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低他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人类为何会耗费大量精力
去贬低、批评、羞辱他人,
使其产生低人一等之感?
其根源在于自身的不安全感。
内心不安之人,
企图通过贬低他人,
将对方置于更低位置,
以此缓解自身的不安情绪,
获得相对的心理优势。
比如当你分享旅行经历,
有人可能会不屑说:
你去的那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我去的可都是高端度假胜地,
用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这一理论看似合理。
然而,当我们审视周遭,
目睹人们在互相贬低上
投入的大量时间,
不禁会得出令人咋舌的结论:
似乎每个人都处于不安全状态。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
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指出,
人类社会仿佛由一群遵循——
“我是个没用的人”
这一心理程序的人所构成。

人们试图借由贬低他人,
在虚幻的比较中找寻自身价值,
掩盖内心深处对自我的否定与不安。
但这种行为并不能真正带来安全感
与自信,唯有直面内心的不安,
从自身出发去建立稳固的自我
价值体系,才可能摆脱这种
不良的行为模式,实现
更健康、积极的人际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