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还是看书?

“读书”是中国文化一大瑰宝
现代人把读书的“读”字已误解了
只是用两只眼睛看,古代文化中
读书是要调动舌头,眼睛,手还
有心,一起动起来。才叫读书

通过诵读“与古人居,与古人谋”
教育的目的灵感与直觉。通过
音乐、绘画等营养人的精神系统
通过对色彩,曲调的反应
进入一种心身愉悦的状态。内环
境和自然外环境的频率比较接近
能接受更多的自然界的天德地气
有了直觉灵感基础,读老子孔子
就很容易把精华部分提取出来

现在教育只注重智识的学习成绩
强迫孩子完成超出智能能应付的
作业,就把孩子们直觉和灵感的
源泉榨干了。中国的孩子在各种
奥林匹克竞赛上总能拿很多大奖
但大学生毕业以的创造力怎么样
还有情商,体力,艺术音乐
和道德情操

趋乐避苦,越避越苦

趋乐避苦”是佛家里的一个词
当今多数人这个心态太严重了
大部分人每时每刻在趋乐避苦
可结果往往是,越逃避就越苦
你得回来面对你的“苦”
知道为什么苦,其根源在哪里
意识到它的原因是从内里出来
而不是因为外部的人事物上

原始回避孕育了人类所有痛苦
因为你正在幻想的世界里移动
你是自我移动的收缩
因此你正在经历痛苦的​​过程
自我收缩本身没有痛苦
就是此过程和痛苦是同个动作
这是原始的回避
你和世界的矛盾痛苦只是反映
出你和源头本我的矛盾不一致 
一旦你缈到了神性本我的片刻
看世界的目光视角就改变了
可能依然有苦、局限、不自由
但你会体验到不抱怨的人生
因为一切都是你要的滋味

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
碰巧的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没有我的设想和信以为真
不会出现在我的物质现实面前
一切事物的显现,都基于我
曾经用想象力播种了它
不管是自觉还是无心的不自觉

要么清醒的知道我正在这么做
要么我不清楚正为我自己播种
因为迷失在强烈情感的状态里
我只对某一意识状态感受强烈
也许曾是愉快的满足感的状态
或者厌恶憎恶的状态
种子已播下了,会生长成熟
最终在“物质现实”里收割它们

整件事情将呈现在我的世界里
不管我是否了解和认知到它
它都是——自己播种自己收割
倘若明白了这就是生活的法则
就完全取决于当下如何去选择
我去播撒什么样的种子
我自己完全胜任于
去自主我自己的生活
我想要在我的世界里收获什么
我就在当下,清楚自觉的
去播下什么样的种子

破局前行,探索人生真意

在网络数据市场,创业者的勇气和胆量至关重要,稍有迟疑,便会错过诸多机会,很多人在不断试错中汲取教训。我们常常在手机和电脑屏幕前虚度光阴,寻得新机会又轻易放弃,而那些显而易见的趋势却越发凸显,世界正朝着核心汇聚。

我们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祖先的传承和上天的恩赐。生活中的得与失,皆是命运的指引,告诫我们坚守中道,维持平衡,这是一种救赎。如今,人类几乎踏遍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却在自己创造的技术环境中迷失,面对复杂深邃的内心世界,更是茫然无措、裹足不前。

我们难以全然活出自我,因为深陷无意识的自我关注“心理电影”,无法体验生命中蓬勃的活力与无限可能。但值得庆幸的是,当越来越多人惊叹于世界的奇妙时,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深入探索自我。我们应打破局限,鼓起勇气在网络时代开拓进取,同时不忘审视内心,在技术浪潮与精神追求间找到平衡,探索人生的真正意义 。

抱怨:寻求联系的呼唤

抱怨并不仅仅是小孩子的专利,
它可能不是我们文化中的缺陷。
抱怨可能是一种社会的特性,
是所有人类——无论年龄或
地位都渴望做的事情。
让我们将抱怨定义为对一个
不容易解决的情况的抱怨,
通常是一个相对次要的情况,
或者是由于期望与现实之间的
不匹配而造成的。

虽然有些文化中有坚忍不拔的准则,
但要创造和维持一个没有抱怨且
主要靠自我调节的社会
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些卓越的组织,如海豹突击队,
通过不容忍抱怨来建立他们的
凝聚力,而另外一些组织,
比如受委屈的体育迷,
没有向心力的团队
则沉浸在其中。

