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矛盾的阴霾

矛盾是内在“没有看全”
时产生的误会,所以当矛盾
出现时,此时此刻恰是提醒
我们——意识需要扩展了
矛盾的本质是人的心理空间
就存在而言没什么是矛盾的
一切都是完美自由并整合的
是人类的感知本身的限制
它是通过不同的五个感官
总是只能感知其中的一部分
故得到的表象是支离破碎
这也是我们所有感知的本质

感官都只能通过上下文来感知
可我们的大脑往往倾向于认为
一切都与其他一切相矛盾
男与女,夜晚与白天,光与黑
其实它们都是互补的
只是因为我们感知的碎片化
此感觉器官只对生存过程有益
你可以通过你的感官知觉清楚
感知事物来做到这一点

改善心情

有时我们会充满乐观和可能性
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储备方案
更好联系并做更多慷慨的工作
这可能是因为外部世界给我们
带来了好消息,好环境和机遇
或者可能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
化学物质特别对齐配合完好了

我认为可以断言——有时我们
心情会传递给我们和其他人
人必须每天将他所有的记忆
经验、知识和希望统统埋葬
及时停止快乐与悔恨聚集
美德积累,可延续的东西
否则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知道
那未知的狂喜。不积累分析
而是在每一天,每一分钟
清空垃圾,删除缓存,死掉
就是没有时间的生命状态

我们也可做些改善心情的事情
常见的有。比如早起呼吸空气
讲课,冥想,锻炼,积极思考
正确的音乐输入与谁一起闲逛
我们消耗的媒体,都是选择
如果这是选择
也是后天可训练的技能
因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缸里的大脑

在此我们进入了对当今神经科学
和心灵哲学来说绝对核心的领域
我们一直以无知和很糟糕的方式
将心灵完​​全归因于神经系统
就因为你有神经元链,突触
思想理所当然是来自那里

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当
你看到这个巨大的情感世界
感觉世界和与之相关的情绪时
这并非仅由神经系统产生的
你的身体,肌肉

当你想到感觉,比如当你想到
感到焦虑或者当你想到感到放
松和快乐时,所描述的正在经
历的实际上是一种身体状态
在心理上被描述的结果,你的
身体结构和神经结构的联合
正是两者共同创造了心灵的
基础——你的情感状态

我们在20世纪完全颠倒了事物
完全疯狂地进入认知轨道
忽略了机体内部感觉和情感
将思维视为真正的精神实质
就好像我们是缸里的大脑一样

提出观点

现在有许多种表达观点的方法
你可以清楚地表明
你比与你交往互动的人生气
聪明、担心、更强壮、更快
更开悟或准备得更周到

但是提出观点与有所作为不同
为了有所作为,我们需要实际
的同情心来意识到对方不知道
你所知道的,不相信你所相信
并且可能不想要你所想要的
我们必须离开自己所在的地方
并暂时进入到他们的头脑
了解他们的内心之故事

当提出观点时就拒绝其行动
当我们提出观点时,会以
不同方式建立我们的权力
但我们可能不会改变太多

当另一个人告诉自己的故事
开始改变时,改变就发生了
如果你所做的只是提出观点
那么你已给了关于你的故事
当你做出改变时
你已经帮助他们接受了
关于他们的新故事
尽管提出观点更有趣并且在
某种程度上使你感觉安全
但如果我们真的在乎
我们会努力工作以有所作为

“我”和力量

力量是实相的力量
此作为一切有情众生所体验
的知识或“我是”而显现
本我了悟发生前,这知识
的力量是通过个体“我”或小
我这个概念的滤镜来感知的。

本我分裂成了“我”和力量
其结果是有对实相的相对体验
你感知到一种对实相的映射
而不是绝对实相本身。“本我”
像一桶水所映照的太阳的倒影
桶中的水是头脑及其念头
映照实相的清晰度由念头的
品质或纯度决定,如将注意
力集中在此看不见的状态上
然后想象自己看到感觉到它
专注于此状态他将在更大的
世界醒来,此时其沉思对象
将视为一个具体的客观现实。

你一直认为与那个力量分离的
这一力量是世间所有不同教义
所有信徒之所有崇拜的接受者
随着头脑以灵性修行而变纯净
你可能拥有各种与这力量亲近
或合一的体验。然而由于无知
面纱,它仍然是与你分离的。

察觉自己的行动就是转化

拥抱你的本然,让意识从你的
肉体局限中解脱并独立地存在
意识中充满自我的影子和执着
而失去单纯,此时的现实是迷
失后的自我打造的诠释“幻觉”
你的纯真和爱一直都在
却被思想,概念,观点和情感
编织的“我”的剧本遮掩覆盖了。

