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其实我们很多人已拥有盈余生活。有安全的住所、充足的健康食物,能自由支配时间观影,还有时间、资源和他人的信任,这是百年前难以想象的富足。
然而,许多人却主动选择“赤贫”。多花些钱背上债务,追求稍快一点的流量,比同学多几分努力去更好的学校,看似在进步,实则陷入盲目攀比。人们往往将自身价值与比自己拥有更多的人比较,可总有人比自己拥有更多。若工作动力只是摆脱“落后”,便会陷入无尽挣扎。
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留意支出少于收入,有一定存款,做到应对自如。不要和他人比较,而是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去生产创造,源于内心的慷慨和探索精神,而非像溺水者般拼命挣扎。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盈余,收获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