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古希腊柏拉图(Plato)借助拼音
字母表和分类智慧接过了荷马
(Homer)和赫西俄德(Hesiod)
操作性和百科全书,再也没有了
像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那样
样样精通,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从此以后资料分类式的教育便
一直在主导西方的教育

也许我们只知道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DaVinci)是旷世画家
殊不知,他没正式上学学过拉
丁语,几何和数学,他是那时
期多个领域举世闻名的博学家
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作家
数学家,发明家,解剖学家
地质学家,制图师和植物学家

斯宾诺莎眼里我们习以为常
严格的学科分工是十分荒谬的
做法和实践,专业化对于我们
是学有所成的前提,而对于他
却是有碍于充分理解这个世界
的一道樊篱,因此他想要尽力
打破知识体系壁垒分明的界线

客户忠诚度

虽然鲁米曾告诉我们——
“我不期待忠诚
残忍是美人的天性、习惯和宗教”
经验表明——世事无常,人心叵测
但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对接利益
衡量客户忠诚度,跟踪客户花费
的金额和频率和我们待了多久
并制定了保留它们的计划
创建高级会员资格,金卡
奖励计划,然而常忽略重要事实
忠诚是互惠的,是一条双向街道

如我们渴望衡量忠诚客户对我们
的忠诚度,为什么不能如此热衷
于衡量我们对客户的忠诚度呢
如不是衡量,奖励和期望忠诚度
我们开始衡量我们如何展示它
比如客户服务是免费的但很贵
当然是贵了。你需要雇用
倾向于同情和善良的人
你需要提供系统、培训和支持
你需要避免走捷径
并以比度过一天所需的最低
限度更好的方式对待他人
而且你需要相信你的员工
不会将事情搞砸了

爱的障碍之来源

只要你从他人那看到一个罪
不一定是罪大恶极,可以是
很轻微,轻微到你察觉不到
一丝丝觉得谁不可爱就够了
我们要看的是它的运作
不是看它有多大的量
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定罪
就是你自己为爱打造的障碍

如果在你眼中缺爱了,那就是
有罪。有人问为什么圣经里
总要讲罪而佛法为什么不讲
其实佛法里用的是“障碍”
而罪和障碍其实是一回事
这个罪不是犯罪那个罪
这个罪就是——爱的障碍

所以做为实修者来说
一方面认清信念系统
另一方面认清这个罪
——就是爱的障碍
罪是人类系统中遗忘后产生
是一种暂时性的矛盾和纠结
它的本质是——曾经的完美
天堂在丢失后暂时无法复原
就是意识出现层次后产生的
做为人的这一层意识没有和
更高层的本我意识进行交流
那活在这一层意识下的心灵
就会不断感觉到一种爱的缺失

俗成的文化

每个人都秉持着一套属于自己的
信念、世界观与对错标准,
大多相信“罪孽”的存在。
然而,对于罪的定义和宣判,
却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大相径庭。
被视为罪的行为,
换一种文化环境,
可能就变得稀松平常。
这无关好坏,
毕竟存在即合理,
这些差异不过是约定俗成的文化体现。

我们无需深入剖析文化本身,
但要认识到,
文化差异会导致对罪的不同判定。
作为生活在世俗社会,受各种
标准和约定俗成规则约束的人,
怎样才有意识做到不随意评判呢?
我们并非不做判断,
判断一直存在,
关键在于不要将判断当作绝对真理。
判断与罪不能混为一谈,
只是我们常常把判断上升为
带有强烈否定意味的批判。

所以,我们可以做出判断,
但不应妄加批判。
也就是说,你有你的观点,
我有我的观点;
我能够进行判断,
但我的判断不会给他人“定罪”。
严格来讲,我们所说的“不当真”,
指的是“不把罪的判定当真”。
我们训练识别小我体系,
目的并非是给他人或自己定罪。

困难和恐惧

即使是头条新闻也真是令人讨厌
他们在商业书籍/博文学校教给
你的第一件事是,“有趣和轻松”
是两个神奇的词,我想是“假人”
困难和恐惧不是课程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被要求做的工作
得到报酬做的情感劳动
令人恐惧。捍卫我们的信念
害怕做可能不起作用的事情
害怕做我们必须负责的事情
这是令人恐惧的

有两件事可能会使某人无法
分享他们所拥有的艺术品
害怕讲真话或将真相隐藏
在销售推销背后的蹩脚策略

你的艺术至关重要
而使它成为艺术的因为其个性
重要的并且充满失败的气息
这就是为什么它稀缺并因此有
价值的原因——很难站起来并
拥有它并说:“在这我做到了”
写书要比将书交给我关心的人
并要求他们阅读书要容易得多

