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阴修

阴性能量是我们的潜意识
居住在阴中,跟随外界的移动
而外在的行为通常充满阳气
虽然你可能会稍微吸收一下
但你感觉不到,因为你是阴阳
之间那永恒舞蹈的平衡支点
所有的武术都是为了培养阴
但我们经常不由自主地从阳
那获得的力量和能量所诱惑

缺乏阴的世界不知道如何培养阴
我们的行为是与阳结合在一起
只会导致更多的阴不足
这在武术家中很常见
他们只被这门技艺的阳气吸引
一个在任何一门手艺上过分
自律的人都会有僵化的头脑
这种僵化的思维经常在交谈中
难以流畅,难以深入倾听
其他人没有等待轮到他们发言
的阳气习惯。你会在这种人
身上感受到这种明显的紧张感
与其说是在他们的姿势上
不如说是在眼神和言语上
他们的言语中有明显的僵硬
因为过于自律。过度分析思维
此头脑是僵硬的,以致这种人
的积极性也带有虚伪的味道

人生电影:意识与体验的舞台

“人生电影”这一概念,为我们成长的初始环节——经历与体验,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加速作用。实际上,并不存在一部客观的电影。每个人所“放映”的电影,都与他们的意识广度、体验和阅历紧密相连。不同的共鸣点促使人们分享对电影的感悟,电影因此成为一种交流的媒介。每个人看到的电影,实际上反映的是其内心视角所编织的剧本。
大脑中的电影是意识流的呈现。在每个人的意识中,都有一块屏幕。当你思考时,你既是思考的主体,也是看到屏幕上影像的观众。这就像电影中一幕幕的场景呈现。古代人未曾看过电影,但他们内心的“想屏”始终在播放着自己的“脑内小电影”。
你的觉知,就像是屏幕上的光。在日常思考中,你的念头升起又飘过,恰似舞台上的演员来来去去,演绎着各种各样的人生戏剧。别忘了,舞台上的光亮,正是当下觉知所感应到的世界。

人生如戏,梦是心灵的放映

看电影时,投影机射出的光,
恰似你的心愿,
而光的源头本我意识,
照亮了整个观影过程。
光穿过底片,
即你的信念系统,
幻化成光影流,在屏幕上
构成精彩纷呈的电影效果,
这屏幕就如同你的意识流,
由自我构建,有着局限,
只能在单循环中反射。
正因为这种内在性,
心灵为了交流,
投射出物质世界的剧本。

从梦境分析中,
你会发现心灵的神奇之处——
它能同时兼任编剧、导演和演员,
无需任何技术手段。
大脑“想屏”的功能,
衍生出长镜头、特写、
俯视等电影拍摄手法。
心灵内部高度协调,
分工明确,导演、编剧、
演员的工作可以同时开展,
且配合默契。

梦境中,这些角色完美分离,
演员浑然不觉这是
自编自导自演的故事,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你沉浸在梦境内容中
并深信自己的判断时,
这些判断就成了你的全部认知,
而这所谓的“全部知道”,
恰恰屏蔽了导演和编剧,
即你更深层次的意识,
让你忘却了人生这场大戏的本质。

内心的力量:超越思维的束缚

在我们深处内心,直觉的感受往往比头脑中的思考更为重要。你或许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对某件事渴望已久,却因大脑中的观念而迟迟未付诸行动。如果你尚未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被过去的经历和思维模式所限制,那么当你面对朋友时,他们看到,的是你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

然而,当你摆脱了贫乏、无力、虚弱和疾病的状态,站在富足、强健、宁静和繁荣的彼岸时,你的朋友们会立刻察觉到你的变化。你将从自我设限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你的行为将充满力量,你的生活将充满祝福。

你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关键在于亲身体验和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去暗示、强化、领悟和提升自己。当你真正做到了这一切,你便超越了思维的局限,获得了彻底的解放。此时此刻,你已自由。

生命真谛:超越有无,回归本我

生命,是一场无始无终的奇妙旅程。组成生命的细胞,生死并存,就像那随风飘落的枯叶,曾是充满生机的绿叶,其中蕴含着无尽的爱与无法估量的美。生命中既有孤独带来的悲哀,也有独处时的狂喜,它深邃不可测,远非头脑能够理解。不管我们是否察觉,生命都在不断扩张、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所有生命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你我之间,彼此交融。当我们以为时间与空间真实存在,把生命的影子误认作生命本身,忙着丈量影子的长宽,试图厘清无知,却忘了生命的本质。其实,关键不在于前行与否,而是放下那本不存在的旅程。

只有放下大脑预设的剧本,去做内心真正想做的事,与内在本我和谐同频,才能知晓生命存在的真正喜悦。勇敢地与不完美的混沌未知世界共舞,我们成为自己,只因这样的生命快乐且充满意义 。

