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感觉上的“我”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描述
是属于你的内在自我
——自我表白和供认
你的信念,自编自导的故事
这意识法则的永恒存在
这存在恰是你真正的自我
当这个真正的自我被接纳
那么你就能够开始转变了

怎么知道我已经改变了
——这个在感受上的“我”呢
首先,从观察自己的反应开始
以一个不加以评判的,不分
好坏的一视同仁的注意力
去单纯的观察,对于生活
中的接人待物的内心活动
内心反应和感受,接下来
去留心观察,当我“认为”
我已经等同于我的选择
和我的选择变成一致的时候
我的反应。如果我设想并
认定“我是那个我想去成为
的人”时,让我观察我自己
的内心反应,那么假如
我的内心反应,它们还是
像其之前那样,我就还未
和我所选择的等同一致

被忽略的征兆

世界正在经历急剧的变化
无数的人担心、犹豫不决
怀疑和害怕而沉浸在痛苦中
对于那些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充满疑惑的人而言现在是他们
了解“另一个自我”的绝好时机

希望找到“另一个自我”的人
都会发现向大自然学习的好处
通过观察自然,他们会发现恒
星每晚总在固定的位置闪耀着
太阳不停地散发着温暖的光辉
使地球为我们提供丰足的衣食
清泉持续不断流下山崖
天空中的小鸟和森林里的动物
寻觅着它们习惯而必需的食物
充实的白天过后是宁静的黑夜
忙碌的夏季之后是懒散的冬季

自然界的四季交替和历史上
经济萧条发生过程一样轮回着
愿以信心取代恐惧的人而言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简单
事实可能是个有益的起点
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改变自身
信念来改变其物质或经济状况

迟早要进入云端

麦克卢汉曾言
工具是我们人自身的延伸
车轮是我们腿的延伸
相机是人的眼睛的延伸
电脑是大脑的延伸
云端则是我们灵魂的延伸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是我们每人的自我的延伸
不是我们拥有的本体
而是所使用的自我的延伸
云端可以让公司企业可以
获取使用电脑的便利
直接订阅云端的架构而
无需承担拥有它的麻烦
创业者无需再构建
自己公司的复杂的计算架构
作为服务的计算机
取代了作为产品的计算机
使用权取代了所有权

我和以前相比,好像变更大了
也更薄了;我的反应更快了
却也常常更加肤浅随意
思考起问题来
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云端
没有边界,开放地应对改变
同时充满矛盾
这也给我们个人的成长
和改变带来启示
正如正道歌当中所说的:
不离当处常湛然
我们的本来面目就在当下
而生命中每个地方每种状况
都是成长的契机

你的生活常态?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你是一件绝美的艺术品——各种
问题、好奇心及自发自觉的行动
——都从你身上倾泻而出。这时
抵抗力还只是刚开始明白如何称
呼来自于另外一部分大脑的具有
艺术性的那些名字而已。然后多
亏有了来自朋友的恶作剧的捉弄
来自家人,朋友的轻蔑和不屑
来自学校的恶毒的规章制度
即使是条理分明、出自善意的
抵抗力开始渐渐变得强大起来

当脑海中渴望叛逆不羁或者创造
发明的念头逐渐平息且安静下来
时,你会觉得这是个巧合吗
如果你碰巧很不走运地找了一份
在工厂上班的工作,这时抵抗力
就正式挂牌上岗接管你的生活了

我见过保险公司的行政人员
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有客服人员
抵抗力在他们心中已根深蒂固
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正常状态
并觉得在恐惧面前畏缩
才是成熟和现实的表现

解脱冲突

意识上的错误网格在物质层
面的显化会表现为受苦受难
挣扎,不安,焦虑和衰老
我们无意识的核心问题失去了
本我的连接,内心无法感受
到“爱”,这时不可避免有恐惧
匮乏感,不完整感和分离感
思维则倾向于制造情绪上痛苦。

背负着业力前行,
直到因果自动脱落,
直到春暖花开,
在这里面,是你超越你自己,
你的软弱,
你的匮乏,
你的妄心。
你无需向外看任何人,
每过一关,
你的心就能打开一寸,
带着“觉知”去看待冲突的情况,
而且拥有能力聆听你和彼此是一份
礼物

提示:让你陈旧的信念
放手从而懂得悲伤和恐惧的原因
你的无意识网格和问题制造的
是混乱,对痛苦和许多弊病上瘾
那时的你也没能真正看清它们
所有的灵修,个人成长的实践
能极大的帮助其对自己错误的
网格与核心问题拥有觉知
也同时把内在的冲突带到表面
让你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你需要严格自律,信守诺言
这样才能更好信任和激励自己
你更需以变成更好的人为目标
好事不会自动降临。

探寻内心的永恒小孩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栖息着一个无形无相、无边无际的存在体。它没有起始与终结,是不老不变、宁静的观照者,是永恒的小孩。

