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的力量

思维灯光照亮心灵中总是被
黑暗笼罩角落。此体验中通常
的身体感受消失的事实说明
这些能量已从身体感官中退出
朝着加强意识清澈性方向运动
通常这种现象是自然发生的
来去都取决于它自身。
它的影响是巨大,惊人的
它总是导致精神症状的解除
将内在人格从情感和理智的
累赘中解放出来
而创造出那泯灭对立的生命体
这感觉通常叫作“解脱”。

人凭思维达不到统一的整体
在一般情况下思维是偏执的
它面临的对手是共同潜意识
潜意识不能理解思维的语言
需要象征的力量通过最简单
的比喻才能与潜意识对话。
潜意识只能以象征获知和表达
象征是潜意识的简单表达
也是意识产生的最高级的直觉
要表达思维洞察力和精神直觉力
大脑不可能琢磨出表达方式
只能从被遗忘时间中再次生长。

揭示心智、感受与存在

心智,
宛如一列由表象组成的队列。
队列中的每个表象,
从进入心智注意的聚光灯,
到最终离开,
都有感受如影随形。
表象对情感的陪伴有天然的渴望,
哪怕是那些构成显著感受的表象,
也会被其他感受所围绕。倘若
生命中缺失了自发的心智体验,
没有了存在的感受,那么原本
意义上的存在也就无从谈起。

一旦我们的感受完全缺失,
自身的存在就如同停摆的时钟,
失去了活力。
即便感受没有彻底消失,
也会对人的本性造成威胁。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
奖赏以及随之而来的感受,
我们就只能依赖对感知特征
和脉络的刻意分析,
依赖机械的蛮力学习,
自然学习过程将变得难以想象。

传统的狭隘观念常常将情绪
和感受视为负面因素,
认为它们会损害事实和推理。
但实际上,
情绪和感受带来的益处众多,
真正具有破坏性的
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它们是我们理解世界、感知
自我的重要方式,
与我们的存在和成长息息相关。

边学边做

如果我们所做的学习是始终与
我们的工作相结合来实现进行
那么看看会发生什么
如果认真看待自己的行为并花
时间从中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那么又会发生什么

当警察部门花时间研究其
数字和调查新方法时
发现效率和生产力提高
安全性和工作满意度也提高
当理科学生设计和操作自己
的实验室测试时他们对工作
的理解会大大提高

有解决方案吗
学习包含着去做
怎么样以身相传
学习和做同时进行
学习相关项目并同时参与互动
一起学习和共同努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你想学习营销
就去做营销
如果你想做营销
它有助于学习营销
同样的对称属性可用
在我们许多其他事物
在所有这一切连续不断去做
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会
学习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CEO无需证明

当公司老板控制欲极强并热衷
虐待员工时,他们便将公司的
放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中
每个人都不会去关心学习
成长及推动公司发展
而会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起初是老板担心别人评价自己
最终会导致全公司都开始担心
在此固定型思维模式弥漫的中
勇气和创新是无法存活的

那些总需要证明自己的CEO
是强调“我”,而在成长型思维
模式领导者身上变成了“我们”
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
迎接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他们
来自何方”。真正的自信并非源
于一个头衔、一身昂贵的西装
一辆名车或者一系列收购案

真正自信源于你的思维模式
你已经做好了成长的准备.
致力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他的信念让他控制了自己
的自我意识,没有脱离现实
没有丢失仁慈之心。最终
这不仅让他的人生旅程更成功
同时也成就了成千上万的人

互相依赖支持的悖论

我们错误认为
随着自己的合伙人或
你支持者变得越来越强
最终会把你推开远走高飞
背叛你,事实是
如果他们成长到可以不再
让恐惧进入自己的生命
——达到自身的完整
那他们也会变得对你有所帮助
也能够支持你,成全你

而在当今社会或家庭分离的
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我们变得太相互依赖
那是“互相支持”消极的一面
就说生活中若“需要”另一个人
就是“你没了他们就无法存活”
你会想:“你如果变得比我强
比我好,那我将来就没什么
人可以指望,依靠了”

我们通过每天不停地
线上线下社交去寻找人脉
将自身的完整性,灵性
毫无保留交给他人,却忘记
关键在于不是要依靠任何人
而是要支持他们
而通过你去支持他们
你也获得了支持

映射形成

形成映射处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中间结构一直为
中枢神经的映射准备和预组。
这些脑区可进行特定通道的
感觉信息的加工。视觉、听觉
和触觉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一些
互联的神经系统的“岛屿”中
其中的每个岛屿都能够参与
专门的感觉模态的信息加工。

