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识”的产生

真知不是通过学习来的
是当你的心与源头共享时而知
真知不是“识”上的知道
识只是概念、判断和定义
真知跟“识”没有任何关系
源头大道知道存在的真相
超越知见,超越定义
这个存在是无限一体的存在
真相是无限而一体存在的
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
不是个有形有相的东西

大脑的概念,识是有限的
真相是明心见性,是无限的
“识”不可能知道无限的
我们所谓的知道都是“识”
用“识”知道,是间接知道
就像是“橘子是甜的”和你吃
一口那个甜的滋味是不同的
当我们还在“识”层面交流时
约定把那种滋味叫“甜”
这就是在用“识”的交流

在人间心灵分裂成了一个个
独立的心灵,没有直接交流
我们倾向都等同于身体
但因为我们又是一体的
必然出现在一个世界
出现在彼此的缘分中
却又没有直接交流
于是就有了间接交流
这是语言和“识”产生的原因

生命的自觉进化

投资自己的成长是最佳的决策
当我用“进化”一词来描述我的
世界观时,并不是在自然选择
繁殖和变异的生物学上用这词
一些人似乎对这词会感到困惑
智慧圈是我们集体知识和智慧
人类的终极智慧就是帮助我们
认清生命和宇宙实相的内和外
这内和外两重大天机的智慧
如今“发展”速度远快于生物
实际上人类正进行的生物进化
是如此之慢以致与智慧圈的
发展速度相比几乎没有关系

投资自己增长是你的最佳投资
不要认为此选择是自私的追求
恰恰相反,事实上这是你可以
帮助他人的最佳方法。如你觉
得自己现在对其生活贡献不大
请不要为之奋斗也不要否认只有
很强大力量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反请向内转而对自己进行工作
连接心灵,直到你成为内心的
那会自动表现出良好身份的人
克服恐惧,其余一切都很容易

打破认知囚笼,正视信息与自我

我们自认为熟知的外部世界因果逻辑,
实则满是虚幻的自以为是。
人类往往难以认清自身的无知,
长久困于“回声室”般的同温层,
身边是思想相近的朋友,
接收着迎合自身观点的新闻信息。
各种信念不断堆砌、强化,
却很少受到批判、挑战与质问。

我们对熟悉事物深信不疑,
全然不知自己的无知程度,
也难以洞悉生活世界的不确定性。
总是高估对世界的认知,
却低估事件的偶然性与可能性。
信息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其在流传中产生的扭曲超乎想象。
可我们的心理预设,
却总依赖这些极不可靠的信息源,
构建自我认知、判断与推理,
进而做出决策和选择。

这种无意识的认知局限,
我们对此常常毫无察觉。
让你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
我们应打破同温层束缚,
主动接纳不同观点,
审慎对待信息,
反思自身认知过程,
从而更客观地认识世界,
做出更明智的抉择,
不再被自以为是的认知蒙蔽双眼。

故事与事实:打破虚构与真实的迷思

大脑编织的思维故事,
大多是虚构的。不妨想想,
一幅出自大象或三岁孩童之手
的超现实主义画作,
其美丽会因此减损吗?
GPT-3撰写的关于现实本质的
文章,会影响其价值吗?
幽灵作家创作的书籍,
就不值得一读了吗?
这些可不只是哲学层面的探讨,
它们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无端揣测其他创作者的
意图,认定一切都是虚构的,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计算机的
创造,都不过是神经突触放电的产物。
为了满足自我和维持生计,
我们编造出形形色色的故事。
事实上,
事实并不会阻碍好故事的诞生。
一个好故事,能触动人心、
引发共鸣,它扎根于我们的情感,
历经岁月沉淀,来之不易,
始终陪伴着我们。

若用事实去反驳一个故事,
往往难以成功,除非这
些事实能成为新故事的基石,
比如基于证据或更具说服力的故事。
做出改变的关键在于,
不能让无意义的虚构故事
掩盖了真实的事实,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在故事与事实之间
找到平衡,更好地理解世界。

思考抵触外部改变

思考不是客观,开放的过程
就像可以察觉到的行星的
运动一样,如果是的话
那我们只要简单基于“事实”
去评价数据,权衡各种证据
做出合理的决定,但生活不
是以事实和现实为依据而是
基于个人头脑中实像为基础

印象是通过许多个人在生活
中所经历的聚合而呈现出来
通过不断转移感性的视角镜头
内在剧本故事注释后主观打造
每个人的头脑就像是天主教堂
它历史悠久可抵触外部的改变
尤其是那些会威胁其已经由
多年建立起来了秩序的变化

这就需要豪放大度,开放
的无需判断和自我努力
充分赋予自己的过程
集中此时此刻的经历
而不需要弄清楚这一切
或理想成功的愿望
可是这做法是与如今普遍的
痴迷目标的文​​化相对立

靠焦虑燃料的时代精神
是吸吮激情出来的人
这正是许多焦虑的症结所在
我经常面对自己琢磨为何这样做
其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都是谁在做出这个决定?

