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事情运作

很多企业家都在梦想有一天
他们将如何致富以及其生活将
怎样精彩。但是他们最终没有
做成任何事情。他们参加培训
阅读能够读的,记阅读笔记和
感想,然而事实上他们从没
得到什么启示。网页没有制作
广告无法运行,市场未经测试
他们没有做任何事情
如果你想赚很多钱,请记住
最好的办法是让事情运作
就是这么回事。

很多人已经学习过网络营销
也拥有了创建一个百千万元
生意所需的基本技能
这是值得重复的…你可以
永远不用再学习新知识了
因为总会发现新的方法和技巧
互联网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
这是给定的。

千万不要陷入这样的怪圈中,
“我将在参加完这个或下一个
培训之后就开始创业”
你可以今天开始创业
然后一边学习今天的新知识
从容地运用于明天,
事情永远不会完美地按照你
所想的或你的事业方向发展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不要等待。从现在开始行动
准备做一些事情然后开始做。

付出超越别人的期望

前几天我收到美国网络营销大师
John Reese发来的E-MAIL
是他40岁生日时写的有关他在
网络营销中的12条的宝贵经验
要同大家分享. 译文如下:

在我4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
我想与你分享作为一个企业家
从中学到的12条宝贵的经验教训
这些教训包括如何避免犯错,
如何制定战略决策以及如何
以最快的速度获取资金流等等
它们没有按照特定的顺序书写
是我随意为之的。

付出超越别人的期望
这是我年轻时从我父亲学到的
我的父亲是一名非常成功的
商务专员和工程师。这个经验
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个经验可以运用到你做生意
的很多方面。比如,
多交付一点给你的客户
给你的员工和外包工人
额外的奖金等等,
而大多数人只愿付出最低限度
请付出超越别人的期望吧
这将会对你的事业带来惊喜。

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变为信息产品

2010准备创建个人发展事业时
我从两条不同的技能开始了创业
——博客写作和网络营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名
网络行销大师,他建议我把已
有的专业知识变成了可传播
可下载的电子产品像文章
电子书、视频、音频和VCD。

接受他的建议后我采取了行动
同时我想深入探索个人成长
通过实践试验并分享自己所学
最吸引我的是整体灵性生活方式
自己的生活很多年来都围绕在
个人成长这一中心的想法
就是我真正能下定承诺去
实现的振奋想法。

由于我喜欢生活层面的多样性
若能坚持开拓这些技能道路
知道自己终能找到将个人努力
成果变现的方法并实现财务上
的可持续性收益发展
这种生活会以个人成长探索
和学习,体验,分享为中心
你可以说这些试验项目都是
我用以达成目标的垫脚石
但并不是知道应去踩哪些石头
又该按什么顺序来踩这些石头
就像老话言——摸着石头过河
一路过来需静心,警觉,探索
其实生活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你不是品牌,是活生生的人!

你首先是一个人,
是活泼的,能呼吸自主的人,
并不仅寻求最大化投资回报率
或长期品牌价值。
你有选择,你有能力改变主意
你可以说实话,看看别人是谁
然后选择有所作为。
每个人的品牌都不相同,
但是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持续
不断地扩大品牌知名度
如果你是那种可以证明自己
做下一件事是有道理的人
那是紧急情况,
那是你品牌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
这是你品牌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而别人在此刻不会做,
我不再在建议书中放入电子表格
不再穿西装领带参加会议,
努力工作以听听他们想告诉我
什么以及他们需要我什么?
以便我可以在保证他们要我做
这种心态问问要求你
致力于进入自己的市场。

因为如果一分钟你在卖蒸汽铲
第二分钟你在卖人寿保险,
再过一分钟之后你在帮助
人们协商打通交通罚单,
没有人真正知道你是谁,
没有人能想出下一步的期望。
徘徊的普遍性一直
在寻找下一个耀眼事物
结果不可能建立品牌

奋斗的循环

你是否陷入了奋斗的循环中
忙碌的头脑风暴,创造,思考
追求,讨论,行动,成功
然后进行还原重复下一个周期
有时我们会陷入我们的项目中
并希望让一切正常工作
我们忘记了放慢脚步
停下来呼吸,或者出现在空中
我们仅仅采取两种姿势
等待首发枪响,或是正在努力
为了那目标而努力争取终点线
当你到达那里,最终实现你的
大胆目标时会发生什么
获得“大奖”?你可能只是右转
重新开始,甚至连头也没抬一下

当你陷入努力的循环中并且
还不允许你自己庆祝时
你最终会被淘汰并失去
了更长期的竞赛之动力
我知道已经经历过了
而且我已经看到它正发生在
无数其他“被驱使”的人身上
你也是被这无情的惯性驱使