现在,紧迫感是真实的
我们必须创造更多的艺术
创造更好的艺术
建立更多实质性的联系

学习点东西真难

关于学习和学习过程的感悟是
现在学习一些东西是多么困难
几乎不值得一提的小字是炒作
和喧嚣等。如果可以就忽略之
从数量、优先级和有效性来看
这几乎是毫无学习价值的噪音
尽管它得到了很少成功营销
任何东西的专家的诸多的关注

学习不仅仅是关于吸收新想法
这需花费很多时间来创建改变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模型
反过来,我们的视角改变了
我们做事的方式。学习而
不去实践毕竟不是真的学习

因此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那
些微小变化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而大的变化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定期的重新承诺相比那仅仅是
一次性承诺更有效和值得采纳

所以为了更好地学习成功的机会
1)选择真正想花大量时间的事情
2)寻找教练,社区或养成好习惯
帮助你对常规实验和反思负责
3) 耐心点

慢媒体

慢媒体,不被最后期限所驱赶,
悠然耐心等待。
它的价值衡量,
并非以列英寸厘米等刻板单位,
而是凭借内在的深度与内涵。
它以冷静的姿态发声,
摒弃耸人听闻的噱头,
追求深入剖析,
而非流于表面的肤浅报道。

过去媒体传播的挑战在于
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广泛宣传,
从而登上广播或者报纸版面。
但在此过程中,
想法往往被肆意截断、编辑,
甚至被误解、随意放大或缩小。
这是因为稀缺的媒体空间,
迫使内容经历这样的 “改造”。
如今,时代赋予了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洞察力,
以及充分的耐心,
合理利用时间去打造真正
受人们欢迎的慢媒体。

其受众并非全体大众,
却能吸引足够多有共鸣的人。
它不是自上而下、大众的媒体,
而是聚焦小众、关注特定群体
“怪异” 媒体。
或许不那么显而易见,
不易被大众轻易理解,
也难以快速消化,
但这恰恰是它的特质。
因为慢媒体本就不属于
追求分散注意力的人群,
而是为那些专注、有深度思
考需求的重点人群量身定制。

每天察觉念头

觉察不是去改变思想而是
从自己的观念的沉睡中觉醒
看见了自己深层的无意识
潜意识及其运作过程
我们直接面对自己的贪婪
嫉妒、恐惧、怯弱、虚伪
冷漠、残忍、物质主义
极端的自私、戾气、狭隘等
此时面对的不再是头脑的概念
而是不断升起的念头其自身
念头是极其细微的能量
其频率比量子还高
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念相
念头所呈现的象。物质世界是
有形化的念头,是意识的投影

谁在动心?识别“谁”在选择
选择的只是心智念头本身
只有心智本身在动
只是心本身想要尝试使心静止
因为正是念头及你对其认同
让你失去了以自己本我的连接
伴随来的是分离,不完美的状态
一旦有了这感觉加上那不完整感
就会不停在外面去寻找替代物
——名声,权利,金钱等的追求
用来代替已失去的完美的整体感
你要做的是自主地把你眼前所有
投射的相(意义)都收回至心灵

改变感觉上的“我”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描述
是属于你的内在自我
——自我表白和供认
你的信念,自编自导的故事
这意识法则的永恒存在
这存在恰是你真正的自我
当这个真正的自我被接纳
那么你就能够开始转变了

怎么知道我已经改变了
——这个在感受上的“我”呢
首先,从观察自己的反应开始
以一个不加以评判的,不分
好坏的一视同仁的注意力
去单纯的观察,对于生活
中的接人待物的内心活动
内心反应和感受,接下来
去留心观察,当我“认为”
我已经等同于我的选择
和我的选择变成一致的时候
我的反应。如果我设想并
认定“我是那个我想去成为
的人”时,让我观察我自己
的内心反应,那么假如
我的内心反应,它们还是
像其之前那样,我就还未
和我所选择的等同一致

六条写作规则

尝试完成一些有规律写作并不
容易,每当我听到人们描述他们
多么喜欢坐下来写作或写作是
多么轻松,我总是认为他们是
在撒谎或妄想。我在下面分享
自己的“写作规则”

1.开始工作。即使你不喜欢
写作也要开始工作,尤其当
你不想写作时

2.每天写。恢复动力所需的
能量是持续动力的三倍
这是文学物理定律

3.除非你写了五百个字的
文章,否则别做任何其他事情
不可变

4.移动。当我爬楼梯或在附
近相对安静的环境,比如
流动的水边,绿色植物聚多
之处散步时,我的一些最好
的想法往往就出来了

5.一旦你制作了一个章节或
草稿,就让别人大声朗读你
听到你的话可以提供帮助
即使它会受到伤害

6.请记住,写作虽然是孤独的
但同时也是社交性的。这是你
对读者的承诺,尊重这一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