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双重性:内在与外在的冲突交融

人,是一种独特的双重生物,本性中潜藏着相互对立的原则,意识深处仿佛进行着一场内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场冲突持久不息,是充满想象力、代表内心诉求的 “年轻或内心人”,与凭借智慧、着眼外在表现的 “智高或外在人” 之间无休止的斗争。

每个人在世界上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思想或观点中心。内在身体在主观体验世界里真实存在,正如外在身体在外部现实中真实可感。内在身体表达了现实的基本部分,锻炼并引导着人。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所构建的内在世界,有着自身真实的结构,存在于更高维度的空间。

内部主体的运动遵循因果关系,而外部运动处于机械、被迫的状态。内部运动决定着与之相连的外部,当把内部主体的运动引入外部时,内在运动就成为推动事件发展的力量,外部运动也会受到内部主体运动施加的影响与推动,二者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人的行为与命运。

信仰与实际现实

如果信仰与现实相去甚远
那在你一生中注定要只挖掘
出自己真正潜力的一小部分
且始终无法推动自己的意识
只好探索自身意识进化的图谱
了解自己,弄清楚自己可
成长的地方以及可能需要
接受和等待超越的东西

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影响中国文化2000多年之久
多数人不是儒家的继承人
如果你的意识真的相信某事
将始终按照该信念去行事
如你声称坚持信念但行为
不协调,那么你打内心里
并不相信,只是在开玩笑
随波逐流罢了

行动而不是言语理论揭示信念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真实信念
观察自己的每一天之行为
这需要勇气来做
如果你遵循自己的行动步伐
将建立更一致的信念体系
一旦到达那里,你可以开始
自觉朝着赋予你力量的新信念
前进,而你的行为和信念
在此过程中仍然是一致的

想要什么?

人的想象力就是人自己
没有一个人的想象力太少
但很少有人能约束其想象力
想象力是无限,坚不可摧的
这就是滥用它的恐惧
每天我们在街上经过陌生人
听他在喃喃自语,没人在场
他与自己进行了虚构的争论
他在争论激烈,恐惧或仇恨
却没有意识到他正以自己的
想象力使自己动起来

缺乏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方向使
人无法成就。我们必须在思维
上从对终点的思考转向从源头
的思考——逆向思维
这是难以做到的
它仅限于感官的证据
但可没有这种限制的想象力
欲望是想像活动中的满足

通过想象人摆脱了感官的限制
理性的束缚,文化的桎梏
永无休止思考的人永不会停止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
创造了财力并越出自己局限
他过去现在是什么无关紧要
真正重要的是,他想要什么

做感觉不对劲的事

杰出的英国诗人济慈曾说过
“除非经历过否则不是真实的”
我开始学习人类的动机和认知
我问自己,哪次经历是真的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是理性生物
凡事仔细权衡客观事实做出决定
可根据我的经历情况相反
行为受直接感知和感受所驱使
通过意识层面和象限诠识世界
就像是站在不同的建筑楼层
去看面前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是网络数据时代成功的关键
当其他人忙着跟着其感觉走时
真正的创新和领导者逆向选择
他们做了本能的感觉…错了
我错了…虽然多数人做容易的事
因为感觉好,他们做困难的事
因为他们知道别人不会。而其他
人则费时分析失败,死亡的机会
他们从悬崖上跳下
在下滑时搭上翅膀
这就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然后把他们带到未知的地方
就是有时称为的“蓝海”

想象力与显化:探索愿望实现的奥秘

人可以通过投身于无形状态,让想象力与自身认知以外的事物建立和谐关系,从而体验到这种融合的奇妙结果。你需要想象自己已身处满足愿望的状态,坚定地秉持理想,再从这一视角去观察世界,此时,想象力便成为连接我们与期望状态的桥梁。

万事万物的显化和成长,都遵循宇宙的整体安排。这个过程神秘莫测,无人能完全洞悉其中发生了什么,也无人能掌控它。然而,我们能向宇宙发出指令,借助宇宙的力量助力愿望显化。我们的主观经验会转化为客观现实,这并非虚幻的幻想,而是能够被经验证实的事实。

从源头思考实现愿望的渴望,一旦你产生这样的想法,并融入情绪的协作,每个期望的状态其实早已存在。当你识别到它时,其带来的结果真实无比。接着,让思想突破理性的界限,超越当下状态的局限,抵达想象力的世界,以一种仿佛愿望已在现实中显化的感觉,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此,愿望便更有可能照进现实。