活出你的精彩

你可记得——生命初始设置是
充满活力,扩展,展望未来
把握确定已知又迈向未知之域
展示生命的完整性,生生不息
这是我们的远古祖先血统
在恶劣条件幸存延续的原因
他们忙着磨石头和囤积食物
面对生与死,病和痛,闻到
花香,喝酒取乐,谈笑八卦

网络数据世界痴迷计划
把人锁在躲避生命活力工具监狱
放下不断的想知道的预测
而是愿意体验生命的不可度测
别让你自编的思维剧本破坏之
否则就像从来没达成开悟的僧侣
开悟是彻底消除对如是实相抗拒
终结自己大脑的故事剧本
当你的分离感、自主感和控制感
减弱时,不确定性就会消失

如果我们执着于确定性和安全
就必须满足习惯沿着地面爬行
困于剧本思维而永远无法飞翔
让我们从确定的地面上站起来
拥抱狂野的美丽,神秘和未知
活出你的精彩

讨厌事情的进展

其实,我们不讨厌事情的进展
我们只是太执迷于日常的惯性
不喜欢进展带来的变化
因为变化会破坏我们的惯例
技术的变革也带来不确定性
生命机体努力维持细胞的平衡
大脑需不断的评判以做出预测
 
回想一下你的童年
记得冬天看到一片茫茫白雪
覆盖的景观,你兴奋冲出门
最先走向学校的路上
双脚来去走出了弯曲的路径
同时附近的下个小孩按你已
踩好不太明显的雪“路”行走
接着有更多的脚步固定下来
更多的加入上课行走的小孩
最后有了旧的精确定义的路线
 
看看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当想同样的事或重复执行任务
你正开发并固定你的神经通路
像在雪路慢慢变成舒适的路线
习惯思维是阻力最小成型的路径
要消除此习惯思维方式真不容易
需集中精力走出大脑的惯性惰性
从规范现成的框框中偏离出来
让你的大脑潮湿寒冷,不舒服
这都是你很不愿意面临的挑战

缘木求鱼

一旦你的思维方式是有相具体
对立,非黑即白,僵硬的
那你的编剧连着的是分裂剧本
那么光松动你的看法还不够
还要考察最深的编剧和导演
要导演什么样的人生电影
这是最关键的,修行上叫心性
人的心性决定他修行的方向

生活中为更好和导演编剧交流
就试着多活在拥抱未知和交托
你可以有美好的憧憬
但不要把它具体化否则会失望
你要创造的人生不是你想象
中的自己,而是当下的自己

将你的普通梦转化为清明梦
最关键的点——梦中覆盖
你真知的是——你的判断
只要对梦中的发生一判断
你知道的就是自己的判断了
你的起心动念、发愿、动机
看法才是和真正的自己在一起
当你活在回忆和假设未来中时
你并没有活在真我层面
重点体会本体感,第一步感受
你永远不是你想象中的你
因为你本身是快乐、喜悦
最高的价值和具最深的意义

先入为主的预测

聪明人容易干蠢事往往是因为
大脑固有的先入为主的“预测
评判影响削弱对感知信息的观察
威廉·布莱克曾经这样说过——
如感知之门得清净,世间万物
会以原本无尽的姿态呈现给你
但人们自己关上这扇门
直到通过狭窄的裂缝看到一切
用双眼五官,一团肉乎乎大脑
去感知到外界无尽的宇宙

工业系统在可预测性蓬勃发展
它理顺了供应链,提高了效率
明天就像昨天一样更快更便宜
突破创造力并非来自可预测性
而是来自与未知想法和
声音的不可预测的交互

生活痛苦和混乱主要的根源
是我们过分看重一种永久状况
与另一种永久状况之间的差异
贪欲的根源是
过分看重贫困与富有间差异
野心的根源是过分看重私人
身份和社会地位间的差异
虚荣的根源是过分看重平庸
和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异

化虫为蝶

与既有的现实斗争
你永远不能改变什么
要想改变就去建立全新的模式
让现有的惯性模式变得过时
猛拉自己衣领,离开舒服的沙发
跟随内心激情的呼唤
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建激发
社区人们的归属感而成为
你的“自己人”帮“自己人”
解决问题,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要解决当今时代那些令人生畏
的问题,我们需要新型的公司
更有意义的商业,灵魂的学校
更有成效的非营利组织
打破框框勇于创新的人都有
可能碰到阻碍并被称为
理想家或傻瓜,我们并非像
树木一样连续不断地生长
而是以突变的形式来进化
——毛毛虫变为蝴蝶

人们被自己的欲望剧本所蒙蔽
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
眼睛是帮你达成愿望的工具
而你为聚焦能力付出的代价是
对其他一切失明而看不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