它始终与我们相伴,岁月无法在它身上留下痕迹,却默默地观看着、察觉着一切。当我们看到自己下垂的眼皮、带皱纹的皮肤和银白的头发,就会意识到,这只是岁月在我们外在的脸庞和身体留下的印记,而内在的那个存在体依然鲜活。

好奇心,是天才与小孩共有的特质。他们满怀探索的渴望,无畏失败与批评。因为他们不受人为界限的束缚,不沉溺于种族或文化的狭隘认同,存在于意识深处那纯粹的空无之中,不老不死。

这正是我们最终应回归的本真状态,天真无邪又充满想象力,天生就带着灵性的神奇。我们要努力找回内心的这个永恒小孩,让它引领我们摆脱世俗的纷扰,以纯粹的视角去感受世界,挖掘生命的无限可能,在精神的世界里找到真正的归宿 。

你的问题是什么?

我和老朋友谈论“卡住了”
的感觉。那种莫明的麻痹
隐隐的无聊和突来其来的沮丧
就像轮子陷入到更深的泥潭
深入到了精神的痕迹
经常折磨各种的创意
来自作家,艺术家,设计师
演员,音乐家,画家… 智力
好奇的人通过可能性镜头看
生活,常有东西要质疑和揭发
曝光和补救“卡住了”似乎意外
出现没有事先警告。前一天还
好好的,到了今天…“卡住”。
 
每一天
自己这“卡住”的感觉在增长
就像卡在非常复杂的电脑系统
且其操作系统是无法意识到的
慢慢积累一直到…出现了问题
你还以为可决定和主宰思想
结果是此操作系统在操作你
在后台作为背景,每刻运转着。

识别这操作系统
认识它,脱离它
让自己思想和行动奠基于
更直观智慧,那潜意识的精神
像撞到干斑的滑动车就矫直了
自由专注,协调和快乐前进。

看见真相

君不见:空中生妙有,
空和妙有本源一体。
妙有就是眼前这个物质世界,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唯心的,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唯物的,
到底是先有空再生妙,
还是先妙有再生空?
其实是先有鸡还先有蛋的概念,
空和妙有如阴阳本源一体,
何有先后都是自然的物理现象,
唯物和唯心,都是那个概念的,
唯那个如如不动。

我们的自性本是圆满无缺
只是被无明给覆盖住了
无明就是我们以为丢了
其实并没有丢的东西
并且一直不断在找
有人在物质的世界迷失
俨然看不见神秘的空性
或者说身在其中不知道
——自己就是那个空
就陷入了所谓的轮回
——我们挣扎着与实相的抗拒
无法摆脱对自我形象,观点
理念和身份的执着。

一个念头的升起,
就决定了你是走向光明,
还是陷入混沌。
不是外界在决定你走什么路,
而是你的心,
已经为你画出了方向。
苦到极制不想体验了
或小我的乐极生悲了
各种因缘合和
有一天你证悟了空
开悟觉醒了——不再被无意识
牵引,那便是回到了源头的家
回归至爱。

你知道自己的礼物吗?

了解并践行整合,
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清晰,
将零散的事物融合为有机整体,
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
让你更有效地挖掘自身潜力,
发挥天赋与才能。
很多时候,你可能都未曾
察觉自己拥有这些宝贵的能力。
这正是学习整合的重大意义所在。

在我们自身之中,
存在着不同的维度和方面。
在这种文化和大多数文化中
人们对这些方面缺乏足够的认知。
了解实践整合,实际上是一场
充满神奇色彩的自我探索之旅。
它不同于单纯学习修理摩托车、
驾驶汽车,或者研究制造火箭、
登月等理论知识,
而是深入探寻自身存在的维度
以及内在意识的层面,
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丰富、成长、发展并觉醒。

内在意识的整合工作
尤为特殊且意义深远。
倘若缺乏相关知识,
我们就会在生活中盲目奔波,
无法真正认识自己的存在,
意识不到真实的自我,
对自身的结构和存在状态一无所知。
而这,也正是追求整体意识的生活
显得如此丰富多彩、
引人入胜且充实的原因。

正视内心投射,化解认知偏差

当我们环顾四周,那些让我们莫名不安的人、地方、事物或事件,往往藏着我们内心投射的“钩子”。毕竟,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些感到厌烦或不安,也不是所有人都盲目追捧英雄。我们之所以有特别的反应,是因为往这些情境中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某些部分,这些部分反映在外界所见上,扭曲了我们的感知,让我们做出夸张反应。

内心的投射最初源于自身,它本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当我们拒绝接受它,试图推开它,就把它推到了自我界限之外,它就像一个“你”,似乎能帮我们避开痛苦不适。倘若我们持续厌恶它,就会彻底将它从自身剥离,把它从第一人称的“我”,推到第三人称的“他”“她”甚至“它”。

正视内心投射,是我们化解认知偏差的关键。只有承认并接纳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才能更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不再被无端的情绪左右,以平和且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人和事,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