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入静的门道

道家和佛家都强调,
打坐入静时,
眼睛的状态颇为讲究,
既非全然睁开,
也非完全闭合,
而是半开半合,
以能看到鼻端为宜,
随后将意念集中于下丹田处,
开启冥想。
佛像大多半闭着眼,
这是因为眼睛睁大,
眼光就会散乱,
注意力难以集中,
无法进行有效的冥想;

而眼睛过于闭合,
又容易使人昏睡。
若亲自尝试打坐冥想,
便会立刻体会到,
要么难以集中注意力,
要么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最佳的状态是眼睛垂帘适中,
半开半合,能望见鼻端即可。
当眼睛半闭并开始调息,
意念集中在两眼之间。
光,灵动且易扩散,
所以必须集中心智和意念,
否则意念极易散乱,难以入静。

打坐入静看似简单,
实际操作起来却颇具难度,
需要投入时间练习。
其中的关键在于放松身心,
同时保持警觉,
时刻留意脑海中冒出的念头。
初学者刚开始可以借助音乐
或引导词,帮助自己静心,
快速进入状态。
比如我最近体验的五音方乐疗,
就能让人迅速进入静心状态,
不失为一种辅助打坐入静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