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应对情境

我们愉快,悲伤, 恐惧,愤怒
惊奇,厌恶。还有一些行为与这
“情绪”相关,为次级情绪或社会
情绪的包括:困窘,内疚,嫉妒
骄傲;还有背景情绪的包括:
幸福,不舒服,平静,紧张。
它们的共同的生物核心是
集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神经
反应于一体的模式,发挥某种
调节作用帮助有机体维持生命。

情绪的生物学功能是双重的
先是对诱发情境做出反应,
动物是该打就打,该逃就逃,
该投入就投入,该追逐就追逐
人的反应基本相同。哺乳动物
基本上就是靠情绪来应对情境
人类的一套思维系统有所不同
就是你大脑的思考性评估。

再是对有机体内部状态的调节
比如据对外部情况的自动反应
改变心跳、呼吸和供血量
以支持有机体完成适当的行动,
当有机体遭遇某种情境的时候
进化已经以情绪的方式得出了
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方案。

媒介摩擦力使媒介持久

微信的兴起使电子邮件在消亡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免费的
如果你允许立即向100位最亲密
的家人朋友免费发送电子邮件
也许你可能不会滥用这个权限
但其他人可不一定,因为他们
可能与你或我不同定义“朋友”
100乘100便是一万成了垃圾
邮件,所以现在当你给招聘
单位发简历时,对方往往不
回复,因为他们很明白,你也
许同时向几十个单位群发简历

悖论是显而易见的
使用的媒介要成长扩张
你需要消除介质中的摩擦力
如果这个程序或app
不容易使用,难以操作
又不是免费的话
人们往往就不会去使用
但以后要是它慢慢变大了
变得有利润可图了
所以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它了
据报道,推特用户的流失率
超过50%。这是因为该程序
缺乏媒介中的摩擦力
人们太容易进入
也太容易出去
所以此时的媒介摩擦
奖励意图并造成稀缺性

追忆似水年华

对表象的情绪性反应可适用
于被称为感受本身的表象
例如处于疼痛的状态、感受
疼痛的状态可以被新一层的
加工活动来丰富,而这新一层
的加工活动是由我们用来回应
基本情境的思想促成的
这种分层感受状态的深度或许
是人类心智特有的标志
可能正是这种过程
强化了人类苦难的状况。

极端的人类例外论否认动物有
感受,对感受的科学研究却
反对这种看法,人类的感受相
比于动物失去其特有的复杂性
分层性和精细性,动物的感受
往往类似人类那样
人类的独特性与感受状态用各
种观念所建立的联想网络有关
尤其是与我们对当下时刻
和未来做出的解释有关。

分层感受支撑感受的理智化
数量巨大的物体、事件以及由
正在发生的感受所唤起的观念
极大地丰富了对驱动情境创造
一个理智描述的过程
伟大的诗歌依赖于分层感受。

带上你的心,分享你的故事

TED自1984年创办以来由
世界顶尖的思想领袖与实干家
分享其最热衷从事的事业
国内也出现了像一席听道等。
演讲平台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人上台演讲并
据说演讲要记住他们的内容
结果总是失败的
这不是因为人们要记的太多
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记忆。

在描述你过去的所为、当下
的行动以及未来的目标时,
你该谨慎小心,寻找正确的
词语,组建正确的句子段落,
观看精彩的表演,
看到没有记忆的表达,
演讲者的说话是发自其内心的
此用心去了解认识事物的含义
记住内容是其中的一半
而且远不够专家的建议是
不要记住你的演讲内容
要记住你的故事。

七个故事组成了演讲。
写个简单提示卡来提醒自己
记住每个故事的名字。
然后告诉我们七个故事。
做你自己即可。
我们不是来听你的讲话。
要不然可阅读备忘录可省
大量时间,带上你的心。
分享你故事的激情和感悟

探秘记忆:心智的奇妙印记

记忆,作为心智的显著标志,
遵循着特定的一般原则。
它所记住的事物,
并非基于分子层面的化学变化,
而是神经回路链条上的临时改变。
这种改变与感官的精细表象紧密相连,
这些表象既可能在体验中孤立出现,
也可能作为心智之流叙事的
一部分呈现。

为了实现表象的学习与回忆,
大自然在分子与细胞系统层面
给出了绝妙方案。
在系统层面,像表象记忆,
以及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场景的
记忆,都是通过将外显表象
转化为“神经编码”来达成。
在回忆表象时,
该编码能通过反向运作,
大致完整重构。

这些编码以非外显的形式,
表征了表象的实际内容与顺序,
并存储于大脑的枕叶、颞叶、
顶叶和额叶的联合皮层中。
借助神经索的双向层级回路,
这些区域与“早期感觉皮层”相互
连接,共同谱写神奇的记忆篇章,
让我们能够留存过往,
感知现在,塑造未来。

明天可能会更好?