随后最初按照模态分开的各种
信号被整合起来。这发生在
皮层下脑区以及大脑皮层中
整合操作是由联合皮层与早期
皮层的互联实现的。那些促成
了一个特定时刻知觉的诸多
分离成分被体验为一个整体,
整合的发生是同时并依序
激活各分离脑区的结果。

最终结果发生在“心智”中
且转瞬即逝,随着时间流动而
消失,只有记忆以编码的形式
遗留下来。外部世界表象以与
情感反应平行的方式得到加工
脑不仅忙于映射和整合外部
感觉源,同时还要映射和整合
各种内部状态,
而这过程的结果便是感受

生命的祝福

离开九峰山顺着田园乡道
好友带我们继续前行几个
弯道后便见诗画般的水库
这里几乎没有人
烟唯有纯粹的自然景色
几只从未见过的漂亮小鸟
欢快掠影而过
那寂静很快能让平常活跃的
思维安静了,接踵而来的
便是被美景震撼和灵感涌现

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用怎样的态度去生活
发生怎样的事情不是重点
重点是:你怎样解释那件事情
活在怎样的环境,不是重点
重点是:你怎样创造你的环境
那与你的收入一点关系也没有
一旦明白这些,你就是正在为
你的人生创造价值与意义

平时我们照样吃饭睡觉上学工作
但别忘了清空,过滤惯性的执着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在空的时候
发生在你身上的比如智慧,创造
可我们大脑的匮乏感往往会认为
空不是想要的东西并极力抵制

端午游九峰山

好朋友邀游端午一起离开市区
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九峰山
近黄昏,芙蓉九朵,森然千丈
山腰之间一飞泉瀑布从天而降
登上半山则见那山峰翠叠相连
若蜂巢斑斓崖壁,云拥碧莲开
登上山巅,远处平野曲径蜿蜒
一股清风拂过,直捣肺穴深处

金华九峰山据说是达摩圆寂地
作为中国禅宗的始祖菩提达摩
以禅宗观心为主,以觉明为道
信奉佛教的梁武帝问道
“怎样才是真功德呢”,达摩回答
“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
梁武帝茫然不领悟而无缘为怀

禅是以心传心,强调心悟
脱离文字概念的限制和约束
语言文字只是描述
万物的代号而已
明心见性,明白的是心的运作
见证的是自性的初愿
——自此开启了真正的心愿之
创造模式。了解自己的心性
与本我同步就可以成佛
因为每个人内心皆具佛性

心智的诞生与进化

心智的产生,离不开
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协同合作。
其不断扩展的要素涵盖了感受、
主观性、基于表象的记忆,
以及将表象联结形成叙事的能力。
这种叙事能力起初是非言语的,
随着口头语言的诞生,
它巧妙地将言语与非言语要素融合。

心智的扩展还体现在发明和
产生智能性创造物的能力上。
这一能力为生物体提供了不同手段,
让它们能够有意识地把心智表象和
行为结合,进而为人类诊断出的
问题提供新颖解决方案,
还能为人类所展望的机遇构建全
新世界。

这种创造性智力,
带来了智能的加速发展,
使人类等众多生物体在日常生活中
能采取高效、快速且成功的行动。
它如同神奇的钥匙,
开启了生物体突破常规的大门,
推动着人类不断探索未知,
在解决问题和把握机遇中,
持续塑造和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

黑暗中的沟通智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的普及
极大地模糊了白天与黑夜的界限。
半夜里,我们能随手开灯,
手电筒、城市乃至更多乡村的路灯,
让许多人几乎从未体验过真正的
“黑暗”。那么,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
我们该如何对话呢?

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他人和事物时,
往往会被视觉误导。
我们会不自觉地打量他人穿着,
评判其说话时的神态和肢体语言,
进而依据自身的价值信念系统,
做出大量分析和结论。
通常,人们觉得能言善辩者
就是社交和职场中的沟通高手。
但黑暗教会我的是,
先学会“听”,
才能懂得如何“说”。

在黑暗中,若能适应,
反而能看得更透彻。
黑暗赋予人自信与安全感,
让人无需评判,消除视觉偏见。
此时,我们会明白要借助视觉
以外的感官。只有听得真切,
才能开启有效的沟通。黑暗,
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
促使我们摒弃视觉的先入为主,
回归沟通的本质,
用耳朵和心灵去感受、去交流,
从而实现更深入、
更纯粹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