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活的完美

如果生活没按照你要的方式展开
也许是时候对你一直避免的事情
做出决定了。是时候听听某人对
你竭力追求,捍卫的事说些什么
当你意识到你生活的电影并不是
那么真实时,会觉得这对你有利
是你一直在回避或抗拒的部分
这样你就更容易带着爱进入那些
不舒服的环境。因为你比你想象
的更强大,你可以改变这些情况

是时候让你去感受和体验自己了
这样才能以全新的方式大声生活
也许是你用爱生活和领导的时刻
这样你就可以与宇宙建立一种
值得信赖的关系。当你看电影时
重要的是意识到这电影不是真的
在一部电影中,你也亲临在其中
当你提醒自己一切都在支持你时
就能倾听线索。向你展示
如何发现自己的真实性或
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
当你靠近收到更深层次的信息时
你在成长,在令人惊叹的现实中
感受自己,对你的生活充满感激
体验生活的完美

切身的体验

如果理想是虚构的
此说法就颠覆了我的思想
对理想的追求是压根徒劳的
奋斗,令人满足的自我欺骗
只有当理想、应该从头脑中
被抹去以后大脑思维的安静
对真实的了解才有可能发生
只有当虚假被看清是虚假时
对真实的了解才有可能发生

思考者无法从思考中获得真理
更无法从思考中获得感受
而体验则是直接获得感受
直接获得感觉的最直接手段
如果没有切身的体验
而只是在头脑中理解
很容易会把人引入头脑游戏
和迷茫焦虑自欺欺人的状态
如合一变成了你体验到的现实
它不但不会导致不成熟的举动
而且会创造出强大的生命体验
让你永远地被转化

只要头脑以积极或消极的补偿
对待现实,就不可能了解现实
要了解现实你须与它直接交流
你和它关系不能透过理想屏障
或透过过去、传统、经验屏障
发生。从错误的对待方式中
解脱是唯一的问题

大脑的默认模式

我们都在积累非物质的知识
都是大量记忆,信息的累积
你内在还有一样东西叫醒悟
那是对神奇生命纯粹的感知
知识是你对生命下的文字结论
如你从累积的知识中总结生命
它就成为了一种带偏见的知识
它无法让你以全新的视角体验
生命的神奇在你身上不会发生
任何新事情。知识能让你生存
但是不能让你得到解脱,觉醒

真相是你不想觉醒因为你误以为
梦是你的全部,醒后什么都没有
认为觉醒了以后一定是空空如也
什么都没有,只有梦里才有六趣
未察觉、未驯服、无拘束的
大脑会让你的生活痛苦不堪
大脑会持续忙碌,分析,评判
处于一种“默认模式”
不停想想自己,想想别人
重温过去,预测,担心未来
它会通过重复播放痛苦的记忆
来串联成故事分散你的注意力
生命只有一次,使得如此珍贵
愿你活出生命的精彩和神奇

只行动,不思考

每个人都给自己编织限制罗网
思想自身就是那罗网的制造者
思想是那网,因为思想是束缚
思想只能导致时间的巨大浪费
无论多精密,多简化,多进化
思考不可能去破除一切的思想
作为经验者、观察者、抉择者
愿望的意识,才能超越那思想
不要怀疑自己的意识提升层次
不分析只是去察觉自己的念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照常理
这种方法看起来可能比较消极
意味着失败、放弃、认输无能
无法面对生活的挑战,退缩等
则是顺生命流动,不逆流而上
此古老,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
生命之意是当下的,没有目标
一直在生生不息延伸
接受到的也是生生不息的
所有的灵感,意义只在当下

了解头脑

头脑的方式就是生活的方式
不是理想的,具灵性的生活
充满悲伤和喜悦、欺骗和清白
狂妄和故做姿态的谦卑的生活
了解头脑就是觉知欲望和恐惧
头脑里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相
那只是你思维所编辑的故事
大道不可言传,如果你去说
大脑立刻抓住它将其变成知道

要了解头脑,你是要觉知
它的行动吗?头脑只是经验
是即刻经验还有积累的经验
头脑是过去对现在的反应
经过你的思维剧本导演的编剧
又造就了你所以为的将来
真相是——凡是对自己的
人生剧本不满意的人
都不知道角色是自己创造的
当我们把头脑认同为自己时
就把生命的经营权交出去了
这样就被习惯、情绪,限制性
信念和知见等惯性力量主宰着

