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内在力量

通过放弃为自我价值而战,
不要邀请其他人来判断你的
价值并降低你的外在重要性
最终获得真正的信心。它不是
建立在超额潜力上的脆弱信心,
而是平静的内在力量——协调。
真正的平静协调不涉及外部事物,
既不需要确认也不需要证明。
你在电影中可能看到过角色。
他们的信心是无可置疑的。

真正的平静自信只能来自内在
的自给自足和整体的完整性。
你不与任何人比较;
只是在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
是在心灵和思想的统一中实现的
当没有内疚感、依赖感、
优越感时,没义务、恐惧或压力;
当你不打扰你或周围的世界平衡时。

与外面世界,你和你的信条
和谐生活。
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理想
以便拥有完全的信心,
即通过任何其他方式实现的协调。
信心只能是人为的。
平衡,协调让你摆脱钟摆的束缚,
让你可以移动独立地向着任何你
想要的方向,索取你想要的东西。

终身学习:开启终身连接的密钥

终身连接源于终身学习,
它是一种开拓无限可能的心态,
建立在我们坚信自身具备
成长潜力的基础之上,
而迈出这一步的前提是
下定决心、做好学习的准备。
终身学习,意味着学无止境。
但要拥有这样的学习心态并非
易事,因为我们固有的偏见,
常常让终身学习在社会
和大众眼中缺乏吸引力。

它要求我们勇敢承认,
在不断求知的道路上,
自己所知仍十分有限。
数字社交网络追求即时
见效的利润与数据,
关注点赞、好友数和
粉丝量这些简单指标,
期望快速获得引用和互动。
然而,这些并不能带来
真正的终身连接。与之相反,
踏上终身连接之旅,
却对终身学习大有裨益。

在求知的道路上,
与他人携手同行,
其价值至少与学习新知识相当。
因相似兴趣和激情相聚成群,
大家在前行途中相互联结、
彼此激励。日复一日,
点滴积累,终能汇聚成
推动成长的强大力量,
帮助我们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
越走越远,
开启一段段美好的终身连接。

感受和心智体验

感受是心智体验
感受是有意识的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于其他心智体验

感受的内容总与产生它们的
生物体身体有关。感受描绘了
生物体内部世界,即内部器官
和内部运行的状态,制造内部
世界表象的条件使得感受
不同于描绘外部世界的表象

其次,由于那些特殊条件
内部世界的描述蕴藏着被
称为效价的特殊“性状”
如果将生命状况直接转译为
心智术语,那就是效价

无论是现实的或从记忆中唤起
的能引发感受的景象是无限的
相比下感受的基本内容的清单
却有限的,它局限为一类物体
作为感受所有者的生物体
是身体本身的成分和这些
成分此时此刻的当前状态

作为人——你需要通过新的
言行和感受体验来激活自己
否则就会停留在不完整的状态
停滞不完整不会对其有啥好处
而生活对于不完整的人来说
——是非常非常艰难的

进化:从物质到灵性的跃升

进化,是全宇宙生生不息的律动。从原子聚合为分子,分子进一步联结成细胞,细胞相互协作构成生命有机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生命不断摄取、融合,各阶段愈发完备、统一且复杂。

于此过程中,精神能量的转移悄然发生,这是灵性智慧的真正觉醒。它宛如唤醒你内在能量的源动力,在诸多传统里,恰似精神的圣灵洗礼,让你与神性本我同频相连,笃定踏上属于自己的道路。当你洞悉生命的意义与心意,便寻回了真心。

觉悟者将自身定义为万物,视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原子为真我,把万物的存在视为自身的存在。这种状态与先前的结构相统一,是至高阶段。在这一境界中,超级头脑随时可见明亮光芒,那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此整体之完美,并非经由思考或推理而得,而是在空无之中,通过体验,以直接、即时涌动的意识实现觉悟。进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演变,更是灵性的升华,引领我们迈向对自我与宇宙更深刻的认知。

年轻的代价

个体基本上是一种生命现象
是生命现象里的基本属性
单细胞的生命繁殖靠分裂
一个分裂成相同的两个细胞
一些通过两性来繁殖后代生命
在繁殖中造就了一种属性
即物种成员间肯定具有该物种
的一些共性, 共享一些性状
同时每个个体之间又具差异的
这种差异相互能够识别

最低等如滴虫类或放射性动物
所感觉的苦恼程度极为微弱
其他如昆虫类等对于痛苦的
感受机能也非常有限
直到有完全的神经系统的脊椎
动物,才有高度的感觉机能
并且,智力愈发达
感觉痛苦的程度愈高
如此这般,认识愈明晰
意识愈高,痛苦也跟着增加
到了我们人类乃达于极点