察觉自己的行动就是转化
直接面对思维的“自我”
由大脑打造的剧本幻觉
你的努力是剧本获得的一部分
经验者只是对已知的积累
你是透过过去的思想或记忆观察
而没有仅透过五官直接感受。
真正的升维,
是将你过去所逃避的一切,
再次放在面前,要你用
更高频率的心智去面对与转化。

放下——如果有买吃的喝的钱
有一席安身之处
并且有闲暇来思考写作及睡觉
——你还能向上天要求什么
还能对命运抱有怎样的期望呢
当我们寻找人的心灵成长时
除了认识到你的才华,能力
并同时希望能更好点,感受
更好,更多活力,过有创新
更有趣味,更人情味的生活。

死亡是幻

不是期待死亡发生这样的事
但是死是随时随地发生的,
每天有那么多的人就那样死了
——坐着的、站着的、躺着的
须先接受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
才能看出我们生命的真实意义
接受人生不确定,无常的一面,
在每口呼气中将身心化为虚无
我们若能彻底地死于每一呼气
便能在每一吸气中重生。
生和死如同阴和阳是不可分割
的连续体持续进行,
一个硬币的两面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当我们无意识去拒绝死亡
其实也就同时拒绝了生存
死亡告诉你生命的真正含义
你的生命是件很了不起的经历
原来生命中执着的微不足道
而真正不可忽略的是你的灵性
那超越肉体,二元世界的本质
当你直接体验到你到底是谁
也就不会再害怕生或死。
相反地,如果我们想忽视,
逃避每一刹那的死亡与无常
我们同样地逃避了生命,因为
生死本是同一整体的两个面向.

体验和经验

生命的状态里
想要经验一些不在我们意识范
围内的东西。这痛苦,这挣扎
这与快乐一起成熟的仇恨
就是我们所谓的生命
而我们想要经验某些与我们
所谓的生命对立的东西
对立面就是真实存在的延续
也许是修正过的延续
但死亡不是对立面。是未知的
那可知的渴望经验死亡
经验未知。但是无论怎么做
它都无法经验到死亡
所以它感到恐惧

能被经验都是意识已知的投射
已知只能经验已知
经验总是在已知的范围内
已知不能经验超出它范围的
东西,体验和经验完全不同
体验不在经验者的范围之内
但是随着体验的消失
经验者和经验开始出现
于是体验被带入了已知的范畴

知者、经验者,渴望体验状态
渴望未知;而因为经验者
知者无法进入体验的状态
所以他害怕了。他就是恐惧
他并不独立于恐惧之外而存在
恐惧的经验者并不是其观察者
他就是恐惧本身,恐惧的工具

逃避

当某种形式的行为不能令人
满意或者导致了进一步冲突时
我们就转向另一种。仅替代
行为,而不去了解逃避本身
是徒劳无益,正是这逃避
和对其执著导致制约
制约引起问题、冲突
正是制约阻碍了
我们对挑战的了解
在被制约的情况下
我们的回应必然
不可避免地制造出冲突

只有通过了解、觉知我们的
逃避才能从制约中解脱出来
而不是去寻求更好智慧的逃避
培养背离是换形式的逃避隔绝
它是对背离的概念和理想执著
这理想是虚构的,由自我制造
实现这理想是对真实存在逃避

思考真实存在的恰是对其逃避
思考问题是对问题的逃避
因为思考正是此时唯一的问题
它寻求各种各样的逃避
而逃避的天堂就在思想里
只要有思考, 就必然有只会
加强制约的逃避和执著
从制约的解脱伴随着从思考的
解脱。只有当头脑完全停止时
才会有让真实存在的自由

制约是执着

我们只觉知到冲突
当挑战与回应不整合时
冲突便会发生
这种冲突是我们的制约的结果
制约就是执著: 执著于工作
传统, 财产, 人民, 观念等
没有执著就不导致制约

我执著于我的国家
通过认同国家我变成了某个人
认同我的工作,工作变得重要
我就是我的家庭,我的财产
执著于它们。所执著事物提供
给我们方法以逃避自身的空虚
执著是逃避,逃避加强了制约
如果我执著于你
是因为你已成了逃避我的途径
我必须占有你,抓住你不放
如果能够觉知到我们的逃避
那么我们就能洞察到那些
导致了制约的要素与影响

执著于你的工作也是你的逃避
通过工作逃避, 其他通过酗酒
通过宗教仪式、知识、财富
或沉溺享乐。所有逃避都一样
没高下之分。就是同一层面的
只有当觉知到我们的逃避
只有那时才认识到我们的制约
随著对受制心智的认同被放弃
可逐渐觉醒到我们的真实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