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应求

正义与尊严经常供不应求
你永远不会后悔为他人提供尊严
我们很少遇到麻烦,诸事顺利
因为我们过分伸张正义和公平感
不只是我们,还有在哪里工作
我们都会影响其他人
公司和政府不过是人。
每天我们都有机会
成为自我的更好版本。
但在我们认为没人在看的时刻,
当赌注很高时
我们常常会忘记,
记住:正义与尊严不仅代表他人。

为人们提供以我们希望被对
待的方式得到对待的机会
也使我们受益。它会翻转
今天价值不是通过填充广告位
创造的,而是通过连接创造的
由人创造组合。由观点,背景
和动机的多样性带来的魔力。

连接导致思想,解决方案和突破
错误的说法是:“我没有足够
的东西,你没有任何东西”
正确的更真实地说:
——“我们可以共同创造
更好的东西”
我们知道这是正确的做法
这也是聪明,理智的事情。

先知道答案

在提出问题之前要先知道答案
审判时盘问的第一条规则是
你不要问自己不知答案的问题

咨询是有地方可循。追求科学
发现和学习的询问至关重要
但查询几乎从来都不属于演示
文稿,演示文稿的存在是为了
传达你已经知道的内容
而不是发现新的内容

所以喜剧演员往往会在小型
俱乐部先尝试新的节目材料
同样,你应该在进行求职面试
之前就尝试一下求职面试答案
同样你不应该轻易在要推出的
新卡车的窗户上扔钢球
除非你真的肯定玻璃不会破裂

当开始放下答案就会开始显现
答案并非我们的创造之物
从问题产生的那刻起便存在着
可能性与丰富联系在一起
认为在好地方,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现在不可能做很多事情
但事实是。我们可能并不
总是能够选择会发生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
可选择的最小可能性是什么

文字:改变人类的双刃剑

文字深刻地改变并延伸了人类的发展,
这并非仅因它让人具备阅读能力,
部落文化与书面语言已共存数千年。
其中,字母文字与古老丰富的
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化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的书写文字是感官的延伸,
借助图像意念表达现实,
所以需要众多不同符号,
才能涵盖社会各方面。

而字母书写大相径庭,它用语义
无意义的字母对应无意义的声音,
像英文仅26个字母,
就能基本囊括所有意义与语言。
这一成果虽让视觉与声音
从语义和情景中分离,
使语音化为可见文字,
却也在人与事物间竖起屏障,
在视觉和声音间制造二元关系。

这种分离将视觉功能
与其他感官的互动割裂,
致使感官体验中最生动鲜活的部分
遭到排斥,进而造成无意识的萎缩。
最终,感官平衡以及由此带来的
心理和社会和谐被打破。
文字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

是时候了:停止寻找捷径

著名的厨师知道菜何时可装碗
知道温度或香料的变化都会
使其菜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朗朗知道哪种钢琴调律已完成
更多调整都会使它减少而不是
增加,当我看乏味电影
阅读在线杂志不愉快的部分
或从事令人难忘服务时,
我想知道他们当时是否在决定,
“我没时间了,所以做完了”
很明显,这不是有用的标准,
把与自己有关的事做好,
把每一件需要做的事都彻底完成,
需要做到的技能都按要求做到位。

是时候离开社交媒体旋转木马
其速度转的越来越快且更快
但始终无法到达真正想去的地方
停止不停的喧嚣和打扰,
停止发送垃圾信息,无聊点赞,
停止为普通空虚的民众制作。
普通廉价的东西了,希望你可
以收取比商品价格更多的费用
停止乞求你所涉及的陌生人或
朋友成为你的客户,不再对
你的工作收费感到不安,
停止寻找捷径,唯利是图了
开始连接本我,
坚持走一条长而可行的道路。

隐藏变量与无形世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二分法,与之相似,现代心身医学趋向于消除“心灵”和“身体”的界限。而玻姆的模型,同样对传统“意识”和“物质”的二元对立形成了冲击。

在非局域的隐秩序里,信息并不具备确切位置,而是以“渗透”和/或“超越”的方式存在于所有位置。这种无位置的信息,与诸多宗教和哲学概念极为相似。印度教中的神——梵天,中国的“道”,及佛教里的“佛性”,若承认这些概念蕴含意义,它们都指向了无位置的信息。

佛教徒反复解释“佛性不是‘上帝’”,这常令西方人士困惑,他们难以理解一种不存在“上帝”的宗教。然而在吠陀印度教中,梵天既无西方“神”所具有的个性、位置、性情(或性别),且如同佛性,似乎都象征着一种非局域的隐秩序,或者说一种无位置的信息。这反映出在科学理论发展的同时,不同文化下的古老宗教哲学概念在对世界本质的探索上,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 。

