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身能量,成就非凡自我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懂得管理自身能量的人,
始终是稀缺的存在。
多数人热衷于投资头脑,
却忽视了对自身能量的精心培育。
我们常常陷入误区,
过度在意他人的想法与目光,
将大量精力向外分散,
结果扰乱了内在的平静,
失去了对自我的精准对焦。

事实上,
我们只需专注于管理和滋养自己,
让内心世界如精心雕琢的风景般
深邃迷人。做任何事,
都要全身心投入,
尽情散发这件事的极致魅力,
把专注和认真当作坚守的生命信条。
生活并非仅仅是
日复一日的三餐循环,
更应是每天都能实现自我精进、
收获新感悟的过程。

只有敢做出之前不敢做的事,
才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礼物,
哪怕多持续一秒,
多走出一步,
或许都会有另一番答案。
在大多数时候,
我们很难自然而然地遇到众多
充满正能量、高频率的人,
除非主动且刻意地去建立链接。
所以,把注意力拉回到自身,
管理好能量,在专注与认真中,
让自己不断成长,散发独特光芒,
才是走向卓越的关键路径。

当今市场的三个变化

1.广告销售和营销不再是一样了
广告销售是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营销的思维是思考人们需要什么
即产品和服务能给人们
带来什么利益和价值
 
2. 最有价值的营销形式
是消费者自愿的消费
我们已经历了许多令人不悦的
非自愿的消费,比如最低消费
各种绑定,隐藏消费
营销形式已从过去的打折降价
促销等消费到产品
和与消费者的真诚互动
以打动消费者

3. 网络效应是世界上
所有销售里最强大的力量
网络文化已改变生活的方式
该文化是由网络效应
即一起做的工作所引起的
消费者参与成了生产者
读者参与成了写作者

看到的是绝大部分大型公司
忽略了以上三个变化
紧急变化它总是如此
“紧急”的本质是
它不能也不会持久
另外重要的可能会徘徊很长时间

人生五大憾事

澳大利亚护士布罗妮·瓦尔通过
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工作所
揭示的那样,他们生命的最后
几周见记录其弥留之际的顿悟
后来将其汇编成这本书
“人在弥留之际的五大憾事”
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普遍表示遗憾的是希望我有
勇气过不同的真实的生活
而不是别人对我的期待生活
你的想法和行动不来自大脑
的剧本,这是你想象的故事
你会学到那个来自世界的剧本
调整你的表现,适应你的生活
产生他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你不是故事中的人物
由他人和想象的过去
所定义的那样

其他四个遗憾是什么
这是作为一个人扮演那故事
中的人物生活的直接结果
我希望我没有那么努力工作
我希望我有勇气表达的感受
我希望我留在那里的感情故事
与家人和朋友的故事和
我希望我能让自己更快乐些
想想那些对比鲜明的情绪
我希望我让自己更快乐
哇,多么美妙的旅程

透视支配等级与社会现象

支配等级,
看似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实则在生物界已存续长达5亿年。
它无关政治体制与信仰,
不是模糊随意的文化产物,
更非人造,
而是大自然的固有属性。
即便偶尔遭人指责,这指责
却恰恰印证了它的恒常存在。

作为自主生命体,
我们在支配等级中历经漫长岁月,
早在拥有皮肤、手掌、肺或
骨头之前,就已开启地位争夺。
种姓制度在分歧、不平等、嫉妒
和虚假竞争的土壤中滋生繁荣,
这一切都构建于资源稀缺的世界。
人们在其中相互推搡、
争夺立足之地。

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阶级,
彼此距离最近的人,
关系往往最为紧张。
从属种姓被置于社会最底层,
只因所谓过去的罪孽,
便被认定理应遭受歧视。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
深刻反映出社会中资源分配不均
与观念偏见的问题,
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改进。

肯定的信任

伟大的事业都是发源于这句话
——依照你的确定肯定的信任
它包含围绕着知觉情感和感受
有确定的信任和信念会去行动
去扮演,那么你去扮演去行动
你内在的道就在扮演,在行动
道是你自身绝妙的人的想象力

他的行为扮演只有当你意识到
这一点时才会让你感受到
如果我告诉你,想去成为什么
而你告诉我就如同“我已是它”
的那个样子去——走我的路
然后对想看到的只是惊鸿一瞥
仿佛它好像是真实的那个世界

如果把刚才那一瞬间我所看到
的那个世界抛在脑后忘记了
那我就是个健忘的听众
但如果我是一位道的践行者
而不只是个听众,我锲而不舍
那么这个道的力量其法无量
一切事物结果都是无数可能的

