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引,营销破局

在营销领域,每个决策都应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展开:“这会让她有什么感受”。我们对客体的记忆,不仅有颜色、形状、声音这些感觉层面的记录,还包含伴随感觉信号收集的动作调节记录。我们通过肉体感官感受世界,所见、所闻、所嗅、所触,本质上是对事物振动频率的“解读”。

在营销时,我们期望人们采取行动,但首先要让他们在内心产生触动。因为当人们对自身行为有清晰的感觉认知时,这种感觉才会促使他们付诸行动。回想一下,那些你爱逛的网站、常去的咖啡馆,吸引你的书籍标题,以及喜爱或拥有的物品,它们都有独特的叙事方式,能迅速拉近与内心的距离。

事实表明,打动人心而非仅仅改变思想,是极为有效的商业策略。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精准把握消费者的内心感受,用能触动心灵的方式传递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营销目标 。

过剩是文化的关键

狗有多余的时间。受人爱护的狗
每天都有几个小时无所事事坐着
他们善于悠闲自得,打打瞌睡
可毫无问题地处理多余的时间
这种过剩是文化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都幸运地拥
有或多或少的那么一点点剩余
我们先有足够的食物可以生存
之后就有了额外的时间和食物
马歇尔·萨林斯在其著作中谈到
了成为穴居人的经济学时指出
传统狩猎者采集者社会每天工作
几小时才找到足够的生活来源
在剩下的时间里创造文化
彼此交谈,互相修饰,闲逛
躺在阳光下八卦,发展爱好

问题是,“如何将盈余投入工作
我们将如何处理盈余”
现在,谈论盈余似乎不是件易事
因为我们生活的文化花了数百亿
说服我们,让我们始终相信自己
没有足够的钱。没有花哨的房子
没好工作或没有足够豪华的汽车
所以我们没有进步,还不够好

恐惧的力量

基因决定了我们恐惧和害怕
婴幼儿害怕被单独留在家中
担心皱着眉头的面孔和咆哮的
狗。但随着我们的阅历和成长
感觉更安全,我们慢慢以越来
越少的害怕接近了世界。幸福
无知面对生活的威胁因为我们
不知到细胞机体是通过多少的
活动才让生命存活
给动植物和人类呈现神奇充满
激情的生活,随着经验通过跌倒
和失败,善意的忠告学着围绕
着充满恐惧的世界里适应下来

恐惧以有利方式调整人的行为
是重要,害怕受伤让我们在战斗
运动中更勤奋聪明,社会羞辱的
恐惧让我们合作完善演讲表演
传染病的恐惧使我们采取必要
的防范措施,恐惧正试图悄悄
保护我们,它是我们的朋友

恐惧表现为不安
忧烦、焦虑、畏缩
担心有些仅仅来自
心理上对未知的不肯定
心理的恐惧和具体的
迫在眉睫的危险无关
当今文明世界中多数
恐惧是不合理多余的
——去倾听恐惧

珍视盈余,创造价值

网络数据带来的剩余,属于我们所有人,这是文化创造的成果。无论是能源系统、建筑连接系统,还是新技术、教育系统,本应合理利用这些盈余来创造更多资产,可现实中它们却在消耗我们的盈余。

我们不应浪费辛苦创造的盈余。孩子们每天花费数小时学习,若能将更多公共盈余投入教育,培养出更多受良好教育的人,他们便能积极参与公共讨论,为社会进步出谋划策。

很多时候,我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拥有盈余,还在不经意间浪费。但一旦被提醒,作为人类,我们就有责任善用盈余。比如在印度,许多村庄缺水,有人想出低成本过滤水的技术,当相关机构将其引入村庄,不仅解决了用水难题,还创造出更多盈余。

我们要明白,用盈余创建系统,系统又能创造更多盈余。珍视盈余,合理运用,才能让资源循环利用,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让生活更加美好。

别忽悠

我已给出了,现在轮到你了
给出报酬,现在我们都是
业务就是应该这样运作的
像喜欢的交流
交易,转让所有权
收益与损失,可以衡量的交易
商业上除了你的事没慷慨余地
这是你设计其方式,就是这样
并不指你放弃农场或工作咖啡
这意味着你要全心全意去练习。

假如你想毁掉自己的健康、自尊
积极性,平静和感情,人脉关系
利润至上就是很搭配的思维心态
我倒是不想在这种地方工作经商
也从不建议他人呆在那种环境里
跟仅仅像一台机器上的零件相比
人们理应去过更好的不纠结生活。

对一份生意来说,赚钱传达善意
我们本有更多有希望的优先选项
你能想出真实激动人心的目标
而我自己更喜欢这一条
商业的目的在于为了全人类的
最高福祉,给予人力量来表达
和分享他们的创造力

