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人的噪音

这是外贸公司小张的故事
她在一次冥想静修
坐在她身边的那人不停
发出恼人的咔哒声
她一次又一次地被
她的练习所惊扰
因为他不停地动
其舌头而发出声音

在房间静修休息期间
她意识到原来是附近的
散热器发出咔哒声
突然间它是无生命的物体这
事实完全改变了她的一切

这一天余下的时间她过得很好
因为它只是散热器使她满意
我最大的收获是意识上关键的
飞跃并非发现其声音来自散热器
而经验教训是它来自散热器
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不再是关于她了
这不是故意的或自私的
它只是散热器

如果你轻易受到环境干扰
虽然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但你会忽略创造之源
你必须提升你的能量结构
并且稳定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从而让自己有意识地探寻
漫步于未知的领域
你要让自己的头脑能够
应对各种各样的情绪
你的情绪需要随时能尽情流露
也随时能够保持着稳定

对哲学的新理解

哲学从其他学科获取所需的东西
从其外在作用中抽取出某些东西
随后又巧妙地将其转为己有
从非哲学那里所抽取的是其潜能
它施展机巧来对此种潜能来重新
加工和重铸,将后者引向它若
固守起点则绝不会前往的方向
哲学从学科的自治的能力当中
将潜能解放出来

哲学不是反思,描绘,规定评判
哲学致力于在不同领域之间将新
的潜能聚集在一起,而从通常的
运作方式上来看,这些领域倾向
于彼此分离地进行评判并充满
嫉妒地固步自封
哲学的目标不是事物本身,而是
事物以潜在的方式居间、聚集
外在于它们自身通常的限制条件

哲学需要非哲学活动的现存领域
以便从中抽取出转为己有的潜能
还需要非哲学活动的生成领域
以便令其自身的潜能向那里流通
以相互包容的方式产生新效应
它需要一种可共享的世界的
宽广度以便在其中开动自身

跳出思维剧本,拥抱心灵奇迹

挣脱思维的故事剧本,
当你与当下事物全然相对,
心灵便如冰晶般澄澈,
念头似雪水般畅流,
这是内心的极致体验,
也是意识的奇妙绽放。
世间万物皆为能量的不同呈现,
显化是能量的结构化。
悉心护持心念,
不善的种子便难以萌芽,
生活的显化愈发真切。

念头初起,
是事件与身体变化的关键节点。
一旦觉察并即刻放下,
负面思想的火花便会熄灭,
转而绽放正向、快乐与
和平的光芒。此刻,
血清素在体内欢快流动,
让你骄傲自信、身姿挺拔,
悠然地享受生活,
不再时刻警惕。

安全的内心环境与乐观的前景,
使长远规划成为明智之举,
你无需贪恋眼前短暂的满足。
因为你笃定未来好运相伴、
好事不断,能够延迟满足,
毫无永久失去的担忧。如此,
你也成为了可靠且体贴的文明人,
在生活的舞台上,
以从容之姿演绎美好篇章。

想要的感受:星巴克的品牌公司

30年前霍华德·舒尔茨知道扩张
星巴克时,是社区和联系感觉
而不仅是稀缺的质量上乘咖啡
他通过在仪式和社区的故事中
奠定了星巴克的核心价值主张
从而将星巴克从咖啡烘焙商
转变为顾客的除家庭和公司外
的第三空间。

激发并培养人文精神差异化
是我们创造明显优势的方式
能给人们一些衡量标准的方法
及在竞争中客户选择你的理由
多数情况下“最佳”是主观的
我们选择由直觉而非理性驱动
因此没可靠的方法来证明优势
或预测成功。我们要做的不是
在每人的视野中做到“最好”
而是有意识为具有特定世界
观的人制作和讲述品牌故事
这就是星巴克所做的。

大型公司寻求减少变异性
星巴克希望你从他们店
买到的最好的拿铁
咖啡与最差的拿铁咖啡完全一样
你今早可在家里冲几杯速溶咖啡
为什么你要花8倍价钱去星巴克。

9周年——保持连续性

今天是这个博客
www.fengl.in/blog
——连续第九年每天
更新一篇帖子的日子。
这种坚持有点像一场连胜,
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满意奖励。
然而,这种连胜也会带来
一种内在的压力,
让人想要维持这种连续性。

最初,这一切需要承诺——
内心的激情,
以及分享和表达的快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承诺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最终慢慢
融入了我的生活。
习惯比承诺更容易维持。
如果偶尔有一天我没有更新,
我相信这个博客依然
会有一些影响力。

