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中的力量

启发的恩典状态中最表象层面
许多我们以前认为是自身彰显
力量外的事物在我们里觉醒了
我发觉在生活中一些神奇的
计划中真的来了灵感
尽管长久没睡,也不会疲劳
同时发觉我不会想到饥饿
实际上我的身体好像停止了
所有习以为常的不断的需求
而转变到毫不费力地
在工作中不断推进的状态。

就算能“穿帮”需要调度一切
万物来配合你的心灵,那么
宇宙的每个粒子一定都是活的
如果你没有踏出步伐来让你的
生命受到启发,那么所有潜在
的卓越的才能和天份只会停留
在持久,沉默的休眠状态。

我认为“休眠中的力量”很关键
当你处在生命目标的中心状态
你启动了在宇宙中原先
不存在你范围之内的力量
你所需的一切都会出现。
良知开启,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就像开悟后的心境,
如平静的大海,
不为琐事起波澜。
凡事向内归因,以他人所行为镜。

意义上的巨大飞跃,释放非凡的潜力

意识的整合层次,是将经验中的
头脑和身体综合为一体的自我呈现。
在这个阶段,意识或者说自我,
不再局限于身体或心灵,
而是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自我体验,
也就是实现了统一或整合。
我们的生命是子整体序、系统和
形式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
灵活性和自发性成为系统优先考
量的因素。

生命的差异和多元性,
能够整合为相连的自然之流。
然而,直到现在,
还没有真正出现能涵盖
所有发展层次的整合社会。
如今,我们把知识系统分割成
数百个不同的孤岛,
人们既意识不到、
也不理解其他人的知识领域,
更不明白如何将其融入其他
类型的综合框架。

目前,我们仅拥有科学和人文
学科教育系统。但实际上,
全新的系统包含众多象限、
层次、多元智能、意识状态
路线及存在类型。
那些被忽视、排除在外的,
是人类非凡的潜力,
比如觉醒、启蒙或自我解放,
这些潜力能让我们实现
最真诚、最深刻、最真实的自我,
进而触摸到终极现实。

对可互换性的追求

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关键就在于
其每个生产环节都具有可互
换性——时间、空间、人物
活动、金钱包括原材料
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更有效率
因为这些都是可以预见
并且相对独立的
福特奉行的准则就是不以
对互换性的追求为代价
去换取短期的盈利,其汽车
公司一直坚持标准化生产

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了节省
成本,熟练工、润饰工
特制工被解雇
公司迅速发展起来
换句话说,首先要有可互换的
环节,其次要有可互换的工人
工厂主唯一目标就是花尽可能
少的钱去雇到尽可能低技术的
工人,这时做别的事情似乎不
够聪明,不管生意场的精明
简直是跟自己的钞票过不去

如果想要拿到你应得的报酬
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脱颖而出
要全力以赴,要让别人认为
没了你不行,虽然地球照样转
要让自己拥有能够被公司和
别人都足够重视的影响力

放下判断,拥抱多元与本真

你得明白,自己的判断并非绝对,眼前所见皆为自身投射。要深知,我们以为知晓的一切不过是判断,实则“一无所知” 。当发掘出自我实现、更高层面的“知道”、感受、觉知与爱的潜力,就要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多元化问题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走向了不健康的极端,表现为夸张和过度。早期,意识多元化致力于批判和解构不符合多元观点的真理与价值体系,这使得价值观与真相变得模糊,似乎从不同角度看,所有事物都同样真实。

受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不同真理、文化和个体缺乏统一判断标准。在商业、教育、工作等领域,每个人都有机会真实自然地表达感受,却也因此陷入自恋,只看重自己的真理。

而无论是允许、释放、宽恕,还是放下、臣服、谦卑,这些修行都在提醒我们“我什么都不知道”。放下对事物的固有判断,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多元,回归本真,我们才能在这复杂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尊重不同的观点与价值,实现真正的和谐共生 。

渺小的成功指标

要吃无花果,必须先等它开花
结果、成熟。信任自然的力量
放掉要让事情快点完成的欲望

要达成这个结果,你得
放弃你那用立即性的指标来
作为评价自己成功与否的方式
那是被制约了的有限制想法
如果你深知你有更高的任务
而不是这些眼前出现的
你将可免除于当前结果的蒙昧
在游戏中一开始就领先,若因
此仅看到结果而看不到全局
这样反而不是你想要的大不利

对你做的事要用五百年的考虑
来思维,而不是五分钟,五天
想为五百年后的人做点什么
你聚焦点会从「做出立即成果」
转变为——「做更伟大的事」

在面对所有的成功与沮丧中
对自己有耐心就好比犹如神助
当你可把难题交付和联系着的
那神性更高权能者会马上转变
到极大耐心的觉知状态,停止
追求单单眼前渺小的成功指标

