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满足

人基本上是对自我最感兴趣的
我们所要的就是满足感
追求自由是因为我们认为自由,
使我们得到各种美好的满足感,
而最终的满足则是“自我实现”。

恐惧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身体恐惧是由动物性遗传来的
自然反应,心理恐惧非抽象的。
恐惧通常都和某个事物相关,
怕失去工作,怕衣食金钱匮乏,
怕邻居或大众对你的评语,
怕成就不够大,被人讥讽歧视
或怕痛苦和疾病,怕受人控制,
怕没爱与被爱的因缘,怕死亡
怕失去妻儿,寂寞无聊、未活
出别人对你的期待、失去信仰。

形成恐惧的主因是不愿意面对
真相。我们的脑细胞早已建立
起那模式,它们拒绝再造另个
不确定的模式,从有把握变成
没把握,不确定性时,
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当你正在专心应付某种危机时,
你并没有恐惧,等到念头一起,
恐惧才由心生。

生活的喜悦

当下是没有时间的存在
大脑的思维运行是需要时间的
而我们的心灵是在当下运作的
如果你能观赏它们,依心而活
而不期望重复这个,那个经验
那么痛苦及恐惧便无从生起
而只留下了无可言喻的喜乐
对此欲想重复快感记忆的需求
才不断地带给我们挣扎及痛苦
它不可能和昨天的感受一样
不只是你的美感需求,心灵上
都拼命想重复同样的愉悦经验
却因为没有得到满足而伤心失望
你就会变得焦躁、嫉妒和怨恨
你可曾注意过当时内心的挣扎
——你害怕得不到自己所要的
也害怕失去自己曾经所拥有的

正视快感的整体意识及其价值
然后才能享有生活的喜悦
喜悦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当下
直接的体验感受,你一去想它
便立刻转为快感。“活在当下
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
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背景的反应

背景、过去并不是静态的,
它是在经历持续不断的改变,
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
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
持续不断变化在发生。
头脑不是固定的状态,
观念刹那地、不断地变化着,
这是背景的反应。

如果我在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
某个特定的文化中被抚养长大,
我将对挑战刺激做出反应。
制约很顽固反应总是一样的,
思想是背景的反应,
我们就是背景;那个制约,
不是与我们分离或相异的,
随着背景的变化思想也变化。

但思想者与背景是完全分离的,
思想者正是他的思想的产物,
他是由他的观念所组成的,
没脱离于他的思想的独立实体
思想者,是思想创造了思想者,
思想的无常中赋予他永久性,
思想者是思想的隐蔽所,
并且思想者把自己安置,
在不同层面的永久性上。

知识与信息

我们每天被洪水般的信息包围
通过各种工具如手机,电脑
Ipad,电视等媒介接收信息
真正的知识却是越来越稀少
正如智者言:“到处是水
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对独立于感知主体的外部世界
的信仰是科学的基础
但是我们的感官只是给了我们
间接的信息,思想,念头只是
通过五官接受各类信息的工具
我们对这个由大脑创造的物质
世界的概念总是被感官过滤
因此总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

真正的知识是来自通过
个人的实践而得的感悟
真知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实用的,重要的,有洞察力
而信息多是无用的,没必要的
微不足道的,真知是不能传
不能通过教和学的
只能靠你在内在忆起的
而不是你没有的东西再由
别人给你,从学习而来的
二元里的东西是有层次的幻觉

全神贯注

要认识自己,唯有在当下
只要你的心不再支离破碎
你就能看见整个“自我”
所见到的这个整体就是真相
对生命的幸福而言
觉察能力非常重要
觉察就是向内观照自己
真正的认识,了解自己
只有当你真正认识自己之后
才知你离幸福的生活还有多远
该如何修炼,提升自己

我们不敢面对自己,如你想对
自己一目了然,就得全神贯注
你的眼睛,耳朵、每根神经
都全神专注,恐惧和矛盾就没
有机会存在,冲突也就没有了
你必须由衷想去了解一件事物
才会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觉察它
如此的觉察好比与一条蛇同居
你自然会注意到它的每个动作
它所发出的每个轻微的声响
都会令你心生警觉
此全观的状态就能激发其能量
在这份觉察之下,你的自我
整体就会在刹那间显露出来

