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很少
真正去倾听别人的话语。
要么被情绪左右,
变得多愁善感;
要么过分追求科学严谨,
过于理性。这样的状态
阻碍了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
我们难以真正欣赏到
色彩的绚丽、光线的美妙,
难以留意到树木的葱郁、
鸟儿的灵动,
无法真切听到悦耳的鸟鸣,
闻到芬芳的花香,仿佛与这
一切都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甚至,我们和自己的观念思想、
动机、印象也无法直接相连,
总有一个意象在中间观察,
哪怕是在聆听自己内心的时候。
聆听,本是一种日常的艺术与美德,
可如今却成了我们遗失的技能,
亟待重新学习。
当别人发表意见时,
倾听不只是保持安静,
更在于全身心地在场和接纳,
它更强调彼此的连接,
而非单纯的观察。
真正的聆听源于内心的好奇心,
带着一份脆弱与开放——
愿意被对方的观点所震撼,
放下先入为主的假设,
包容其中的歧义。它永远不会
陷入“挑刺”的“陷阱”模式。
慷慨的聆听者,
渴望理解对方言语背后的人性,
会耐心地引导对方展现出最好的
自己,激发出最真诚的表达和思考。