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依赖支持的悖论

我们错误认为
随着自己的合伙人或
你支持者变得越来越强
最终会把你推开远走高飞
背叛你,事实是
如果他们成长到可以不再
让恐惧进入自己的生命
——达到自身的完整
那他们也会变得对你有所帮助
也能够支持你,成全你

而在当今社会或家庭分离的
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我们变得太相互依赖
那是“互相支持”消极的一面
就说生活中若“需要”另一个人
就是“你没了他们就无法存活”
你会想:“你如果变得比我强
比我好,那我将来就没什么
人可以指望,依靠了”

我们通过每天不停地
线上线下社交去寻找人脉
将自身的完整性,灵性
毫无保留交给他人,却忘记
关键在于不是要依靠任何人
而是要支持他们
而通过你去支持他们
你也获得了支持

映射形成

形成映射处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中间结构一直为
中枢神经的映射准备和预组。
这些脑区可进行特定通道的
感觉信息的加工。视觉、听觉
和触觉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一些
互联的神经系统的“岛屿”中
其中的每个岛屿都能够参与
专门的感觉模态的信息加工。

随后最初按照模态分开的各种
信号被整合起来。这发生在
皮层下脑区以及大脑皮层中
整合操作是由联合皮层与早期
皮层的互联实现的。那些促成
了一个特定时刻知觉的诸多
分离成分被体验为一个整体,
整合的发生是同时并依序
激活各分离脑区的结果。

最终结果发生在“心智”中
且转瞬即逝,随着时间流动而
消失,只有记忆以编码的形式
遗留下来。外部世界表象以与
情感反应平行的方式得到加工
脑不仅忙于映射和整合外部
感觉源,同时还要映射和整合
各种内部状态,
而这过程的结果便是感受

生命的祝福

离开九峰山顺着田园乡道
好友带我们继续前行几个
弯道后便见诗画般的水库
这里几乎没有人
烟唯有纯粹的自然景色
几只从未见过的漂亮小鸟
欢快掠影而过
那寂静很快能让平常活跃的
思维安静了,接踵而来的
便是被美景震撼和灵感涌现

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用怎样的态度去生活
发生怎样的事情不是重点
重点是:你怎样解释那件事情
活在怎样的环境,不是重点
重点是:你怎样创造你的环境
那与你的收入一点关系也没有
一旦明白这些,你就是正在为
你的人生创造价值与意义

平时我们照样吃饭睡觉上学工作
但别忘了清空,过滤惯性的执着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在空的时候
发生在你身上的比如智慧,创造
可我们大脑的匮乏感往往会认为
空不是想要的东西并极力抵制

端午游九峰山

好朋友邀游端午一起离开市区
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九峰山
近黄昏,芙蓉九朵,森然千丈
山腰之间一飞泉瀑布从天而降
登上半山则见那山峰翠叠相连
若蜂巢斑斓崖壁,云拥碧莲开
登上山巅,远处平野曲径蜿蜒
一股清风拂过,直捣肺穴深处

金华九峰山据说是达摩圆寂地
作为中国禅宗的始祖菩提达摩
以禅宗观心为主,以觉明为道
信奉佛教的梁武帝问道
“怎样才是真功德呢”,达摩回答
“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
梁武帝茫然不领悟而无缘为怀

禅是以心传心,强调心悟
脱离文字概念的限制和约束
语言文字只是描述
万物的代号而已
明心见性,明白的是心的运作
见证的是自性的初愿
——自此开启了真正的心愿之
创造模式。了解自己的心性
与本我同步就可以成佛
因为每个人内心皆具佛性

心智的诞生与进化

心智的产生,离不开
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协同合作。
其不断扩展的要素涵盖了感受、
主观性、基于表象的记忆,
以及将表象联结形成叙事的能力。
这种叙事能力起初是非言语的,
随着口头语言的诞生,
它巧妙地将言语与非言语要素融合。

心智的扩展还体现在发明和
产生智能性创造物的能力上。
这一能力为生物体提供了不同手段,
让它们能够有意识地把心智表象和
行为结合,进而为人类诊断出的
问题提供新颖解决方案,
还能为人类所展望的机遇构建全
新世界。

这种创造性智力,
带来了智能的加速发展,
使人类等众多生物体在日常生活中
能采取高效、快速且成功的行动。
它如同神奇的钥匙,
开启了生物体突破常规的大门,
推动着人类不断探索未知,
在解决问题和把握机遇中,
持续塑造和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

黑暗中的沟通智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的普及
极大地模糊了白天与黑夜的界限。
半夜里,我们能随手开灯,
手电筒、城市乃至更多乡村的路灯,
让许多人几乎从未体验过真正的
“黑暗”。那么,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
我们该如何对话呢?