体验自己所想要的

世界是内心活动的外在体现
努力确定和控制自己思考目的
在他的想象中,最终住了下来
充满信心相信他也将在那里住
他全心全意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并通过致力于那种状态来生活
因为命运艺术是诱使他这样做

就像游泳池旁的那个人一样
他为想像力的移动做好了准备
知道每个愿望对于知道从源头
思考的人都是成熟的,幸运的
他对合理的可能性不感冒
并且相信通过不断的想象力
他的假设毫无疑问将变为事实

但是如何说服所有地方的人们
从源头开始思考才是唯一生活
如何在每项活动中养成此生活
将其表现为生活的祝福充实
而不是对失望者的补偿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可控的
一旦意识到自己是他的儿子
且凭思考观察世界意识状态
就可体验自己所真正想要

寻找“我不懂”的时刻

有谁可教我们去更深入看待事物
如你在读一篇朋友圈微信的文章
你可能会对汽车经销商开始比较
然后你的眼球很快跳到下个博客

当你在市场上看到
有些方法可不可行了
有些事情虽然你看不明白
或不甚理解,难道你就不去找出
其中所隐藏的原因吗?还是选择
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本行吗

我发现得到点赞多微信的三个
规则——不要使用你不熟悉的
词汇或概念,回避微妙的话题
不要去挑战人们根深蒂固的
信仰,你成长和制造影响力
最好的机会是寻找 “我不懂”
的那一时刻,然后集中
注意力为其努力专研工作
直到你完全搞懂弄通它
类比和隐喻将是你的朋友
密集的歌词,几乎难辨的散文
神秘的成功,这些地方的努力
你都会实现飞跃

打破确定,拥抱未知:从薛定谔的猫说起

在量子力学中,当对电子状态进行测量,电子叠加态消失。就像薛定谔的猫,未观察时非生非死,一旦观察,生死便确定。这表明量子从不确定到确定状态,需要观察者意识参与,即意识先产生,物质世界才从不确定走向确定。

思维如同薛定谔盒子里的猫,在被“观察”前,处于不可知的叠加态。面对同一问题,答案不是确定的,而是存在多种可能。但当你必须作答时,众多念头会“塌缩”成一个明确回答,可这回答未必能完全代表你的想法。

猫的死活,打开盒子才知晓;事情的结果,付诸行动才明了。我们心中认定的虚拟与现实,不过是内心想法,恰似薛定谔的猫的生死。所以,不要局限于舒适、确定的世界,要勇敢拥抱未知,学会与不确定共存,这样才能拓宽认知边界,发现更多可能。

从头开始思考

人入睡时看世界的状态
所有的先知都声称神的声音
主要是人类在梦中听到的
在梦中,在黑夜中当深沉的睡
眠落在人身上,在床上沉睡时
然后他张开人的耳朵
遮盖他们的指示

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使我相信
如果人习惯性思考并从本源
开始思考,他可以随心所欲
我不能再将责任归咎于
外部事物的世界了,善与恶
没有从我这里获得的依赖
这取决于我从哪个角度
看待世界展现自己

人可以自由选择
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
所有可想象的状态都在等待
我们其选择和占有
没多少合理化的
意愿本身使我们产生意识状态
这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
富有想象力的图像是唯一
要寻找的东西。想象力
的最终目的是在我们里面
创造和识别心中的佛/神
这是对现状的不断臣服接纳
对人与他的理想的不断认同
——只有认同我们的目标
我们才能原谅自己错过的目标
其他一切都是徒劳的

创意的生活

愿景转化为存在
从念头转化为思考
想象力必须以某个状态为中心
并从该状态观察世界
从源头思考是对已实现
的欲望世界的强烈理解

从理想状态出发思考
是有创意的生活
从源头思考这种能力的无知
其实就是匮乏和束缚
它是人类所有束缚的一切根源
被动地屈服于感官的证据
低估了内在强大自我的能力

一旦人们接受了从源头思考
就从荒谬的想法中解脱出来了
他一味通过思考实现自己目标
根据实现的愿望模式来构建
目标。一生只是饥饿的安抚
以从中看到无限意识的状态
纯粹是满足饥饿的一种手段

故事状态原则是某种形式饥饿
旨在将对自我满足的热情
提升到更高的经验水平
欲望是精神机器的主要动力
这是幸福的事,权利和自然
的渴望,它具有意识状态
作为其权利和自然的满足
忘记了背后的事物
而延伸到之前的事物
朝着目标前进,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