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能与量,探寻内在本质

生命与大自然,
是 “能” 的本真存在,
而我们为 “能” 赋予了
各种 “量”,继而开启
“能和量” 的探索游戏。
这一过程,正是理解粗糙物质
与微妙能量如何通过不同能量
秩序相互连通的桥梁,
而你,就是这座关键之桥。
它依循自身智慧,
朝着自我组织的方向生长。

然而,
当我们过度专注于外在世界,
秉持自我中心的思想,
便会与真正的内在本质失之交臂。
自然兼具静态与动态,进行
选择的自然环境也在持续变化。
一体性并非只是抽象概念,
而是存在层面的真理,
相比之下,
个体性只是静态的概念。

在思维的运转中,
不要强迫自己停止头脑活动。
因为头脑中的三个踏板都如同油门,
没有一般车辆的刹车和离合器,
无论踩下哪个踏板,
头脑的运转只会不断加速。
无嗔的状态往往缺乏活力,
我们所追寻的满足感
本质上是一种感觉。
但倘若你不再过分关注它,
思想便会逐渐消退,
让你置身于丰富且
充满活力的动态之中,
去感受生命与自然的本真。

技术设计:莫让短视破坏长远

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很多人
只聚焦于业务定义的成功指标,
却忽视那些难以衡量却反映设计
后果的影响。过去,
遗产是传说中的珍贵之物,
如今在技术范畴,
却常沦为无人愿继承、
无人想支持的过时存在。
曾几何时,我们为追求利益,
以各种手段设计产品的可处置性,
规划淘汰策略并降低成本。

结果,大量难以降解、
价值难估的垃圾堆积如山,
带来危害与不安全因素。
好的设计,
本应源于对设计背景的深刻理解,
我们必须承认,
自身的背景责任感不应局限于
规范所定义的狭隘范围。
技术虽让产品价格低廉、发布便捷,
但我们不能因此短视。

必须牢记,不能指望世界
其他地方来继承和清理我们
因短视规范所遗留的问题,
这只会让我们显得愚蠢、无助,
声誉受损。为人文体验而设计,
才能改变这一局面,
让技术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
兼顾长远影响与社会责任,
创造真正有价值、可持续的产品。

多少才算够?

生活中不要总是想着解决问题
而以一种新的好奇心和对你身上
存在的问题的敬畏之心进行冒险
这些问题存在于感兴趣的世界上
重要的是要清醒地意识到那些
我们被训练去问、交换的问题
——我们本能地问的问题
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中,不适合
有一个需要重塑的世界,不是
流利回答直率、物质主义的问题
什么?多快?多少钱?
而是能学会在这个组合中加入
道德想象的问题:比如“为什么?
“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和“到底多少才算够?”

我还把解决这些问题视为一种
实际的生活锻炼和精神训练
提出在你的生活中滚动的问题
或者在什么是个人的、公共的
或文明的边界上滚动的问题
写下来磨练它并对其做出承诺
在你的生活中把它放在肩上
看看它邀请你去看什么
去走向或远离什么
如果你忠实于生活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会忠实于你,试一下

对待抱怨

当你抱怨时是利用自己的力量
来增强和放大你抱怨的内容
你在为不需之物提供更多能量
你抱怨的越多,你将继续吸引
并创造类似的负面情况的机会
也就越多。

你对向你抱怨自己的生活的人
有何感想?你对他们很同情吗
你为他们感到可惜吗?
如果他们持久保持下去怎么办?
有时你是否不希望摇晃它们
并大声喊叫:“行行好
请你不要再像苦瓜似的抱怨”
尝试为自己的生活承担些责任
去做一些有关你的问题的事情
停止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如果你是那样的话会很幸运,
更普遍反应是不承认抱怨是什么
对自己的生活发表负面评论
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而你则可能不会注意到它
抱怨已成为互动中可接受
的“正常”部分,
但事实是极大的弱化陷阱
学会认识到抱怨是疾病
并在遇到它时积极对待。

信息时代,如何赢得他人关注

当你阅读这篇文章时,说明它突破了你内心的筛选机制。你可能因订阅我的博客、朋友推荐,或搜索偶然发现。不管怎样,你能看到,是因为你自主选择,而非仅仅是我与你建立了联系。

同理,你想接触、引起共鸣的人,也在时刻筛选信息。从微信新添加的联系人,到潜在客户,他们都在决定谁值得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关注。所以,我们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突破筛选,更要思考怎样才能值得他人投入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

现代生活中,我们更注重便利,甚至为了节省点击次数,就轻易地出卖隐私、违背文化道德标准。媒体数量众多,看似能听到各种意见,但实际上,人们听到的内容往往是重复的。这篇文章,正是一个探讨这一现象的契机,我们需要认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获得他人的关注,必须真正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需求是邀请