这没问题,真的不是
问题是,“你现在打算怎么做
且进一步说:“你可愿意付出
多少努力和代价让它变更好”
如果你不愿意打算去做得更好
所有的事情可能还会保持原样

能够把变革力应用到产品
服务、行业和职业之中
变革是硬趋势
再创造是软趋势
变革不可避免的会发生
此时此刻就在我们身边
你可预见你所在的领域、行业
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中将会发
生的变革,并主动去适应它们
怎么做?通过重新定义再创造
不论你希望与否,喜欢与否
而再创造将由我们做主
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

对于多数住在北半球的人来说
夏天的第一天已悄悄来临了
如果你住在南半球就是冬天
季节变化给我们带来很好提示
也许说“现在会让它变得更好”
而关键词不是怎么变得’更好’
关键词是——现在和我
世外皆幻空物
只有这一刻,唯有我的心

生命命令:从起源到未来的奋进

在生命的神秘进程中,
内稳态宛如魔法,
蕴含着关键的生存指令:
调控新陈代谢、修复细胞成分、
遵循群体行为准则,以及衡量
内稳态偏离程度的正负标准。
生命命令还蕴藏着一种本能,
即在更复杂、更稳固的结构中,
寻求未来的安全保障,这意味
着生命始终不懈地投身于未来。

这种对未来的追求,是通过
无尽的合作与残酷的竞争实现的,
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真谛,
过程中还伴随着突变。
早期生命的发展,
为如今人类心智的形成埋下伏笔。
人类心智充满了丰富的感受和意识,
而由此构建的文化,又反过来
极大地充实了感受和意识。

具备意识和感受能力的复杂心智,
启发并推动了智力与语言的拓展,
催生了生物体原本没有的全新
动态内稳态调节工具。
这些新工具所表达的意图,
与早期生命命令一脉相承,
其目的不仅是维持细胞生命的延续,
更是为了让生命生生不息、
繁荣昌盛,不断迈向
更高的发展阶段。

使用适当的媒介

不管是80,90年代,还是当今
网络大数据时代整天都在沟通
我们可以购买邮票写信,按下
按钮,租房或使用电脑麦克风
根据需求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微信,头条,抖音,写博客
我们发明并使用了无数种方法
因为所有的媒介方法均能帮助
我们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如能接打电话不发送电子邮件
当电邮更有效时请勿发送文本
当备忘录能达到重点时不开会
当微信群里能交流就无需集会
当博客文章能吸引更多人并可
造成更大影响力时不发表演讲
当现场能更好演说无需写下来

你如何构建你所做的事情
告诉人们你不同只是个开始
展示你那与众不同的目标
但先不要问:“我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热情是什么” 
而是先问
——“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哪些信息,问题吸引我”
并朝那个方向迈出一步
迈出第一步,尤为重要
这项工作将教你下一步
需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在你的工具箱中构建工具

怎么赚钱的?

所谓利润,就是工人创造出来
的产品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如果工人把他创造出来的所有
价值都算成是自己的工资
那公司岂不是就无利可图了
劳动者可被轻易取代
工厂主追求的是尽多的利润
如找到可以接替这个工人干活
的人越容易,那么你就可付越
低薪水给他。付给工人的薪水
越低,你自己赚的钱就越多

近300年来一直是这样
的工作方式:工厂主们需要的
是听话、廉价的、可被替代
工人操作能带来高生产率机器
工厂创造了生产力
生产力又带来了利润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者和
资本家,在寻求可把廉价劳动
力转化成高价值产品的方式
如果给每天挣100元的工人配
高效率设备、运转良好生产线
再加上一份详细操作手册
那赚到手的钱是你付给工人
工资的5倍、20倍甚至更多

混乱无序的现在

我们每天总会有天气的预报
你在听的歌将在5分钟后结束
惊人的新闻故事将改变现状
你会在微信里得到没想到反馈
人们很容易想象事情平静下来
社会舆论会有一个中立的立场
且这一切的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如果有确定性就有某种现状
在商业、政治或社会环境中
现状并不意味着任何改变
事情没有变化都不会发展。

通过寻求确定性最终陷入停滞
如事情停滞会感到无聊和焦虑
如果事情像目前大数据互联网
冲击发生得太快
你会迷失在信息的漩涡
而无法平衡来处理它
漩涡是正常的,一直都是这样
没有’永远’。 唯有变化
唯有混乱无序的现在。

当你的内心明白了
你本质是完整无缺
你才会果断地灭掉
一个心叫做得失心
患得患失、爱憎喜恶
恰恰反映大脑的匮乏感
这样就可以给每一个个体的
机会找到这个整体性的自己
找到人间一辈子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