我们进化为生活在社区中,
而抱怨具有重要的功能。
当我们处于迷茫,困境时,
抱怨是一种寻求联系的呼唤,
是一种告诉其他人我们
需要一些希望或鼓励的方式。

原始的回避

我们人类的这种趋乐避苦
趋利避害、利己排他的人性
来自我们称之为原始的回避
是独立自我的收缩的开始感觉
幻觉呈现,轮回或痛苦的表现
我们便离开了其真实的自我

正是在这原始的避免中
存在着人类的整个苦难
它把我们的身份从我们
真实的自我,公正的见证
转变为分开,孤独的自我意识
我们有限的分离的客体自我
这个有限的分离的自我
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对象
你现在会看到并注意你的小我
表明你真的成了一个对象

它不是真正的主题
真实的自我。其他言语
无处不在的小我被描述为幻觉
好像在那里,但它确实不存在
其实我们从未真正抛弃真实自我
可它就在那,隐藏着我们的幻想
我们的游戏,追逐,我们的欺骗
堕落世界与梦境的现实大致相同
当你拥有它时,当然是真实的
但醒来意识到它根本不是真的

怀疑是相信真实的反面

一旦对自我没有信任
觉得“内在自我”是无力匮乏
从而对任何事物都缺乏信任
实质上它并非不相信某些事
相反,怀疑是完全相信
是相信事物“不真,非实”
相信了其反面和负面是真实

怀疑和不确定是没真实时刻的
在世界里我渴望某个特定状态
头脑理智告诉我说,这很困难
朋友们告诉我说,这不可能的
那么这内心的怀疑
那就是小我正在对我说话
他总是怀疑和质疑灵性

纯粹是对真实的确信和怀疑
去设想我是那个愿意去成为的
我并认定确信它仿佛真已实现
并对已实现的满足感,成就感
保持坚定的信念。当我这么做
还能记住这些设想和我的承当
确信,那么当这设想硬化成现实
在我的现实世界里那事实发生时
就会领悟到,在自然界物质结果
和精神心灵的肇因间的关联关系
那精神心灵的肇因,就是设想
并且确信承当的那一刻

平台和策展者

与在华为,小米,京东,腾讯等
公司工作者交谈,他们非常乐意
为你提供如何利用平台发挥优势
的建议。如何为你的播客、网站
视频或照片获得更多关注…
此有益的姿态是看不见的偏见
——他们有平台思维
这和唱片公司、图书出版商或
报纸的想法相反。他们知道其
最重要的工作是策展
——选择头版的内容

平台长期以来一直是策展的人
但他们接受了此角色而非否认它
电台节目负责人决定了什么将是
轮换的重点,书店的老板决定了
放在橱窗里或收银台旁的样板书
这些平台领导者心里明白
他们决定推广某些关键的东西

平台思维有点无助,不给力因为
算法是内置的,数据决定展示
怎么办?如果你是一个创作者
这有助于意识到,具有平台思维
的平台都不会以特殊方式对待你
没有捷径,只有很多沉闷的步骤
可能会有一些运气
如果你是有规模的平台的一部分
这是从之前的策展中学习的最佳
时机

精神意识是肇因

在我们改变自己的观念前试图
改变世界是与事物本质作斗争
除非先有意识内部的变化
否则就没有任何外部的变化
该将自己想象成想要成为的人
生活在一种伟大的精神氛围中
而不是使用身体的手段和
论据来实现期望的改变
自然界的物质结果是由
某一精神意识的肇因导致
一个物质自然界的肇因
只是看上去天然固有罢了。

所有的暂停,所有的发生
都是为了把你拉回中道
让你醒悟,修养,反思
真正的感恩老天的安排
每个人的今生做什么
吃什么饭,端什么碗都
是有定数的。

当我们能够用我们向“外部”
去看的肉眼——看到它的时候
根本认不出,这面前发生的
只是在收割着自己播下的成果
并且我们还拒绝承认,否认这些
正发生在我们世界里的物质结果
和自身的意识想象有任何干系
因为我们的记忆是有漏失的
也就是遗忘,根本不记得了
因此经常不断发生错觉。

源头意识就这样离开了

精神创造了当前存在的每一件事
难道它不会看好所有的事物吗?
但作为人类这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怕的痛苦和幻想的故事的开始
我们作为人类在某种程度上
其原因几乎无法预先决定的
面对这一切的全部绘画。
有一些项目,无论多小
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
但有些项目我们不喜欢。

尽管我们通常采取无限的
自由态度,无所不包的意识
只需一步,就会把目光移开,
我们远离那个不喜欢的东西
可能是困扰我们的外部网站
或内在不适的感觉,
这可能是一些想法或表象
让我们感到难过或内疚
目光移开,转移视线转身离开。

在烦恼中看到了烦恼的源头
就是心寻找到心灵自己。
不回避也不排斥,
紧张在停歇的心中融解,
你会觉醒认知的本质是错觉
不排斥觉受的体验,
也不分别妄想之觉察
清醒地接纳所有的呈现
那就是我——源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