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现实与个体“本质”探讨

每个人不仅生活于各异的周围世界,即本位现实之中,而且其内心的各个自我,也分别处于不同的现实隧道。人类所感知的宇宙数量,远超地球上的人口数量,是其数倍之多。如此一来,人们有时竟能相互交流,着实令人称奇。

量子力学表明,每次对电子进行测量,它都呈现出不同特性,甚至可以说它并无固定“本质”。神经科学也有类似发现,例如周二的小王与周一的小王,其“自我”可能存在差异。早在神经科学诞生前,佛教徒便提出类似观点,即小王并无“本质”。

如开篇所提及,存在主义的核心主张“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人没有既定“本质”。如同电子在不同信息系统间跃迁,若未细致观察,人们才会误以为有一种恒定“本质”贯穿所有变化。实际上,无论是微观的电子,还是宏观的人类,其特性与所谓“本质”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也应基于这种多元且变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