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成为记忆

语言对所有人来说具微妙含义
而如有片刻我们能超越这些
参照物及它们反应的话
也许我们就可以发现真实
体验总是在成为记忆,正是
头脑思维的连续不停的活动
在接纳或吸收,在推开或拒绝
执著于愉快有益、安全的事物
并试图消灭那对它没用的东西
而它究竟能没有这过程吗

就在那提问里就会发现此过程
这积极的或消极的聚积
这头脑的评价过程成了检查者
观察者、经验者、思考者、自
我在体验的瞬间经验者不存在
但当选择开始时经验者就登场
即那活的结束时积累就开始了

获得的欲望毁灭了那活生生的
东西毁灭了体验,把它解释成
过去的记忆,只要有观察者
经验者登台出现——就会有获
得收罗的过程;只要有在观察
选择的独立实体,经验就总是
成为的过程而纳入那记忆
而一旦独立的观察实体不在时
存在或体验将出现

活在问题中

——实际上是一种思考方式
成为了看待和穿越世界的方式
德国诗人赖内·里尔克写道:
对你心中所有未解决的问题
都要有耐心,试着爱这些问题
就好像它们是锁着的房间或用
外语写的书一样。不要寻找答案
因为你无法生活
所以现在无法给你答案
关键是活出每一件事
现在就活出问题
也许在遥远的将来
你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找到答案

当我年轻时,觉得成长在一切
都有答案的世界里,答案太小了
像一道数学题这让我找到答案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成长继续伸展
被召唤伸展一直伴随着我的一生
现在这已成为一门学科融入了
我的工作和使命感,融入了对话
摆在生活面前的所有重大的挑战
都是巨大、痛苦、悬而未决的问题
现在没有答案,也不会很快有答案
你可以重新转向了这样一种智慧
——即当我们处于这种情况下时
去尊重并接纳,生活在问题本身

未来的你

是有点像另一个人
妥善处理你和未来的自己关系
和弄清楚怎样跟其他人相处
没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
缓解束缚你所提取出的解释
不仅可保护你不受痛苦侵扰
和赋予你目标
而且必须以可迭代的方式进行

它可随着时间推移持续进行
此过程也需要别人的参与
这样你才能和他们合作
以一种可以减轻你自身痛苦
的方式和他们一起完成某事
人们并不宽容但你要学会原谅
当别人辜负,背叛了你
不要想着去报复
一切都有因果报应
保持善良的心态
学会宽容和原谅也是放过自己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大家也一样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能原谅我们
那么也应该给予别人同样的机会

如果你举止不得体,有时逾越
了某些边界,那你就会被冷落
因为如果你与世隔绝,我行我素
你就会精神错乱,直至死亡
没人能够忍受长时间的孤独
如果没有身边他人的不断反馈
人就无法保持理智

痛苦一直在

人需要特定的知识勇气
无所畏惧承认——其实自己
只不过是人类的碎片还没有
疯到需要进精神病院的疯子
更需要精神的勇气使自己适应
痛苦的命运,欣然接受,臣服

臣服不是跟外在如何相处
而是跟自己相处,真正的强大
不受外界影响,忽视外在攻击
然后就是时刻专注,言谈得体
直面未知混沌打造更好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崇高的目标
它会让你直立起来而不是
缩成一团思考自己的存在

这样你就能做些值得付出时间
之事就为了给你在这星球上的
悲惨处境讨个说法,要在世界
上追寻的是足够的秩序和方向
意味着你不想遭受过多的苦难
以至于你的人生变得难以忍受
痛苦是要为自己辩解的
是根本的现实因没人会争论它
就算你说你不相信痛苦并不会
在你遭受痛苦时让你好过一点
你还是相信的你无法用逻辑
和理性来将它连根铲除
它一直存在的

何去何从

我们已将其从对自身行为
的观察和对别人的观察中
提取出来了
我们将其提取出来部分是
凭借着我们具象化的天性
这是过去亿万年中所形成的
我们看到了事实的无限平面
接着就对其施加了道德解释
道德解释就是如何对客观存在
做出行动,这与安全感相关了

因为你是不想让事情太过复杂
且也与目标相关,我们是移动
的生物,我们需知道去向何方
总体而言,我们所关心的一切
都是——未来将何去何从
这就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东西
要去哪?在干什么?为什么

这和“客观上世界由什么形成”
是两码事。这是道德领域
你的目标是什么
此问题有关终极理想典范
尽管你有些琐碎的小理想
典范从中还是会涌现出某些
更连贯,综合适用和实用之物

