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以后再说”,拥抱当下行动

当说出“以后再说”时,内心是什么感受?放下手头事情时,心底又在发出怎样的声音?我们都有各自的情绪反应,其背后藏着感觉不够好,或是试图逃避痛苦的情绪。选择等待,确实有理由,它让我们保留选择的开放性,避开短期纷扰,看似更稳妥。

但“以后再说”也会让我们失去跳跃、引领和改变的勇气,阻碍前进的步伐。确定具体日期和“以后再说”截然不同,选定一个未来日期并在日历上圈出,能让我们明确到那时要执行什么、会发生什么、自己身处何方又将做什么,这种明确的规划比模糊的“某天”更具力量。

随着时间流逝,“以后再说”的感觉并不会自行消散,反而愈发强烈。拖延很容易成为习惯,这看似巧妙地隐藏了我们真正在意却又不想面对的事,尤其是当这件事让人感到不适时。所以,别再让“以后再说”阻碍我们,把握当下,即刻行动,才能开启新的可能 。

自我观念:映照世界的镜子

我们身处的世界,宛如一面镜子,时刻映照出我们的状态。唯一能让我们偏离完美状态的,是狭隘的自我观念。它让我们看到破碎与分离,可实际上,一切并非如此。当我们内心虚静放松,摆脱诸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以及烦心事的纷扰时,心就如同干净的镜子,能清晰映照万物。

然而,我们常通过被扭曲的视角看待事物,就像置身娱乐游戏走廊,从某一条通道去看外面。当有人走过镜子,身形被弯曲、扭转、拉长,可本质上还是那个人。事物是否扭曲、如何扭曲,取决于我们对自身的看法,也就是自我观念。

未来一系列经历的改变,会相应地改变自我概念。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假设,却能产生可观的影响。我们的自我观念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所看到的,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自我观念以及这面镜子折射出的外部世界。所以,调整自我观念,就如同擦拭镜子,让我们看到更真实、美好的世界 。

区分事实和真相

很难在瞬间改变人的固有观念
其关键问题是区分事实和真相
发生的事情是事实,不是真相
真相是认为会发生和发生的

柏拉图这样写道
“知识是由感知来决定的”
——如你想让人知道你
品牌和它的价值所在
好好想想吧,停止愚弄自己
你的事实将永远
不会和他们的感知等同
如果你专注于事实
认为任务是传达事实
那么这是一个幻觉
你不能用幻相的反面来定义
理解真相。「我」是想出来的
你认识的所有的我
哪一个不是你想出来的

真相是如此简单
简单到无法以思维去分析
真相的展现如此单纯
单纯到情绪无法粘染
真理就在幻垢身心
于妄念习气中,清净随顺

真相在呐喊
一切都是主观的,不是吗
每个决定由当事人内心
感知推动的涉及回忆,图像
故事和情绪感受
成功的关键是忘记逻辑
和论据语言成为理解和
精通观念及信仰的语言

DNA是真的?

AQAL整体框架……
它并非一种理论。
像象限、状态意识结构这类概念,
实际上是宇宙真实存在的结构。
它们就如同发展阶段一样,
客观存在着。
假设你正处于琥珀状态,
并且持续成长,
那么接下来你就会进入橙色、
绿色阶段。这就像每天在
你身体里发挥作用的DNA一样真实,
宛如骨骼或肌肉一般,
是你身体实实在在的组成部分。

你无法自主选择是否拥有骨骼
或肌肉,它们天然存在于你身上。
当你开始了解AQAL整体框架中的
部分内容时,
或许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受:
你并非在学习全新的知识,
也不只是在接触某个人提出的理论。
你只是在唤起那些你本就知晓,
但尚未完全意识到、识别出的东西。

从深层次来讲,的确如此,
这些内容与你真实的存在潜力
息息相关。
记起它们会让你感到振奋和愉悦,
因为这意味着你重新认识了自己,
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面向。
这其实就是你挖掘自身才华
与天赋的过程,
是一场真正的自我发现之旅。

讲述你想讲的故事

生命有机体的自组织其实并
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发明
而是人类一切活动形式的鼻祖
世界以此方式运行了几十亿年
直到有一天我们人为介入其中
从此傲慢,愚蠢试图掌控一切

如果在你曾经所选择的
各种路径的最后结束了
并想知道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路可走那不妨来试试这个
开始讲述内心很想讲的故事
而不是认为必须讲述的故事

每个人心里的故事
独特的观念,信念和身份
汇成了一生。这样建立的
秩序就像导演在幕后的工作
确保我们始终处在事情的中心
为了确保我们的世界保持一致
和因果连贯并保证按照
我们编辑好的“剧本”行事
这是让你觉得你是谁的方式
实质性的和重要的并且
你有控制感和你人生的方向
它还可以让你知道如何投射
你的性格到外面的其他人