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他人和事物时,
往往会被视觉误导。
我们会不自觉地打量他人穿着,
评判其说话时的神态和肢体语言,
进而依据自身的价值信念系统,
做出大量分析和结论。
通常,人们觉得能言善辩者
就是社交和职场中的沟通高手。
但黑暗教会我的是,
先学会“听”,
才能懂得如何“说”。

在黑暗中,若能适应,
反而能看得更透彻。
黑暗赋予人自信与安全感,
让人无需评判,消除视觉偏见。
此时,我们会明白要借助视觉
以外的感官。只有听得真切,
才能开启有效的沟通。黑暗,
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
促使我们摒弃视觉的先入为主,
回归沟通的本质,
用耳朵和心灵去感受、去交流,
从而实现更深入、
更纯粹的沟通。

感受:心智体验的独特密码

即便没有神经系统,简单生命
也具备构造疼痛感受的必要成分。
然而,
若要让疼痛作为一种心智体验出现,
生物体需拥有心智。
感受的出现,与意识,
尤其是主观性的发展紧密相连。
感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它能从内部作用于心智过程,
且不可抗拒,
天生带有积极性或消极性,
这种特性源于促进健康
或导致死亡的行为。

感受能够支配和震撼主体,
迫使主体关注自身处境。
那些将感受单纯解释为中立、
平淡的感知映射或表象的理论,
忽略了感受的关键要素——
效价以及引起主体注意的能力。
对感受的这种独特解读表明,
心智体验并非仅仅来自神经组织
对物体或事件的平淡映射。

实际上,它们源于对与神经现象
相互交织的身体自身现象的映射。
心智体验不是“瞬间画像”,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对身体本身以及大脑中
诸多微观事件的叙事。
它揭示了感受在心智体验中的
独特地位,展现了心智与
身体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上弦的时钟

没有经久不衰的文明
长生不老的人,社会,公司
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败和更新
也许生活给你带来比其他人
无法解决的更加棘手的问题
也许在童年和学校某事给你的
信心或自尊心带来了重大创伤
也许它们被成年后生活中隐藏
怨恨和不满吸引
也许你怨恨不满和愤世嫉俗
或只是隐约感到沮丧
也许你只是跑了这么长时间
一直沿线某个地方却最后忘记
了自己一直在跑是了为什么

在几乎任何年龄。你无需像
未上弦的时钟一样跑下来
如果你的时钟没有上弦
则现在可重新上弦,为时不晚
你可以在各种意义上保持生命
仍然可以保持生命的激情活力
直到你身体上的奔溃分解为止
我认识一些非常成功的人
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
生活已经那样困住了他们
但是他们并不真的知道
生活发生了意外的转折

创伤疼痛的反应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参与
对创伤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出现炎症,局部血管舒张和大
量白细胞蜂拥聚集在创伤部位
免疫系统召来白细胞对抗或预
防感染并清除受损组织的残骸
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完成后
包围、吞并和摧毁病原体
同时,白细胞通过释放
特定分子完成前一种功能

皮肉状态的局部破裂和重组的
许多信号,只在局部被神经系统
接收并逐步被映射,并因此成为
疼痛感受的多层基质的一部分
但同时,阿片分子的局部释放和
吸收有助于麻痹疼痛和减轻炎症
因为有了这种神经——免疫合作
内稳态才能保护我们免于感染
并尽量减少麻烦

要使疼痛本身作为心智体验出现
那么生物体就需要有心智
生物体要有心智,就需要具备
能映射结构和事件的神经系统
一旦神经系统登场感受之路就来

容易的惯性

文化和习惯被精明的商人利用
经加工成了市场最好卖的商品
变成了不是特别的头条新闻和
人们茶余饭后喜欢谈论的话题。

最容易做的事所利用的文化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保持原样
怎样防止意外想法和事件出现
如何区分不同想法和身份者
可帮助不同想法人相互争论
各持己见,都认为对方的想法
和言论无法相信
赶紧走开离远些
生命中意外不断发生
谁也计划不了
谁也控制不了
每个人的人生
都是一场未知的旅行。

那你和你的团队提供什么
是在网络数据层次结构哪里
大多数淘宝,天猫等店主们
都在金字塔的底层生存下来
仅仅去注重可以得到的成交
而不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意义
一些企业憋足耐心和胆量连接
甚至独特风格。每一次会在一段
时间提出更多功能和风格的想法
可是很快会从沿着位于金字塔顶
上的热点上,不知不觉地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