注意做事的背景

大多数时间我们是在思想和
故事里生活,时间和空间里
而有没有想过那个寂静的
——倾听和观察的状态
伴随无时间向度而来的
是清晰的明白
不会“扼杀”活在众生和
万物内在精神的明白
不会摧毁生命的神秘和神性
生生不息
对万有皆是怀着一份
很深的爱和敬意的明白
一种心智一无所知的明白

放弃“等待”的思维状态
进入当下时刻
学习和察觉
暂时忘却你的生活情境
并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生命上
你的生活情境存在于时间之中
由思维创造出来
你的生命则是在当下,真实的

一旦你意识到所有等待的问题
都是思维拒抗当下的幻象
你不再迫切地想逃离当下
本我的喜悦就会融入
你所做的每件事情
当你的注意力转向当下的一刻
会立刻感觉到自己临在
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你不再为了成就和满足依赖未来
将未来视为救赎,你会惊奇发现
原来自己的生命质量
可以这么提高,充满喜悦

道的践行者

你可以去思考两百个想法
却没按照设想将其付诸行动
而来自内在的,深深的确信
和肯定——深度的直觉感受
其重要性程度是远远超过了
你曾在头脑里最美好的计划

如何让你从只是个听众的状态
四处听课,国学,灵修培训班
转变为践行者呢?确定的担当
让你行动和所确信的保持一致
知行合一是我们文化核心角色
你要去做那道的践行者
而不是仅仅当个听众
仅仅满足于听明白了
或夸夸其谈,讲的头头是道
那是在自欺欺人,骗你自己
倘若你只是听众而不是践行者
那就好像站在镜子面前的人
仔细观察研究你的本来面目
继续走你的老路
很快就忘记——你真实是谁

倘若你是道的践行者
而不仅是健忘的听众
就会深入的看到那完美
的自由意志的意识法则
并且竭力去坚持探索与实践
那么必将在即行即被祝福

被误解的判断

在学校教育和大众认同观念里,
人能够区分“好”与“坏”的判断,
教育似乎也旨在强化好的判断,
减少坏的判断。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看看周围老板的子女,
他们少了儿童的天真、
年轻人的朝气,却多了
许多对人和事物无知的判断。
实际上,人们在判断好坏
这件事上常常陷入困境。

我眼中“好”的判断,
在你看来可能是“坏”的;
今天还觉得“很好”的判断,
明天或许就成了“很坏”的误判。
没有一个前后一致的鉴定标准,
让我们在判断时无所适从。
要正确判断事物,
需对其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众多相关背景了如指掌,
还得事先认清自己的判断对
涉及之事的影响,
并且保证自己的观点毫无偏见。

但这谈何容易?如此一来,
到最后或许会觉得不判断
也是一种选择,干脆随它去吧。
判断并非简单的是非抉择,
在复杂的现实面前,
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我们对判断的理解,
也需要重新审视。

世界是你的镜子

回归内心
我们常以为外部世界是显化的、
既定的,像一台呆板的机器,
于是不断向外探寻。
可实际上,
外在世界是我们的镜子,
我们才是它的源头。
当我们在外面四处搜索时,
却浑然不知,
真正的源头就在自己内心。
我们所感知的一切事物,
都不在外界,而在我们的内在,

在意识深处,那里也是
本源创造宇宙天地的地方。
当我们开始分清察觉者和小我,
就会发现小我的想法无法再
影响我们。随着个人意愿、
对错观念和预设的减少,
察觉者的旨意会逐渐成为我们的旨意。
这里,就藏着神的旨意,
藏着所有样式的模板。

在我们的意识深处,
人的样式模板逐一展开,
揭示出一个惊人的真相——
我们自己就是这一切的源头。
人是所有生命的肇因,
这一发现令人难以置信。
当我们看向朋友或敌人的眼睛,
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
这意味着,
我们无需向外苦苦追寻,
只需回归内心,
就能找到世界的答案,
实现与世界的深度连接
和自我的真正成长。

打破文化对错观,拥抱多元差异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总觉得自己对文化的认知是正确的。比如握手的方式、送礼回礼的讲究、举办活动的流程、请客发红包的习俗,还有在街上打招呼的习惯,这些在我们看来都理所当然。

当身处外国城市,外国人友好、亲密又超然的态度,常让我感到惊讶,那时又会觉得他们才是对的。这就产生了冲突,因为我们不能都错,却也不可能都对。

其实,文化不是用来评判对错的,它是社会人群之间同步性的体现。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我们的做事方式在自己的文化里是“正确的”,但这种正确性的绝对空间极小,文化厌恶绝对,它基于具体事件形成。

下次遇到不认同的文化时,与其评判对错,不如思考它为何形成,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试着从“这是错的”,转变为“这就是他们做事的方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多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