觉察是感觉而不是想法
你可能会突然看见它
在没预兆的出现在人的身上
是瞬间的感受

觉察

先有关怀之心才能全神贯注
你须由衷地想去了解一件事物
才会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觉察它
只有当你觉察到自己的限制时
你才会明白自己所有层面意识
意念的活动和各种的互动关系
都包含在意识的完整领域里

没有一个幻想是真实的
不要以为某些幻想是真实的
幻想是你有一个内在需求
然后试图去掌控外在世界实现
你的内在需求。你能做的就是
发现你又自作主张了就放下
不断放下你的判断,觉察
你的判断,你就不在判断之中

我们要彻底觉察意识的完整
领域,如果你能觉察整体
就能随时随地全神贯注行动
这才是关键所在,如你能完全
清醒地专注于整个意识层面
内心就不再有摩擦,我们须
每天保持全观而且充满觉察力
觉察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和言行
尽量观察它,不为它定型设限
也不设定立场,更不批评谴责

我想知道

从这些成千上万“我的”中
很想知道——我是哪一个
听我哭,不要淹死我的声音
我的思想完全充斥着你
不要在我的道路放碎玻璃
我将把它粉碎成灰尘

对面事物借相遇进入物的世界
它持续产生影响,变成“它”
以欢欣鼓舞的方式变成“你”
它“展现了自己”:其躯体在
没有空间和时间的现在洪流
中现身于存在的河滨靠岸

现在不是思想中某段“逝去”
时间的结尾和过往表象的片段
它应当是真实而充盈的
现在性、相遇和关系是它存在
的前提。只有当“你”在场的时
现在才会出现。“我——你”
中的“我”,并没有面对“你”

一石激起千层浪,形形色色
的浪花表演完后最终都会回
归于大海,就像从未成为过
那独一无二奔放的浪花一般
我们都是小水滴,是贝壳
我们一直在倾听大海的声音
一直都在感受
整个大海的波澜壮阔

投入还是焦虑?

如果我们将焦虑作为
提前经历失败的话
我们也可以理解
它的反义词 — 投入
当你能全心投入工作
你将会突出重点做事
慢慢地随着每个当下的投入
每个行动执行
你会更清楚内心深处的
大胆和和隐藏在愿景
如果你的努力
加上团队合作能得以实现
你就会建立起了将是真正
值得打造的王国

如果你以焦虑不安
执着的状态工作
你的努力方向是
不要失去可能的赌注
你会去防范灾难
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败
最重要的是你的努力朝着如何
构筑将来可推诿所做的一切

当你工作处在焦虑的状态下
最好的策略是去确保安全
因为如果(一旦)它失败了
你以后也能无可指摘的
全心投入的工作充满乐趣
它同时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有意义的真相

人们都在寻找和依赖确定性
害怕某种你从未见过的东西
作为人的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
失控了。与其他生物相比
一个人拥有非常逼真的记忆
我们能记得昨天所发生事物的
每个面向。就是因为这种记忆
我们才懂得如何应对预测今天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或信息
我们昨天所理解、掌握或体验
到的就是今天的知识来源。

头脑创造出来的剧本交叠覆盖
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愚蠢
的创作交叠覆盖着我们正存在
于其中从无到有的伟大的创造
你必须放弃传统的信息接收
分析处理成知识的途径
主动去建立自己的强烈的信念
来过滤知识和信息以建构自身
“知识的生态系统”
来有效获取信息。

这样我没有体验到我周围的现实
除了通过消极的自我谈话的面纱
心理面纱,负面标签和负面因素
我是我的全部,念头是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是我脑海中的故事叙述。

阻止混沌蔓延

自然规律处于等级秩序的顶端
因为你有个结构,然后你想
这个结构应该从属于什么
紧接着答案应该是像这样
此结构应从属于生成它的过程
人们仍然在受苦,仍然在死去
你并没有那个所谓的「答案」
但仍有许多道路需要探索
将它看作道德追求的最高准则
然后这也给了你道德等级秩序
行事谨慎,言辞诚实
你应该如此行事,不要牺牲它
如果牺牲了它会侵蚀你的灵魂

亵渎圣灵是不能得到赦免
因为这个过程生成了所有事物
违反了此过程那就没救了
通过它你才能改善你自己及
改善其他人和所有一切
如果你决定不参与其中
那就无可救药了因为你背离了
让事情得到修复和解决之道
其实就是阻止混沌蔓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