愿意并习惯于做一些尴尬
不舒服和令人恐惧的事情
这就是一切所需的一切
如果尴尬阻止你
那么你就迷路了
如果不适足以阻止你
那么你就迷路了
如果恐惧足以阻止你
那么你就迷路了

你的致富之路会带你到尴尬
不舒服和令人恐惧的经历
愿意体验这些。屈服于可能性
向大脑表明不以此为借口退却
然后通过故意做些尴尬,不舒
服或令人恐惧的事来创造一些
真实的证据。证明你是认真的

你也可以继续持久沉迷于需求
中继续坚持虚假的希望
留下永久性的后悔代替你需求
需求实际上是一个积极信号
如果你感到有需要往往意味着
你的大脑仍然相信你可以成功
但前提是你必须改变方法
提高承诺并认真对待
需求是种邀请
——不要让它没有答案

妥协,通往目标的智慧之道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
“毫不妥协获得想要的东西”
似乎成了一种召唤,
我们听闻各种看似诱人的承诺:
马拉松不累、
无需节食就能减肥、
不努力就能成功、
无风险赚大钱。
但只要稍加思考,
就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
事实上,
妥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我们必须明白,
人无法拥有想要的一切。
然而,若你对某些事物足够在意,
愿意付出努力,
进行适当的权衡取舍,就有可能
实现一些重要且有意义的事。
我们追求的目标,
不只是为了最终的利益回报。
就像分发礼物,
重点在于分享本身,
而非盈利。

目前我们还有一类新事物,
参与的人越多,价值越高,
比如想法,当更多人知晓,
它便更具价值。
正如蒂姆·奥雷利所说:
“敌人不是海盗,
默默无闻才是你的敌人” 。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
“你想要什么” ,而是
“你为了什么才会妥协” 。
妥协并非示弱,
而是一种智慧的策略,
引导我们走向自己真正的目标。

超越舒适区

你不能骗自己的大脑
它可直视你。如你觉得有需要
那是大脑告诉你大声而叫清了
它不相信你并且怀疑你的诚意
据测你将会失败,因为它没有
看到足够的证据证明任何真实
真实的承诺

这是提醒你改变的呼吁
——立即并有力地改变道路
可以在一天内完成
这是一项决定
不是一项需要作出的决定
而是一项有力的决定,可向你
的大脑证明你在做出承诺并且
在完成工作前你绝对不会退缩

进化使得人不可能有永久快乐
——太多的快乐只会使我们
无法专注于基本的生存活动
人们的幻觉设想了‘舒适’‘幸福’
‘功利性’来概括人们在生活中
追求的东西,但因此付出代价

说服你的大脑你将尽一切努力
取得成功。如果你还没这样做
那么“无论做什么”都将要求
超出舒适,功利性的范围
请勿将“无论花费多少”与
“任何感觉舒适”相混淆

选择更好的客户

自由职业者可以为自己的职业
做的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何时解
雇坏客户。这是寻找更好客户
的必经之路

识别客户端不匹配的方法有

1.最明显的是基于技能的差距
他们需你努力挣扎才做好事情

2.气质差距
他们并没有尊重你

3.质量差距
你想要做的工作更加艰巨
复杂或受人尊敬,而他们却
将你推向便宜,快速和愚蠢
的状态

4.薪酬差距
他们会向你支付的是你以前的
价值,但随着你的技能和声誉
提高你现在的价值应该会更高

5.声誉差距
你不认可他们工作或做事方式
你内心并不想与他们卷在一起

嗤之以鼻很少改变客户的态度
相反对自尊和资源侵蚀最终让
其醒来。不必被戏剧所困扰
当你将不匹配的客户交给能在
处理他们的需求和方法方面比
你做得更好的人时大家都获胜

探寻一体意识与爱的真谛

一体意识并非大海里的朵朵浪花,
它是构成海洋的海水本身。
实际上,
海水与波浪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海水存在于每一朵波浪之中,
每一朵波浪的
咸度、湿度并无差别。
意识层次如同海面的浪花,
各不相同。
靠近岸边的浪花汹涌强烈,
远处的则平缓柔和,每一朵
浪花的力量与形态都独具特色。

每一个意识层次都像是一种波浪,
只要掌握正确技巧,
便能加以操纵。
然而,追寻一体意识的人,
却如同试图从浪花中找寻海水,
这无疑是一种误解。
就像在人间,
我们常常感受不到爱,
根源在于我们误解了爱。
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你若不付出爱,就难以感受爱。

爱其实从未缺席,
此刻我们就被整个宇宙的爱所环绕,
只有当我们心怀整个宇宙,
给予爱时,
才能真切体会到宇宙对我们的爱。
正如厄卡特所言,
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或
途径能够抵达绝对之境,
因为它本就无时无处不在。
我们就像那些在浪涛中来回穿梭,
试图找出海水湿性本质的人,
总是忽略了近在眼前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