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着于如何实现,而是融入“无限场域”

平息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
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负责
持续维系你的自我叙事、
身份认同和“分离感”。
冥想的目的不是“清空思绪”,
而是消融“分离自我”的边界。
脑部扫描显示,
冥想时,维系“分离错觉”
的神经网络会逐渐消融。

从“粒子态”转向“波动态”:
处于“粒子态”时,
你被局限在时空的某个特定位置;
处于“波动态”时,
你以“纯粹潜能”的形式
存在于所有可能性中。
如何实现这种转变?
放下对特定结果的执念,
对所有可能保持好奇;
从“已知”转向“探索”;
从“固化”转向“流动”。

实现心脑“协同共振”:
心脏产生的电磁场强度是大脑
的60倍。当心与脑达成协同,
你的身体会形成一个“统一场”,
直接与“量子场”对接。
这就引向了“虚空”——
大多数人恐惧它,
神秘主义者却渴望它。
“虚空”并非空无,
而是“创造的子宫”,
是所有可能性在化为
形态之前的栖居之地。
要接入“场域”的创造力,
你必须愿意进入“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