当你做了出色有意义的工作时
你需要得到你自己的承认
庆祝和恩典
而不仅是其他人和地方
可以停下来,环顾四周
将旗帜悬挂在肩膀上
站在讲台上微笑

破专长局限,寻人生真解

如今,我们纷纷成为各有专长的专家、技师,可遗憾的是,很多人也就止步于此。不管专长是心脏疾病研究,还是护理工作,每个专家都圈起自己的“小天地”,即便偶尔涉猎其他,也难改固有模式,直至终老。

人们习惯从方法和技术层面思考,以为它们能带来解脱,实则只是将人塑造为既定目标模式。这个目标,本是为对抗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而生,却恰恰是这些情绪的产物。对立的反应并非真正的行动,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心理世界,除了技术方法,必定存在真正能帮助人类的要素。

过去发生的事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应盲目追求。贪婪会滋生傲慢,若一心培养谦卑,谦卑便不再纯粹,而成了另一种获取。我们不该执着于好坏、苦乐的经验记忆,而应保有天真,从中解脱。

一味困于专长和既定思维,难以触及生活真谛。唯有打破局限,探寻技术之外的关键要素,摆脱经验束缚,才能让心灵自在,找到真正帮助自己与他人的人生方向 。

“使用病毒”营销指什么?

你的想法不是病毒,这就是原因
病毒往往并不关心它感染的对象
每个人是其目标。病毒成为病毒
的唯一理由是生存。实际上关心
的是使用你的产品,阅读博客或
注册你的服务人。你不是为生存
想为你服务的人创造差异和意义

如何有意图地使用“病毒式”营销

1.创造人们想要的东西

2.知道你想感染谁

3.有充分的理由想要感染它们

4.先对一个人很重要。跟那人沟通

5.在改变他们的行为前改变其感受

6.注意你客户最关心的内容。做更多

7.努力工作,让人们谈论一些事情

8.有意识地将口口相传到你的产品
或服务中。多数人都跳过这一步

9.让人们有理由谈论你的产品
和服务是文化的一部分
而不仅是你的营销

10.有意这样做。然后一遍遍做

内耗焦虑:源于过度关注他人

为什么很多身弱之人容易陷入内耗与焦虑?究其根源,是太爱琢磨他人,目光总聚焦在别人身上。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引得自己胡思乱想许久,一有空就反复复盘,纠结自己哪句话说错、哪里做得不妥。

注意力时刻放在他人身上,过度思考只会让自己的人生逐渐迷失。思考他人本质上是一种揣摩与猜测,而无端猜测极其消耗能量。这种没有依据的瞎猜,如同无解谜题,只会让人劳心费神。

反观高能量的人,他们的共性是始终专注于自身目标与自我提升,不会在他人身上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更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人的注意力有限,在他人身上投入过多,就会忽视自己。尤其对身弱之人而言,有限的注意力若过多分给他人,留给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就少之又少。我们来到世间,不是为了活在他人的目光里。尊重自己、善待自己,才是人生的重要课题。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专注自我成长,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掌控记忆,勿陷虚妄

我们所留存的记忆,大多并非事情原本的样子,而是不断重复排练的结果。要是没能反复强化,记忆就会渐渐消散。

既然记忆受我们的重复行为左右,那选择重复排练的内容,实则就是在选择未来的自己。明天、春天和希望,这些美好的词汇,都与内心的情感诗意相连,和情感记忆如影随形。

生活中,除了记忆,很多要素都受感觉和观点的影响。但有些事却不依赖主观,比如桥梁,它不会因你是否确定它能承载卡车,就改变自身的承重能力,要么撑起,要么垮塌。

还有一些毫无根据的事物,像后院的UFO照片,把医生照片放在被揭穿的民间神话上,或是那些荒诞的阴谋论,都是毫无意义的,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就像销售人员再怎么相信银珠能抵御病毒,事实也不会改变,银珠根本无法保护我们免受病毒侵害。所以,我们要掌控记忆,认清现实,莫要陷入毫无根据的虚妄之中 。

担起职责,关注整体

我们无法将自己和应尽职责割裂,去创造一个没有战争、敌对与竞争欲望的全新制度和规则。世界的状况,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正是这些欲望和冲动,催生了不良的社会环境。如果只关心帮助个体遵从传统和现存社会模式,那就是在维护造成挫折与不幸的根源,我们关注的不该只是人类意识的某个特定部分,而应是整体发展。

治愈局部或许必要,但不了解人类意识的全貌,可能引发其他形式的疾病。混乱与不幸并非西方独有,全人类都深陷相同困境,个体问题与世界问题紧密相连,并非孤立。

毋庸置疑,我们应关心人类问题,无论这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人的整个意识都关切着上帝、死亡、公正、幸福生活、孩子教育以及战争与和平。没有对这些的全面了解,就无法真正治愈人类。我们必须担起责任,摒弃狭隘视角,将目光投向人类的整体命运,才能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