑现象
首先将意识视为对自身的感受
我存在——我意识到我的存在
意识到身边的世界等诸如此类
但这在感受着的“我”到底是谁
这个“我”是指身体的层面还是
不同于身体的事物

从直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理解
表示此“我”是不同于身体的事物
感受着的“我”具有专门的名称
比如大道,源头、本我和神
以此方式最后会揭示整个世界
都可连接到同一个最初的源头
思维妄心否定了真实的源头
变成封闭系统;如此就导致了
有得有失、此消彼长、你多我少

整个“光”也是处于同一个根源
这个“光”原本照耀着且独立存在
而在无数不同镜面中破碎的镜像
正如同样多的单独的对象可回溯
到正式的和理想的原则中那样
它们将回到那个产生形像的源头
与此源头的结合是我们的存在
从来没有不在结合中存在的生命

灵性与智慧

灵性与智力间是否有内在冲突
是否必须选择拥抱精神或理性
难道不能同时选择两者吗
智力和灵性是一体的不同面向
最终会走同一条的整合之道
通过最大程度地拥抱你的才智
你最终将获得一种清晰灵性感

就智力与灵性的问题而言
我们有智力追求和灵性追求
它们往往都保持分开和分隔
在商业世界中,生产和销售
我们的行为受到信息的支配
当我们做出最明智的决策时
我们将获得最佳结果。但是
如我们回家,冥想并提出诸如
“我的生活目的是什么”之类
的问题。须加载一组不同规则

现在我们该已离开了智力领域
进入了个人成长的精神领域
但此感知到的冲突是人为制造
如你只是遵循自己才智或精神
信仰——确实将它们推向极限
会发现它们最终落在同个地方
冲突纯属虚构只存在于思想

理性思维:天使与魔鬼的两面

人类的理性思维拥有无限可能,
却也能以数不清的方式自欺欺人、
歪曲事实。在科学诞生之前,
这种能力在道德研究领域
常被视作恶魔般的存在。
其实,
理性思维作为大脑的运行过程,
本质并不邪恶,相反,
它推动着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可问题在于,
它常常难以抵挡诱惑,容易将
当下已知的内容奉为绝对真理。

科学家们把理论看作一种可能性,
为验证它,会先进行测试,
若不然就会舍弃。
理性,古老而充满生命力,
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有着自己的目标、
诱惑与弱点,它目光远大,
比任何人都看得更远。
但值得警惕的是,
理性容易陷入自我迷恋。

思维还沉醉于自己的创造,
将其过度拔高,奉为圭臬。
理性面临的最大诱惑
便是美化自身及创造,
宣称自己的理论无所不包,
对超出理论范畴的事物一概否定。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理性思维的
两面性,合理运用它,
让其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
而非陷入盲目与偏执的桎梏。

和谐

和谐这个词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脆弱,多愁善感,自由派,软弱
重视和谐的男人不算男子气概
重视和谐的女性是刻板印象的
成功常是用诸如强硬的词来定义
成功人士因争辩,自私自利
不计后果的破坏性而受到赞扬。
但这些假设是文化的残渣
这种文化庆祝着孤独的英雄
他始终以奇异的野心领先同时谴
责那些以和谐无知而跟随他的羊。

和谐是跳板,其支持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创造了活力,激发创
造力的能量。当专注于和谐时
成功就由不同的词来定义
贡献,奉献精神,合作。

和谐需要勇敢,开放的心
晚上,当你的一位同事遇到
困难并想办法提供帮助时
你必须保持清醒。从业力的
真正意义上说,要实现和谐
你必须始终做正确的事情
而忽略回报。奖励之所以
到来是因为另一边有信任
和谐创造了一个工作场所
你和周围的所有人都乐于
成为彼此的团伙。

惯性模式

人们通常觉得外在的人或事是
需要改造的,殊不知问题不是
在于外在变成多么理想的状态
而是我们的视角要有正确角度
是内在心理状态最正确的反应。

我们的内在情绪时时在波动
这些内心意识反应的模式佛
家以为贪、嗔、痴、慢、疑
当这些内在反应产生的时候
内心往往都在不断的波动中。

我们只关注拥有的定义为相关
无论我们的感受告诉
我们可能有什么
好的或坏的后果
是我们专注于即使在非常
狭窄的情况下和偏见的看法
我们甚至不记得经历准确而是
记得最痛苦和最愉快的事情
为了避开它们或寻找它们将来。

觉察到现在处在贪嗔痴慢疑的
波动的反应中,没有如如不动
在一个错误的反应模式里
在我们的惯性模式里觉察到
你就在内在创造新的意识层面
此惯性模式在此层面无法存在
没觉察就会被惯性牵着鼻子走。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痴迷国学和原教旨者共同点是
都认为自己掌握了拯救这世界
绝对真理,此真理不容置疑挑战
本来世界是日益多元化的世界
君不见——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有人喜欢传统布鞋也有喜欢耐克
有人喜欢旗袍,也有喜欢超短裙
你选择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
不违背法律和起码的道德即可。

过分专注于古代知识可能导致对
现代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知识
掌握不足,影响个人的全面发展
忽视了现代心理学等的指导作用
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从不看,也从不真正倾听
别人在说些什么。我们要么
情绪化,多愁善感,要么非常
理性——显然这阻碍了我们
真正看到颜色,看到光的美,
看到天空,看到树,看到鸟,
听到看到那些美妙的鸟语花香
我们跟这一切从没直接的联系
我们甚至跟自己的观念、思想
动机、印象也没有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