但一旦我做出了连续更新的承诺,
问题就发生了转变——
从“我明天要不要写博客”
变成了“我明天要写些什么”。
一旦完成这种转变,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声音
会变得轻松许多。
其实,
我从未刻意追求过这样的连胜,
但我很高兴能继续这段旅程。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放下执着,拥抱未知

在人生旅途中,
我们常常陷入执着的泥沼。
究其根源,是我们对
人生的运作方式缺乏信任,
不相信出现在生命里的事物恰是
所需,总以负面小我思维,
笃定自己最清楚结果的模样。
可实际上,真正有益的
或许并非我们期待的那样。

我们要学会放下对事情发展过程
的预想,放下对结果的执着,
只需简单、静心期待,
该来的自会到来。
然而,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让我们坐立难安,于是向
朋友、亲人、老师、大师寻求帮助,
如今网络信息触手可得,
看似所有重要的事都已被揭示,
实则不然。

有人说要依赖对已知事物的
信仰,可教义、国学理论
都无法真正拯救我们。
真正的拯救,
源自接纳并探究未知的意愿,
以及对转变可能性的坚定信仰。
只有勇敢地放下执着,
敞开心扉面对未知,
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找到真正的
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救赎。

网络连接经济中的营销

工业时代设想的传统营销
要求我们相信漏斗的智慧
即从展现、点击,访问
咨询直到生成订单过程中
目标是将潜在客户逐步变为
客户,其本质为大多数人
创造一些东西
争夺其中一些人的兴趣
并将少数人转化为顾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网络经济中
我们的潜在客户可以获得信息和
选择是相反的。即信息越多选择
越少的人,创造一些不适合每个
人的东西和故事,专注于让那些
人满意,然后让他们有理由分享
传播那些超越其期望的故事

我们并非以推销大众而取胜
通过对少数人制造意义获胜
可以通过与自己及他人清楚
了解营销如何改变我们的信念
制定更好决策和更大的热情
如果你承认有一个操纵器
则很难操纵,并且如果你
承认自己以前没有寻找过
那将更容易看到前进的道路

揭开意识主观性的面纱

抛开构成故事主要内容的表象,
让我们聚焦于建构意识的关键
因素——主观性表象。
在意识中,心智里的东西
会自动变成“我的表象”。
我可以描述这些内容,
稍加努力,就能对其进行
注意和审查。无需他人帮助,
甚至不费吹灰之力,
我就知道这些表象属于我。

这里的“我”,
既是心智和身体的所有者,
也是制造心智的身体的主宰,
更是我所栖居生物体的主人。
一旦主观性消失,心智中的
表象不再被所有者或主体认领,
意识就无法正常运作。
主观性并非某个事物,
而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依赖两个关键要素:
一是表象视角的建构,
它决定了我们从何种角度
去看待和理解事物;
二是表象被感受伴随,
即我们在感知表象时
所产生的各种感觉和体验。
这两个要素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主观性,
让我们能体验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塑造出独一无二的意识感受。

识光与性光:心之修炼的智慧

古人云:
“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
当有光出现,
若心意追随,
便落入意识界,
此时的光已非本性之光。
我们不应在意光的有无,
而要专注于无念生念,
且此念应为正念,
与平常念头不同。
“念” 由 “今”“心” 组成,
即现在的心。

此心亦是光,
是炼丹的药材。
简单来说,用心用意是识光,
放下意念则是性光,
二者看似差别细微,
实则谬以千里,
必须仔细分辨。
要明白,识念不断,
精神无法新生;
内心不空,丹药难以凝结。
内心平静就能成丹,
内心空灵便成为药。

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这是心静;
不留恋任何事物,
此为心空。
若能察觉到空,
这空还算不上真正的空,
直到连空的概念都忘却,
才是真空。
在修炼身心的道路上,
我们要洞悉识光与性光的差异,
修炼内心,
达到空灵平静的境界,
领悟生命的真谛。

知道’怎么做’的局限性

多年来,从学校到工作单位
我们因知道正确答案而得奖励
所有这些涂胶的金色星星
都舔着并贴在抄写本上
旁边是整齐的笔迹
符合他们的目的
我们不禁想知道答案

知道’怎么做’对于21世纪
企业主来说几乎没有优势
因为没有所谓正确的答案
没有方法可到达你想去之处
这是件好事
如果有一个“如何”指导那么
每人都会有公式有类似结果
我们创造的东西都不是唯一的

没人告诉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
如何建立一家电脑公司
更不用说如何使它成为当今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霍华德·舒尔茨没从手册中
获得成功的星巴克的魔力

最深层的使命是发展真实的
自我,而不管其是否吻合那
理想形象,当这么做时不仅会
找到每个人都在追求的喜悦
而且能发现自己在
这个世界上的真正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