孤独沉默,开启觉悟与身心滋养

孤独沉默,
是通往察觉觉悟的重要途径,
修行者将其称为“内观”,
即“去察觉”。
要提升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
就得留意身体的感觉和情绪,
不逃避、不强行改变。
然而,这种练习颇具难度。
当排除外界干扰深入练习,
修行者的其他感官会显著增强,
视物清晰、活力满满,
听觉也更为敏锐,
能捕捉到平常听不到的声音。

沉默还能增加新奇想法的迸发。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长期承受噪声
压力,易引发焦虑、抑郁,
噪音还会分散注意力。
因此,要在生活中为无所事事、
沉思、安静发呆留出空间。
习惯性冥想能减缓灰质衰退,
抵御大脑衰老。
哪怕只是5到20分钟的完全沉默,
也能放松身体,抵御慢性压力,
助力大脑在学习和记忆处理区
域产生新细胞。孤独沉默,
不仅是心灵的修行,
更是对身心的深度滋养。

迈向可持续:提升旧系统成本

如今,大家都在追求可持续性,
但变革往往在现状成本大于
变革风险时才会发生。所以,
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提高代表
不可持续现状的系统的成本。
科技公司常常抗拒新形式
和新交易方式,
而非与之共同引领发展。
强大的文化力量也总是
竭力维护自身等级制度,
不愿思考如何与新制度共同繁荣。

我们想要的和我们认为获取它的方式,
往往不是一回事。像失败的
教育体系、导致肥胖的产生系统、
能量系统、运输系统以及
医疗保健系统,这些都不可持续。
虽然讨论光鲜亮丽的新可持续
发展系统看似更具“创新性”,
但在我们正确处理变革方程式之前,
必须先提高那些承载着过去
沉重负担的不可持续系统的成本。

只有让不可持续的旧系统付出
高昂代价,才能为新的可持续
发展模式腾出空间。
通往可持续性的道路,
始于对可持续性的清晰认知,
而提高不可持续系统的成本,
就是迈向这个目标的关键一步 。

鲦鱼效应

霍斯特“鲦鱼效应”说明了
公司和单位内的群体具有定性
思维和惯性行为的特征
具有此效应的群体有利于组织
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但定性思维和惯性行为又是
创新和进步最顽固之敌。

在企业管理中身居高位的领导
管理者该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管理者像水中一群鲦鱼的首领
指引整个团队向一个方向前进
决策者出现失误,那肯定会
影响整个团队工作效率和成绩。

通常如下属觉得一项工作没劲
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领导较差劲
学生不爱学习是老师讲课问题
权威者带着傲慢、自负
认为自己是万能的
超能的,在上施舍者
相信自己是无偏见
永远是正确的。
他看不到问题的真相
听不进不同意见
在家长制的环境中
无人敢给他指出,
那是局限和偏见

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
需要有合格的领导人
面对事情能临危不乱
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理智换脑思维,设身处地
敢于创新和尝试新的领域。

打破认知定式,拥抱多元现实

我们常常以为所见即所得,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实际上,世间没有绝对的“是”,“现实”本就多元。美国量子心理学家罗伯特·威尔逊深刻地指出,每一次感知本质上都是一场基于无意识概率评估的“赌博”。生活中每个人的体验其实仅仅反应了现实的“一些但非全部” ,作为众多可能性中的其中一种!

这就提醒我们在交流中应更多运用“也许”,减少“是”的使用频率,同时接纳“好奇心”——也就是对新奇事物的热爱,无需预先设定事情的结果和走向,以此提升交流精准度。我们深受习性的固定,许多感知深受先入之见的影响。只有那些能够经受经验检验,被判定为真或假的陈述,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这启示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可能被固有观念左右。当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事物,用更具弹性的语言交流时,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复杂多元的现实,避免陷入片面认知的陷阱,更准确把握世界的真实面貌 。

新时代的网络效应

微软、微信,脸谱、优步
推特、这些世界最有影响力
最突出的公司有一些共同点
其在很多方面都非常不一样
但是有一项属性定义了他们
且是他们取得成功背后的基础
当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会随着
其使用增加而变得更有价值时
这个属性就是——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产品业务中的机制
有网络效应,每多出一个用户
都使公司或个人的产品,服务
和体验对其他用户更具有价值
网络效应之重要,是因为它们
是数字世界中最好的防御形式
也是除了品牌、嵌入和规模。

当今网络创造价值的最佳形式
过去几十年来网络效应创造了
科技行业中的绝大部分价值
因为数据科技领域中许多赢家
通吃的公司均由网络效应推动
已触及或即将触及每一个行业
是一种表面上看似
简单的复杂现象
是企业能否基业常青的关键
是在数字世界建立
可防御性的头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