冥想启智,悟见本我

在冥想的静谧时刻,当大脑仿若被点亮,想象力便如拥有神奇魔力,能吸引我们渴望之物。当我们在内心雕琢生活模样时,想象力成为塑造生活的关键力量。保持安然心态,就能自如引导想象力,随心掌控注意力,想聚焦便聚焦,想放下便放下,做到收放与进出皆自主。

这种奇妙能量一旦精准触动中脉,就会活跃起来并绽放光芒。一旦光芒闪耀,能量会在极短时间内成熟,助力我们实现意识的开悟。或许我们曾闪现过开悟者的光芒,却尚未拥有开悟者的意识。开悟者眼中唯有真我,而常人却把真我分割成无数碎片。

开悟意味着与本我同频,象征着物质与精神两个维度的平衡共存,恰似人体心脉轮的符号,这个古老符号代表着精神之心。开悟时,我们能听见宇宙奏响的美妙乐章,领悟到自性本自具足、不可思议。对源头的误解,皆源于我们有限的认知与无端假设。当内心真正澄澈,看待世界的目光也会随之改变,开启全新的人生境界。

迷雾中行驶

没有洞察是恐惧的文化
扼杀创造力和坦率的讨论
网络时代的企业一旦
缺乏聚焦重点便会迷茫
好像在公路上驾驶汽车
不小心驶进了浓雾
你首先紧张起来
然后控制踩油门慢下来
你很快就成为了两个
自相矛盾的驱动程序
你先调低音乐
让车上的其他人安静下来
你前倾,以得到一段
往前走更多的距离
通过找小标记让我们
通过当前雾霾的局面

如今崭新的商业环境
分割点线走向的传统思维
在新的连接,传播和分享
整合的瞬时涌动的市场
已构成了难以挥去的
持久的雾霾商业部分
你可能是胆怯和焦虑不安
希望自己可到达那里
或可以迎接迷雾让你
员工和客户同舟共济
踩上油门调整思维去
接受驾车和乘坐体验
慢慢地你会熟悉
行驶过程中浓雾的环境来提炼
你在新环境的洞察力和思维
其中做什么选择的是
完全取决于你

人生终究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每个人降临于世,都如同被囚禁在孤独的盒子里。我们往往只能借助有限的符号,向他人传递思想,然而这些符号意义模糊、离散且不确定,我们想将内心的财富分享给他人,却无奈对方缺乏接收的能力。

人们不停地评判、分析,构建出一个充满分离、碎片和竞争的世界,让我们注定孤独前行。即便身体相互靠近,心灵却远在天涯,脑海中满是无法言说的思想,既无法真正了解他人,也难以被他人理解,就像身处异国却不通当地语言,纵有千般美妙、恐惧、悲欢离合和深奥感悟,也只能困于几句平庸的日常会话。

人生,终究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成熟并非意味着善于交际,而是学会与孤独和平共处。生命中所有的灿烂辉煌,最终都要用漫长的寂寞来偿还。我们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领悟,在孤独中学会与自己和解,带着这份孤独,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

从过去汲取力量,于当下坚守行动

面对新问题,我们常以为是全新挑战,可不能忽视生活经验。不管眼前挑战或目标为何,都要记得,过去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今依然能为我们所用。过去的智慧富有启发,能帮我们洞察当下与未来。

在网络数字平台、社交媒体和在线评论出现之前,我们出于保护部落、寻求归属感的动机,会为集体利益遵守规则规范。若想融入群体,就得与他人协作,而非单打独斗。那时言行一致,说一套做一套很难行得通。

但在数字世界里,情况有了变化。我们偶尔能在公共场合随意发声,不必像以往那样每日辛苦、默默付出。要知道,做正确的事和被认为做了正确的事是两码事。在当下,实实在在的行动远比言语更重要。生活经验是宝贵财富,而持续不断的行动则是前行的关键,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的种种状况 。

改变未来的公式

人们习惯于将复杂的事物化简
但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
才发现了改变未来的简单公式
改变未来的第一步是愿望
即定义清晰的目标
明确知道你想要什么

其次是构建你相信自己会
在实现自己愿望后遇到的事件
一个暗示,你已经实现了
自己的愿望的事件
具有自我主导作用的事情

第三:固定身体并诱发类似于
睡眠的状况,躺在床上或坐在
椅子上放松,想象自己在困倦
然后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
在你打算体验的动作上
想象中,精神上感觉自己
正对拟议的动作一直想着
你在当下实际在执行动作

让自己参与想象中的动作
不仅要站起来观察
还须感觉到自己正执行动作
使想象中的感觉对你来说是
真实的。建议的行动须是
遵循你的愿望的行动
且让自己真正参与其中
具有现实的生动性和鲜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