人脑如何思考

让我们将人类智能与现代计算机
的功能进行比较,以更好地理解
为什么我们认为人类是智能的
而当今最好的AI仍然相对笨拙
僵化,严重受限和缺少人性化

计算机可以形成它们自己的物理
世界现象的内部表示吗?没错
它能以数字形式存储实时的
传感输入,可以多种方式对其
预处理,并且可以高精度和
可靠性保存这些内部表示
在某些情况下
他们的输入能力
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

计算机可以利用关联内存吗
尽管他们的联系可能不像我们
这样丰富,但答案还是肯定的
例如,你可单击指向文章的链接
因为该链接与文章文本以及标题
发布日期和其他数据在内部关联
所以该文章将被加载。因此
计算机已能够在它们可以存储
的任何事物之间形成关联

真正“无为”

心理学家荣格发现人的意识越
强大,则无意识就会越被压制,
只有当人放下由意识主导的身体
和心灵,才能对那片神秘的
无意识领域有所感悟。

中国古代经典玄乎难懂是因为
我们总是急于尝试将一切事物都
变成一种目的和方法,然后使用
机械式的重复获得想要的结果。
西方的科学就是以这种方式建立
许多伟大的物理定律被发现,
然后通过复制转化为工业生产力,
但对于向内心探索,寻找真谛
的东方哲学,此方式就失效了。

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
被无数人误解认为是与世无争,
但实际上“无为”不是不作为,
而是在充满连续性,平衡性
规律性和无常性的世界里去。
按自然道法而不是思维做事
这里的“无”并不是“没有”
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真相
按照自然规律做事,
遵循道德规范做事,
遵从自己内心做事,
这才叫“处无为之事”,
这才是道家思想的真正“无为”。

观察死亡

藏人观察死亡的过程
记录了一千年有余。
《西藏生死书》里说——
死亡并不是终点,
而是生命另一个轮回的开始,
这好像是从另一个世界,
传来似的既像是神灵启示
又如鬼魂私语。

其实死亡过程中发生的,
非常类似于生命中
时刻发生的相同过程。
先是粗略的身体慢慢
以致完全关闭,
没有气息,心脏停止跳动
无大脑活动。
但这个人生命还活着,
其微妙的身体还活着,
而这一切再次开始并
通过一系列步骤关闭。
这可能需要20多分钟
到几个小时之久。

因果性身体死亡可能
需要经历数天时间,
当精微的身体死亡时
正是在这点,这个人
深入了纯粹的因果关系状态,
纯净的精神或清晰的光的空虚,
他们充分体验这个终极现实,
纯粹的精神从这一点上而言,。
我们每一个死去的人都是完全
开悟的觉醒,他们完全是那
具备所有存在的人。
你看,如果不被死亡威胁的话,
大多数人没有直面生命的智慧。

离开失败者的模式

你不一定是个失败者,也不需
要一直停留在失败者的模式
也许只是有些不良的习惯
也许你确实曾经在学校
或者在家里饱受打压与忽视
但是那可怜的体态已
不再适合当下的新环境
这个世界有一套它自己的法则
但你不需要去改变这个法则
所以出现——在恐惧中平安的人
在穷困中富足的人
在疾病中健康的人
在走投无路中不需要出路者…

如果你继续像个失败的动物一样
垂头丧气,人们会看低你
你大脑里的支配等级“计算器
也会给你非常低的评分
你的血清素会分泌远远不足
更容易感到焦虑,难过及忿忿
不平,不敢维护自己,得不到
高质量的住所、资源和伴侣
你会有更大概率通过滥用药物
和酒精来应对充满变数的现实
而这又会让你有更大概率得
患心脏病、癌症或者痴呆症
这是一条灰暗倒霉的不归路

自我截除

我们已告别机械时代
到了网络的王国
充满生命力的连接
互联网充满野性
它没有条件,没明确的路线
没有顶点或目标
源头转瞬超越自己
然后放任自流
总在生成其中。

“自我截除”的含义是:
当身体受到超强刺激的压力时
中枢神经系统就会截除或隔离
使人不适的器官感觉和机能
以保护自己。唯有借助麻木
和堵塞感知通道变成封闭系统
其神经系统才能承受这运动
强度以维持正常的平衡。

这种神经系统抗刺激的机制
正是自我麻醉,自恋的来源
也注定了网络时代是焦虑
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
在这信息泛滥和缺乏相互信任
的时代。你须做一些不同反响
的事情以赢得人心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