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我边界,实现深度融入

面对“如何融入”“怎样打破
固化自我边界” 的疑问,
首先需厘清 “固化” 的根源。
我们感知到的 “分离”,
并非物理层面的隔绝,
而是源于认知层面的局限 ——
由信念、身份认同与自我
叙事交织而成的思维框架,
让我们产生“自我与场域割裂”
的错觉。

我们秉持的观点、认同的身份、
讲述的自我故事,如同牢笼的
栏杆。这些栏杆并非全然负面,
它们是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
必要设定,帮我们建立基本
的认知秩序。但当我们渴望
连接场域的无限潜能时,
就需要打破这种固化,
让自我变得 “流动”,
主动走向 “融入”。

融入绝非 “失去自我”,
而是回归真正的自我——那个
未被标签和限制定义的本真状态。
当我们真正融入场域,
不会变得 “空无”,
反而能与万物相连,体会到
“不是沧海一粟,而是粟中沧海”
的境界。此时,原本困扰
我们的问题会自然 “消融”,
因为问题只存在于固化的身份
认知中,而在场域里,
只有寻求平衡的能量、渴望
表达的智慧与期待成型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