激素被证实同时是繁殖和衰老
的触发物。切断了菠菜的花朵
它的其他部分生存得更长
多数动物的雄性比雌性老得更快
你年轻时精神抖擞的代价是其
往后反面——不经意的老化

时间旅行很累,还是发发微信

设想你花点时间想象自己未来
然后以汽车的后视镜回顾今天
这样做很可能会让你疲惫不堪
写书或准备公共的演讲可能会
使得普通的富有成效的人抓狂
现实结果是很多人选择发微信

那是因为微信给出了虚假的承诺
看起来微信上发的都是现在的事
发发你在做什么,抒发你的感觉
晒晒你旅游沿途拍的各地方照片
所有的这些分享会在十分钟过时
这些行动让我们有机会逃避当下
进入到充满海量信息的漩涡之中
没有未来的连接,没有那后视镜

从另一方面看
写一本书感觉持久
它不仅是为了现在
还是为了将来
这像你的遗嘱
是陌生人阅读之物
当你坐下来写你的书
或你的博客
你需要想象将来
有一天会有人读它
然后你从那遥远的
无定形的地方
反思回到你的现在——时间旅行

毫无疑问这是不遗余力值得做的
这需要纪律来思考其行为的含义
且需要计划,设想,构思权衡
保持正轨做引以为豪的工作

你不是系统中的齿轮

人们曾经对汤姆·彼得斯
“为什么涉及培训所有的人呢
他们训练后就会获得更多技能
结果只会离开”,汤姆说“好吧
你会害怕那样做,还是不训练
他们而让他们留下来”
对于公司来说,这真是个奇迹
这个人会让我失望吗

从员工的角度看这是同一回事
这公司会让我失望吗?我会下岗
是的,也许吧,那么既然如此
那有何选择呢?你可留下来作为
系统中齿轮,也许你不会被解雇
也不会表现得很重要,平平淡淡
或者发挥最好的自我,也许你
会被解雇,哪个结果更好呢

我不怎么使用微信和抖音因为
它们不为你工作,你不是客户
你就是产品,且全都放大优化
使你感到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回来看看
人们在背后是怎么对你评价的
所以除非你真的有一个好理由
或者如果它真的让你感到高兴
该考虑一下了

学习和做事之间的差距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某个地方
我们社会将学习和做事分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无疑将读书人过高地捧着
而做事者默默无闻
你上学约8年才能成为医生
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当医生而
不是做医生,诊断看病医生

以撰稿人的身份去上班
在写作而不是学习新写作方式
寻求标记为“学习”的事实上
更多的是“教育”。它围绕
合规性,排名和
“这是重点,会不会考试”
学习和做事间的差距是真实的
专业人士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
才能接受并学习新的工作方法
是我们把学习与教育混为一谈

在校成绩好与能学习东西不同
目前国内义务教育近1.4亿人
多数人整天只是上学做作业
没将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实验
和互动带入其在教学的事物中
每天有超过二亿人在上班
但少有人阅读书籍或定期上课
了解更好开展其本行的工作
会被认为是分散注意力
是不方便或是在浪费时间

生命体的神经系统

开始有映射所感知到的物体和
事件能力。神经系统不仅是帮
助侦测刺激和做出适当的反应
还开始用神经回路布局中的
神经细胞的活动对空间中物体
和事件的构形进行绘图
由这神经活动之网产生的描述
就是映射,它是我们在心智中
体验为表象的内容
感觉模态的映射是整合的基础
正是这种整合使表象成为可能
最终在时间中流动的这些表象
便构成了心智

制造表象能力开启了生物体表
征其周围世界道路,这种能力
也让生物体能表征其内部世界
在映射、表象和心智出现之前
生物体也可确认其他生物体和
外部物体存在并做出相应反应

映射和表象到来使生物可对其
神经系统环境产生私有表征
这是生命组织中信号和符号的
正式开端,正是此信号和符号
“描画”或“仿像”出由视觉
听觉或触觉等感官通道设法
侦测和描述的物体和事件

网络时代下的自我认知与选择

在网络数字时代,我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惊觉大脑的延伸范围如此广阔。各个领域人才辈出,他们在各自的天地里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与之对比,作为个体的我们,时常会感到自身的渺小与能力不足。

网络点燃了我们尝试各种事物的热情,然而,我们都清楚,人不可能事事做到最好,这需要时间、技巧、天赋与全身心的奉献。那么问题来了,面对那些我们未曾真正投入、没花时间学习或掌握技能的领域,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种方式是避而不谈,这样做毫无限制也没有压力,即便做得不好,也能假装无事发生。但另一种更积极的做法是,热情地去探讨,借助网络大数据平台,努力寻找避免事情做不好的资源,抓住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挑战机会,探索新的、更优的改进方法。一味地逃避问题并不能让情况好转,只有积极面对,才能在网络时代提供的广阔天地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