真正的领导者

真正领导者不是用头衔认识的
只有「自我」才喜欢头衔身份
实行真正的领导质量
同时帮助他人成为领导者
你得努力中止自我的影响力
真正的领导者乐于信任他人
那是和小我所坚执和推崇的
——享受利益、谄媚和权力
才是领导者的表征:完全不同
你必需对别人信任才获得信任

你的领导风格可能说出
“若不照我说的去做就处罚”
这样的话来制造恐惧
这种以恐吓为基础的领导人
远难符合真正领导的条件
以享受爱戴为动机的领导人
还算不上是领导中的大师

成为新时代真正的领导者
就得学习抗拒被认可的需要
领导时脚踏实地不要引人注目
只要可能,就给出信任
对“自我”想邀功欲望一笑置之
当听到说“那是我们做的”时
默默肯定自己真实的领导才能

追寻生命目标,感悟灵魂共鸣

在多年的个人经历里,每当对听众演说或提笔写作时,我都能深切感受到生命目标的召唤。那一刻,仿佛自己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全身心投入其中,心中不再有局限的束缚。

我深知,自己并非孤身一人,神圣的指引始终相伴左右。于是,演说与写作变得毫不费力,身心达到和谐一致的美妙状态,有人称之为“流动”,也有人叫它“高峰经验” 。

当你阅读这些文字时,请记住其中蕴含的永恒教言。古往今来,人们都明白追寻生命目标的重要性。在高峰经验中,当感受到与神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生命的奇妙便展露无遗。一旦进入这种被启发的层次,你的注意力不再聚焦自身的过错或缺失,而是与灵魂共鸣,找到内心的平衡感。此时,你与灵魂携手共同创造,沉浸在充满灵感的美好时刻,生命也因此绽放出别样光彩 。

耐心

因为生活和名利而常常忽略
心中的声音乃是我们的本性
──其实心中所告诉我们的
才是事情真正该是的样子
事实上,大多数人放弃的原因
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在遇到
困难时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在大自然和个人世界的过程中
耐心都是关键的要素
假如你毫无疑问知道
你现在所做和目标是一致的
那么你就会很平静
也能与你英雄般的任务处于
和谐,这平静感就是立即的
结果和开悟的喜乐状态
无尽的耐心就这样,把你
带到信心的层次——在那儿
把事情赶着完成是没有好处的
你要转变马上看到成果的需求

正如你知道伤口、擦伤或伤害
比须本着自然来痊愈,不要让
没耐性的自我在那儿发号施令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我们
不要有急着把事情完成的欲望
不要着眼在小利益上头
想急着把它做完的欲望
阻止了事情的圆满达成
着眼于小利益上则
完成不了伟大的事业

发现和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人意识发展的理性阶段,
并非纯粹抽象分裂的僵硬形式。
这一阶段以第三人称的方式,
秉持客观视角,放眼世界,
着眼全球化,
同时对个人的文化、宗教、信仰
和自我展开批评。
借助这种思维视角,
能洞察实际世界的三维空间。
若在这一时期之前看待艺术,
那艺术只是二维的,
就像金字塔周围的棍子般平坦。

生活不如意,
或许并非生活本身的问题,
而是源于自身的无知。
同时,人也难以理解自己窥探
世界所依赖的每个神经回路,
是如何被数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的
伦理选择,以及在此之前数
十亿年所有生命存在所塑造的。

在欧洲,自文艺复兴起,
艺术开始呈现出深度和三维空间。
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中,
距离和人脸都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如今,理性期通常出现在人类的
青春期阶段。在这个时期,
人们会突然强调自我发现和个性。
马斯洛将此级别的动机称作
“自我——尊重”,这是个体对
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视与追求。

世界为中心的理性客观

历史上,神话中的帝国
曾统治着东方与西方世界。
直至西方的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
崭新的思维方式应运而生。
这种思维方式并非种族中心主义,
不局限于 “我们” 与 “他们”
的对立,而是以世界为中心,
秉持第三人称理性、客观的视角。

第三人称以世界为中心的理性,
代表着所有人客观、普遍的观点,
不囿于个人所属的部落、国家
或教义,
而是涵盖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它真实且公平,无论种族、
肤色、性别或信仰,
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对待,
而非被控制或被迫顺从。

这一层次的自我摆脱了神话期
的从众心态,以个人主义的
方式探寻真理与人生意义。
它通过假设 – 推理、实验、
客观推理等科学方法,
高度追求个人成就,
尤其是物质利益。在西方,
不再只有天主教徒才能得救。
所谓男性的普遍权利,
很快也将赋予女性,
体现出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