我该从唯一的开端关系开始
关系即生活,活着就是关系
只有在关系之镜头脑才能被
了解,而你必须开始从这面
镜子里去认真地看你自己

关系冲突的真相

现在的人际关系时常是建立
在塑造的假象与防卫机制上
我们都在为他人塑造形象
而非在真人身上建立人际关系
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或对自己
都有某些印象,我们还不断
东涂西抹地维护心中的印象
同时把关系建立于其上
其实人们一开始塑造形象
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便结束

建立在这类形象上的人际关系
是绝对不会带来内心和平的
外在的形象是虚构的
人无法生活在抽象的理念之中
可我们不断为自己他人制造出
一堆概念、理论、象征及形象
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假象中
一旦接受冲突的生活方式
自然也会接受社会的结构
而活在“面子及地位”的模式中
因为我们都极度需要别人尊重
如好好检视自己日常的念头
思想、感受及行为,就会发现
只要不接受顺从社会的模式
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解脱出来

内心的简朴

大多数人都必须靠社会致富
它在我们的心中以及在自己的
心中大量制造的,不外是贪婪
嫉妒、愤怒、憎恨、焦虑
真理一直是很简单,靠悟而得
只是人们很难心甘情愿地选择。

当今世界各种教义都宣扬简朴
的美德,奉行清贫及简朴生活
但是披上清贫外衣的人
在心理上仍充满了世俗的产物
因为他们仍然渴望地位及名望
他们隶属这个修会或那个宗派
仍活在某种文化传统的区分中
根本够不上神贫。真正的神贫
是彻底从社会知见中解脱出来
多数人都热中自我展示的生活。

人们已经习惯倾向于通过
加法而不是减法来解决问题
当人心真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
解脱出时清贫才变成美好的事
一个人该先致力于内在的简朴
不再追寻,不再求也不再渴望
也就是一无所求了。拥有这种
内心的简朴才看见生命的真相
因为所有的冲突都已烟消云散
生活就能受到祝福。

上瘾是无进步的重复

持续不断去做一件事情
是你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方式
但是,习惯不能保证成功
如不回顾并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
这些所谓的“习惯”可能会让你
变得漠不关心、不胜其烦
甚至会丧失参与感。此习惯
会让你养成思想上的“无头脑”
习惯,规矩之所以存在
是为了让生活更有秩序
让人活得更好
规矩是为人而设的
但人不应该为规矩而活

你要去做的不是去养成习惯
而是要保持一致。按规矩“打卡”
并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你让自己保持专注且实现自己
要达成之事。然后通过更大胆
有力的行动,日复一日的坚持
在不断专注基础上朝目标奋斗
在朝着目标奋斗的过程中
你的个人认同感会不断改变
自己正在成为你心中的那模样

音乐椅令人失望的神话

前几天我受邀参加一场花式聚会
我们中的三十个人在喝酒时可亲
地聊天,然后被邀请坐下来吃饭
节奏有点慢,我最后吃午餐
令我恐惧的是长桌只有29个席位
我所有的荣格焦虑都在瞬间引发
没有适合你的空间,你不属于
这里,不应该排在第一位

在连接经济中网络效应在这些
连接中创造了价值和丰富性
因此你希望坐在桌旁的椅子
很少是太少了。如果有的话
事实证明,带自己的椅子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
更好的是,启动自己的表

如你花费大量时间担心音乐椅
那慷慨和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你对何时停止播放音乐以要
握住哪把椅子的注意,请注意
不可避免的是,你并没有真正
专注于与之相处的令人惊叹者
另外,一旦你停止玩该游戏
似乎新椅子就一直在实现

打破知识枷锁,跳出思维牢笼

当我们把受伤与痛苦的经历存入记忆,大脑便悄然走向机械化,“我”的虚假延续感也随之而来。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无意识地将种种毁誉经历归档,大脑再将其加工成故事剧本,我们认同了这个剧本,便陷入了局限,只能透过这狭窄的视角去看世界。

知识是连续的,大脑在其中寻得了安全感,所以不断存档,整个存档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内心。然而,知识永远是固定且受限的,没有任何一种知识能鲜活又全能。大脑一旦在知识中找到安全感,就会一味执着,把眼前的每件事、每个意外,都依照过往知识来解读。正因如此,大脑才会觉得过往的一切无比重要,可心智活动本质上不过是过往经历的产物。

我们被知识束缚,困在过往的思维模式里。若想突破局限,就要打破对知识的盲目依赖,以全新的视角去拥抱生活,让思维摆脱陈旧经验的禁锢,在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