每一刻都是新的

与其一直生活在你的头脑中
欲控制环境,不如坐在垫子上
而不是需要事情朝着某个方向
发展,或者微观管理“生活”
向真相敞开心扉。提醒自己
这一刻,每一刻都是新的
当你全然允许“新的”时侯
空气中就有希望、信任
愿每天都怀着“新鲜”的心情
因为每一次太阳升起
我们都会进入另一个循环
有机会在看不见的领域中觉醒
这样当太阳再次升起时
一切看起来都是新的

当生活压力很大,冲突不断时
很易陷入生活,将自己视为个体
而不是本我,当练习身体觉醒
便打开了人类体验的内部
让更多的东西展现出来
更多的我们是谁,会以优雅
的姿态展现在生活的表面

打开你的心,当背靠脊椎时
通道会自动打开
这让你感受到无形的能量体验
提起你的心,收缩你的喉咙
卷起你的眼睛,感受眼睛后面
的张力,轻轻挤压你的肩胛骨
当你向更多的自己敞开心扉时
就会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真知与识:探寻生命本真的密码

唯有通过与生命源头的深度融合
而忆起的,才是真知。
真知,独一无二,
足以取代识的存在,
在真知的领域里,
识毫无用武之地。
我们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追根溯源,皆源于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
我们无法脱离道去了解自身,
道亦如此。
当下正在发生的结合,
便是我们存在的核心。

从未有生命能脱离这种结合而存在。
自性并非概念或思想,
唯有在伟大的结合中,
灵性方能催生真知。
真知,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知晓,
没有确切的定义,
它是与生命源头交融的独特滋味,
其本质就是结合本身。
只有持续保持这种结合,
才能不断领悟。

识,仅用于认知物质世界,
它能进行认知和判断,
却并非现实的本质,
只是遗忘了真性的那部分后天意识。
这部分意识需被遗忘,
我们才能与大道同频。
世间万物,但凡被创造,
皆为了与源头结合。
意识可通过多种形式与源头本我融合,
比如以人的形式与元神结合。
宇宙众生皆具佛性,
在未结合之前,
都处于被造状态。
道,守护着真知,
而我们则感知着幻的存在。

物质的本质是灵性

量子不确定性告诉大家
——物质的本质是灵性
不确定就是它的自由度
就是它的灵动性,不确定
量子多态、量子隧穿

你在这世上拥有的一切都是暂
时无常的。仅是一种或另一种
方式,最后将从你生活中消失
如本质上是物理的那就无常了
地球的所有资源最终将被耗尽
你的身体也是暂时的,可预料
已知的宇宙本身将最终终结
损失消耗是生活故事的一部分
当我们失去对我们有价值的东
西时才会加深对其价值的理解

问题是我们没适当欣赏有限资源
将油抽出地面用它地球不在乎
我们真的在欣赏地球给的东西
你可意识到生活中所有“东西”
都是大地的礼物。你实际上是
在身体上穿一块大地,现在意
识到所有这些都是暂时的可能
会在死亡前或死亡时失去它
损失的伟大故事是此物理现实
中的一切最终会从你手中夺走
那么——你是接受还是拒绝呢

远离虚假灵性“陷阱”

科学家历经十多年研究发现,
简约的理论能够解释身心疾患的成因。
首先,
许多疾病源于人们未察觉的压力;
其次,
身体问题往往始于能量层面;
再者,
心病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最后,
心病又起因于破坏性细胞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看,
“破坏性细胞记忆”多在0-6岁形成,
是经验积累而成的惯性模式。

所以,
我们要察觉身心的惯性运作方式,
通过不断深化自我认知,
成为懂得自我疗愈的养生行家。
然而,若只是寻求精神上的安慰,
不愿下苦功夫实修,
就容易落入灵性“大师”设下的
陷阱。这些“大师”声称,
只要相信就能心想事成,
靠肯定语态创造信念,就能
奇迹般获得豪车、财富和地位。

但事实是,这种奇迹从未出现过。
唯有静下心来,
全面了解问题的真相,我们才能
真正解决身心和灵性层面的困扰,
收获持久的健康和幸福,
而不是被虚假的承诺迷惑,
浪费时间和精力。

完美的目光

完美的目光所代表的就是
——明明我周围确实是有
一些让自己不如意的地方
那怎么来调整自己的频率目光

完美目光不是去找到完美目光
是看到不完美都是小我的解释
它不是一个点,是一切
你要找的不是完美
而是一切完美的判断都是幻
如果你此刻祈求圣灵,源头
但圣灵没有来找你
那只有一种可能——你的小我
还没有放下,因为圣灵比
你想要他教你更想要教你
但是你还在以小我为师

你得亲自去认证,去发现
当你以为走投无路的时候
真的放下,看看会怎么样
在圣灵眼中所有境遇都一样
不像小我,有的境遇能帮你
好像能帮你解决得稍微好点
而有些境遇就没有解决办法
但是圣灵不分,不走这个法则
哪怕下一秒要死,连到圣灵那
你的死也是平安无悔的走
始终没告诉你真知、爱是什么
一直都在讲什么不是真知、爱
认为自己没达到“启示”
是根据什么,是外在衡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