两个人玩同一个玩具

当想法在我们的文化中传播时
是否是重要的挽救生命的想法
例如你每天应该洗手几次
尤其是在处理食物前或
我们如何制作药物
或如何挽救生命
我们通过为它们申请专利
而将其变成私有财产
有时它们传播并惠及他人

我猜你已经领先于我
但让我们在这里赶上一点
如存在互操作性很重要的世界
那么人们处于同步状态要
比不处于同步状态的人好

因此我们有另一个经济体
当我们称其为经济体时
并没有真正做到正义。因为当
我们想到经济时会想到稀缺
此时会想到私有财产
两人不能同时持有同一个玩具

你可听说有人叫“印度送礼者”
当第一批朝圣者到达北美时
与他们见面的第一批人民
热情开放,邀请他们进入
家中并送给他们礼物
但是后来朝圣者感到惊讶
震惊和失望
发现数月数年后美国原住民
回来并把礼物拿回

如何避免随波逐流?

虽然在学术上仍然存在争议
但大多数神经科学家基本同意
我们的决定归结为三种类型
1). 巴甫洛夫式
自反和自动的行为
就像你在电视机前沙发上看微信
2).习惯性的
复杂和学习性的,最终自动的
像你每天朝九晚五开车去上班
3). 目标导向
周到和协商
像规划个引人入胜的景点度假

三种类型的决定可以一起工作
加强我们的行为和推进其议程
或者他们选择冒着风险去工作
让我们放慢下来或完全脱轨之
伟大的品牌活生生的,全面连贯
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评价
认知商品自生产源头到
包装销售及售后总和

所有这三种决策模式一起工作
目标导向的决定会引导和强化
习惯决定,它还会修改引导来
自环境的反馈。多数人忽略了
巴甫洛夫习惯性的行为是两者
占据了人平常决定的主要来源
他们认为其可以创造出个战略
通过召开数次会议
并推动新的未来

性、抵抗力与自我掌控

抵抗力常借由性爱或对性的痴迷来体现,因为性活动能带来即时且强烈的满足感,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体会被认可、被需要甚至被爱的感觉,而抵抗心理深知这种满足感大有益处。

性能量是最为强大的能量之一,它能让人做出非凡之举,激发出各种积极、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但它也可能带来负面事物。如果性生活和谐、精力充沛,人就更有动力,懂得如何转化能量并将其投射到创造力中,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让性控制自己则是件危险的事,尤其是在年轻时。二十多岁时,人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到了四十多岁,还能看到很多人仍在重复年轻时因性痴迷犯下的蠢事,才惊觉曾经的时间与精力都悄然流逝在这种盲目追求中。

我们并非要像苦行僧一样远离性,而是要清楚何时被它控制,更要明确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究竟是出于爱、情欲,还是那困扰我们的抵抗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我掌控。

曾经…

曾经,我很想去帮助亲人朋友
全力去帮助集体
现在,我先做好自己
没做好自己又如何帮他人
曾经,我是科技迷
关注每一个最新的科技讯息
现在,我知晓那种痴迷
是一种自我逃避的幻象
曾经,我认为这世界的
太多地方都有问题需要被解决
现在,我明白当我心中没冲突
所看到的都是最美的

曾经,我跑尽全国,翻山跨海
去地球的最远端寻求目标真理
现在,世界既不向西
也不向东,就在我的内心里
曾经,看了很多中英文
灵性书籍、智慧、学富五车
现在明白没有消化系统
吃多了会把自己噎得
知行合一很重要

曾经,给自己定目标
努力实现月和年的盈利目标
现在,发现自己的优势
问自己能给他人带来什么
曾经,痛恨无意识的思维
造成的危害,揭发以除之
现在,我明白越关注无意识
越赋予能量,只能察觉

从个人主义到数据世界的意识转变

在曾经的个人主义时代,
隐私备受重视,
知识零散且多为“应用”,
充斥着各种“观点”,
专家目标导向明显。
然而,如今这些已被数据
世界的整体意识全面取代。
在数据世界,
借助电视、喷气机和计算机,
时空限制被打破,
一切“一次全部”同时发生。
万事万物紧密相连、相互共鸣。

传统思维中产生线性关系
与因果联系的方式,
塑造并感知着这种能量。
而细胞语言的间隔或间隙,
催生出联觉间断的整体意识。
开放社会,
作为语音文字视觉产物,
与重新入党的青年似乎关联渐弱;
封闭社会,这一语音、鼓
和耳朵技术的产物,
正悄然复苏。

历经数百年敏感性的分离,
现代意识变得愈发不可或缺且包容,
因为全人类被包裹于
单一通用的“膜”内。
新网络技术既具压迫性又有内爆性,
正促使西方人从开放的识字价值
高地,退回部落“黑暗”的中心,
开启新的时代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